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1日 星期三

思索家邦/中國殖民主義狂潮下的香港


【Live 互動英語報】內容生動且生活化,讓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成為最好的學習教材,並讓你輕鬆開口說英語! 【媽媽寶寶電子報】在妳升格當媽媽的那一刻,教妳孕期所需注意的營養、產檢、胎教、產後照護等相關知識。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19/12/12 第111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思索家邦/中國殖民主義狂潮下的香港
陽台上/於一切苦難,仇恨從來不是解藥
怪物博物館108怪,以及牠們的履歷書/這是一本好奇、志怪、鏡像之書
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
閱讀筆記 上不了的諾亞方舟/讓詩人帶我們一起感情用事

新書鮮讀
思索家邦/中國殖民主義狂潮下的香港
文、圖節錄自前衛
圖/前衛提供
這不只是一場屬於香港的時代革命,同時也是一場召喚邊陲小國的結盟戰鬥。從香港主體出發,打造東亞反殖共同體,抵禦中國殖民主義狂潮,勢在必行。

內容簡介:本文集作者徐承恩,繼探討香港源流史之後,針對香港現況,由國族主義的辯證出發,解說國族認同與民主自決運動的必然性,並解開中國國族外衣背後的帝國基因。藉由分析中國百年文明轉型的失敗,關照本土認同的萌芽並勾勒香港民族的輪廓,本書引領讀者抗拒向霸權屈服的「政治現實」,並從虛假的自由進步觀和文化情結中突圍,為東亞與世界的未來,建構想望和平的反殖共同體。

作者介紹:徐承恩 ,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同大學社會學哲學碩士。業餘香港研究學者,研究範疇包括香港歷史、中國邊陲史以及國族主義。著作包括《精英惡鬥:香港官商霸權興衰史》(與伍子豐、易汶健合著,東寶製作),《城邦舊事:十二本書看香港本土史》(青森文化)、《鬱躁的城邦:香港民族源流史》(圓桌文化)、《香港,鬱躁的家邦:本土觀點的香港源流史》(左岸文化)、《思索家邦:中國殖民主義狂潮下的香港》(前衛)。

搶先試閱:〈有一些意見認為,香港人應該專注爭取民主,不應讓本土爭議使形勢變得複雜。〉

  他們會覺得,民主訴求是高尚的,本土身分認同卻是不理性的,兩者不應混而一談。例如末代港督彭定康(Christopher Patten)卸任後,常為香港民主發展仗義執言,卻對近年興起的本土思潮不以為然。然而比起爭取本土派和自決派,彭定康本人更有動機去模糊民主與本土的關係。彭氏曾任保守黨主席,他不單堅持大不列顛統一,亦是主張歐洲一體化的親歐派:他本身就是現有主權國家體系的既得利益者。而從近期加泰隆尼亞的獨立風波,我們亦可看到彭氏所擁護的歐洲聯盟,本質上乃既有主權國家俱樂部,其組織運作亦偏袒大國,漠視未能獨立的小國族之本土民主權益。歐盟的「民主赤字」一直為人詬病,但像彭定康的親歐派卻一直對此視而不見。他們把民主簡化為選舉政治,而不知民主的深層意義乃大眾主權之實踐,未能對抵抗中國殖民主義的本土運動有正確的理解。

  香港人的本土身分認同,乃是由民眾的集體經歷自然滋生;而香港自決,以至是獨立的訴求之所以會出現,則是因為其社會參與的經驗,使抗爭者意識到所有人都屬於同一個反殖共同體。而香港國族主義既然不是由上而下的官方國族主義,除卻少數基要主義者的怨毒情緒,其發展大體上會比較貼近主張公民自治的英格蘭模式。香港人在帝國的邊陲爭取民主自治,就是要以民權制約中國的宗主權,並宣告主權在民而不在黨國。民主本質就是反殖,就是要追求本土自主。我們固然要提防像昔日法、德、俄那樣,以集體主義、種族主義偷換掉大眾主權和平等主義的理念,從而走上國家主義和族裔國族主義的歪路。但這不等於要否定包括本土思潮在內的國族主義。香港人對民主自治的訴求,本質上就是堅持自由、平等、公民自治的公民國族主義。我們不能說本土與民主無關;這兩者本屬一體,主張民主、要求港人治港,