2018年10月9日 星期二

破解牙齒問題9迷思


【or旅讀中國電子報】提供獨特多元的中國旅遊提案、文化觀察參照,讓你藉旅遊、深入生活之際,掌握其脈動。 【嬰兒與母親電子報】提供完整婦幼保健觀念,兼具實用性、權威性、知識性的婦幼專業知識。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10/09 第 715 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主題 •破解牙齒問題9迷思
   
 
破解牙齒問題9迷思
文/郭岳澤
 

幾乎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牙齒毛病,一旦牙齒有問題,往往是身體健康的警訊,不可輕忽!關於如何正確刷牙、洗牙、拔牙、補牙、植牙等牙齒問題,許多人心中充滿各種迷惑及錯誤觀念,牙科門診中也常被問到許多千奇百怪的問題,且由台大醫學院牙科名譽教授韓良俊為大家解惑。

Q:飯後應該立刻刷牙?

A:傳統觀念認為:「飯後應該立刻刷牙」。但是,根據部分學者研究資料顯示,進食後,口腔環境偏向酸性,牙齒的琺瑯質容易軟化,如果馬上刷牙,在電子顯微鏡觀察下,會發現琺瑯質出現微小磨損,因此,建議飯後不可立刻刷牙,最好間隔20∼30分鐘再刷牙。

如果會擔心飯後沒有馬上刷牙,反而增加蛀牙的機會,或是猶豫立刻刷牙,口腔酸性環境會傷害牙齒,其實還有一個折衷的方法,建議飯後先用力漱口,間隔10∼15分鐘再刷牙。

尤其是吃過特別酸或甜的食物,例如檸檬、含糖飲料,最好用力漱口,訣竅是將牙齒閉合,讓水流急速沖刷牙齒、牙縫,就可以降低口腔酸性環境,此時就可以安心刷牙。不過,就牙齒保健觀念而言,不建議直接吃檸檬,檸檬汁最好加水稀釋飲用,而含糖飲料會提供口腔內細菌滋生的養分,對全身健康也不好,因此,建議儘量少喝含糖飲料。

Q:一定要定期洗牙嗎?

A:目前健保提供每半年一次的洗牙服務,超過數次就必須自費,但是並非每個人都需要短期間內定期洗牙。如果平時的潔牙習慣良好,牙齒表面沒有附著牙結石,就不需要每隔數個月特別去洗牙;不過,洗牙的好處,是可以順便接受口腔及牙齒檢查。

所謂的「洗牙」,正確的說法,應該是「牙結石清除」。牙結石形成的原因,是由於牙菌斑堆積後,形成鈣化物在牙齒表面,特別是在牙根的週圍,以自己的刷牙方式並無法清除,唯有透過洗牙,利用超音波震動的方式,醫師在每顆牙齒週圍反覆刷洗,才能清除黏在牙齒表面的牙結石,而坊間的沖牙機則只能清洗食物殘渣,無法取代洗牙。

「洗牙」也算是牙周病治療,屬初期治療方式的項目之一,醫師根據病患牙齒表面的牙結石堆積程度,評估需要接受洗牙的次數,並且搭配其他非定期的手術治療,以及進行口腔衛教,才算是完整的牙周病治療療程。

雖然洗牙可以清除牙結石,但是卻不能當作牙齒保健唯一的方式,想要維護牙齒的健康,必須養成正確的口腔保健觀念,包括三餐飯後及睡前正確刷牙,搭配使用牙線或牙間刷清潔牙縫,儘量避免吃甜食、喝含糖飲料,因此,只靠牙科醫師幫助洗牙,並無法完全預防蛀牙、牙周病的發生。

若是沒有定期洗牙的習慣,仍建議每半年一次完整口腔檢查,包括有無齲齒、有無牙結石,或是牙周組織是否發炎,有無牙齦炎、牙周炎,以及接受口腔黏膜檢查,看全口黏膜(包括牙齦)有無癌前病變、口腔癌等。

Q:洗牙後牙縫變大、牙齒動搖,怎麼辦?

A:超音波洗牙為相當精細的操作,並不會破壞牙齒表面,目的在於清除堆積在牙齒表面的牙結石,因此,並不會造成牙縫變大、牙齒動搖。

洗牙後會感覺牙縫變大、牙齒動搖,是由於牙結石嚴重堆積時,可能填滿牙齒的週圍,當牙結石被清除乾淨,牙縫確實變大了,牙齒也較容易動搖,不過,根本原因是牙結石造成,並非洗牙的結果。另外,牙周組織不良的病患,例如牙齦炎、牙周炎之後,牙肉萎縮會造成牙根露出,看起來牙縫變大了,實際上卻沒有變大,只是病人的錯覺。

下顎前牙的舌側及上顎後牙的頰側,位於唾液腺分泌的出口,是最容易堆積牙結石的部位。牙結石是由食物殘渣、剝落的口腔黏膜上皮細胞、唾液中礦物質,以及牙菌斑鈣化所形成,是細菌的大本營。如果牙結石沒有清除乾淨,細菌容易侵入牙齦、牙周韌帶、齒槽骨等牙周組織,甚至牙根的牙骨質,造成牙齦炎、牙周炎,最終可造成牙齒脫落。

Q:拔牙要先塗麻藥後再打針?

A:針對很怕痛的人,其實拔牙有很多技巧,可以盡量減少疼痛,甚至無痛。舉例來說,拔牙打麻醉藥前,可以塗一層「利多卡因」(Lidocaine)表面麻醉藥膏,等待2∼3分鐘後,打麻醉藥就比較不覺得疼痛,可能第1針稍微有感覺,等到麻醉藥開始作用,打第2、3針,幾乎沒有任何感覺。

牙齒局部麻醉方法,分為浸潤性麻醉及阻斷性麻醉2大類,根據拔牙顆數、牙齒位置評估選用。通常簡單拔牙約1、2顆牙齒,尤其是上顎的牙齒,或是進行切片檢查,是使用浸潤性麻醉,於拔牙處的牙齒軟組織直接打麻醉針,同時慢慢加壓,如果容易怕痛的人,建議先塗抹表面麻醉藥,再使用麻醉針,可減輕疼痛感。

阻斷性麻醉注射位置在牙齒神經源頭,因此不需要加壓,患者不容易感到疼痛,大部分用於多顆拔牙,最常見的情況是拔除下顎的牙齒,只要對準下顎孔打麻醉針,整排牙齒都會達到麻醉的效果。

Q:拔牙怕痛追打麻醉針,有健康疑慮?術後如何照護?

A:臨床上,對拔牙容易怕痛的人,有可能是因緊張而覺得疼痛;或是拔除位於下顎後方的牙齒,例如臼齒、智齒,比較容易感到疼痛;還有一種情況是,麻醉針沒有打到需要麻醉的位置,拔牙過程中,病患就可能感到疼痛,醫師可以評估是否需追打麻醉針。

不過,有些患者會擔心塗麻藥又打麻醉針,過程中又追打麻醉針,會不會有健康疑慮?其實,一般拔牙使用的麻醉方式屬於局部麻醉,所使用的麻醉藥及量,對身體沒有明顯的後遺症,拔牙怕痛的人,可以先塗表面麻藥,即使打過麻醉針後,過程中又要追打麻醉針時,牙科醫師會控制在安全劑量範圍內,所以,都是非常安全的。

拔牙會造成牙床及牙齦組織出現傷口,容易流血、紅腫,術後應咬住紗布約50∼60分鐘,即可取出紗布,記得不要吸吮傷口,以免血塊形成不良;也不要過度漱口、使用吸管、吐口水,而影響傷口血塊凝固;72小時內,避免飲食刺激性或較熱的食物;一、兩天內傷口附近區域感覺疼痛為正常現象,建議遵照醫囑按時服用止痛藥;24小時內,可以適當冰敷減輕疼痛,冰敷時間每次不超過15分鐘,可休息15分鐘再進行,48小時後,必要時,可改為熱敷以幫助消腫。

拔牙傷口表面完全癒合,大約需要2星期以上,尤其下顎越後排的牙齒,需要越久的癒合時間。如果拔牙後3∼4天,感覺疼痛變得更加明顯,有可能是傷口續發性細菌感染,嚴重可能引起蜂窩性組織炎,最好儘快回診檢查及治療。

Q:缺牙一定要植牙嗎?還是做假牙就可以了?

A:缺牙並非一定要植牙不可,還可以選擇配戴活動式假牙,或是安裝固定式假牙。每個人都有2套牙齒,包括乳牙及恆牙,如果發生外傷、牙齒斷裂、嚴重蛀牙、牙周病,可能造成缺牙,就得靠牙科醫師製作第三套,例如假牙或植牙。

發生缺牙最好及早補牙,缺牙不僅造成進食困難,影響美觀、自信心,長期下來,容易導致牙齒位移、咬合不正,造成臉型不對稱,也會大幅增加罹患蛀牙、牙周病的機會;如果是廣泛性缺牙,會降低咀嚼能力,更可能導致營養不良,增加罹患系統性疾病的風險。

每個病人缺牙的狀況都不同,因此假牙的選擇上,有相當多種的排列組合。舉例來說,以全口活動式假牙為例,齒槽骨太低或是太平者,就不適合配戴;而植牙也並非人人都適合,首先須評估病患的條件是否適合,接著則是病患能否負擔植牙的費用。

植牙是最新的治療方式,也算是改善缺牙相當理想的方法,優點是牢固舒適、保留自然牙齒不需修磨,並且有如自然牙一般,進食選擇幾乎不受限制;最大的缺點,就是費用較高,一顆植牙大約8∼10萬,並非一般人能夠輕鬆負擔。另外,植牙也需要較長的治療期,至少半年才能夠安裝真正的假牙;如果需要接受補骨手術,治療時間又要再延長。

假牙的選擇上,必須根據病患本身的條件,包括牙齒數目、齒槽骨萎縮情形、骨質密度,以及系統性疾病的狀況,由牙科醫師進行完整且詳細的評估,並且與病患溝通討論,找出第一選擇、第二選擇,或是退而求其次的做法,最後再視情況選擇其中最理想的方法。

Q:什麼是植牙治療?什麼是做假牙的治療?

A:假牙正式應稱為「義齒」,主要分為活動式假牙、固定式假牙,以及植牙。植牙治療如同蓋房子,先打地基就是所謂的「植體」(人工牙根),目前以鈦金屬為主要材料,透過手術過程,依序是鑽孔植入植體到齒槽骨中,等待骨頭與植體完全密合後,也就是骨整合階段,在牙肉部位放入癒合帽,等牙肉長好後,接上支台樁,最後裝上牙冠部分,就完成植牙治療,可提供最佳的咀嚼能力。

傳統植牙治療,是缺一顆牙、植一顆牙,也就是說,每顆缺牙處,都需要植入一根植體。目前最新的植牙技術,以半口重建為例,是透過斜張橋的力學原理,只需要植入4根植體,即可完成最多12顆植牙。不過,仍需根據患者咬合力大小、施力情況進行評估,不可一概而論。

活動式假牙優點,費用較低、可以自由取下,並且容易清潔,但是缺點有咬合力較差、牢固性不佳,容易滑落及鬆脫,影響美觀及咀嚼功能,而支撐的牙鉤也可能會刮破口腔黏膜,發生口腔潰瘍,長期則容易造成牙齦及齒槽骨萎縮。

固定式假牙,可分為單顆的「牙冠」及多顆的「牙橋」,優點是提供良好的咀嚼功能,穩定性比活動式假牙高,缺點則是需修磨自然的牙齒。缺一牙時,需要修磨缺牙處兩側相鄰的牙齒,再製作3顆連結的牙冠製成牙橋。牙冠的部分,可以選擇金屬牙冠或是陶瓷牙冠,前牙必需使用陶瓷牙冠,顏色比較美觀自然。另外,如果口腔衛生習慣不良者,牙冠與自然牙之間縫隙,容易發生續發性的齲齒,以及牙齦炎、牙周炎。

Q:植牙後就一勞永逸沒問題嗎?

A:自然牙都無法保證永久性,植牙當然也不可能一勞永逸。根據目前資料統計,植牙維持5年以上的機會,可以達到80%以上,能夠維持到10年以上,就算是相當理想的情形了。

牙齒沒有做好清潔,容易得到蛀牙、牙周病,嚴重的話就會一顆顆掉落;而植牙也是會發生類似牙周病的病變,細菌侵入牙齦(口腔黏膜)、齒槽骨等植體週圍組織,就會發生類似牙齦炎的「植體周圍黏膜炎」,以及相當於牙周炎的「植體周圍炎」。

當植牙發生「植體周圍黏膜炎」或「植體周圍炎」的話,就不一定能夠維持到5年,也許很快就會發生動搖,或是植體週圍組織經常疼痛、發炎、流血,病患不得不提早移除植牙,嚴重時植牙可能自然掉落,這與病患的口腔衛生觀念、口腔清潔習慣、醫師植牙的技術,以及定期回診維護,都有相當大的關係。

如果想要讓植牙維持得久一點,病患首先應該學會正確的口腔衛生觀念,除了三餐以外的時間,最好儘量減少零食,或是進食後儘快潔牙,以免提供口腔內的細菌養分,就容易增加植體週圍組織發炎的機會。另外,進行口腔清潔時,一定要使用牙間刷,維護植牙的健康。最後,按照醫師的指示,定期每3個月、6個月,或是1年回診一次,由專業醫師幫忙檢查口腔及加強維護植體。

Q:做了假牙,是否以後還要植牙?

A:假牙做得好,並且正確維護,可以使用得很久,以後也不一定需要做植牙。不過,一般情況下,活動式假牙的耐久性較差,使用5年以上通常需要修護或更換;而固定式假牙的話,不論是單顆的牙冠,或者是多顆的牙橋,必須特別注意牙冠與自然牙交接處,建議使用牙刷、牙線、牙間刷,以及沖牙機、漱口水,進行徹底的清潔,確實能夠延長使用年限。

長期配戴活動式假牙後,齒槽骨有可能慢慢萎縮、變小,如果還有足夠的牙齒可以固定,則可以配戴活動式假牙。如果是全口無牙的情況,並且齒槽骨嚴重萎縮,可以選擇製作「植體覆蓋式義齒」,只要種下2顆人工牙根,牙齒骨內植體提供固著力,仍然可以繼續配戴活動式假牙;或是選擇「磁吸式覆蓋義齒」,同樣是種下2顆人工牙根,藉由磁吸原理將假牙定位,並且穩固的吸附在正確的位置上。

事實上,口腔保健也是影響假牙使用年限長短的關鍵。首要病患要做好清潔牙齒(包括假牙)的工作,並且依照醫師的口腔衛教,做好牙齒照顧;其次,不論有無牙痛或其他症狀,應養成每半年一次定期口腔檢查,以及必要時洗牙的良好習慣。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427期;訂閱常春月刊電子雜誌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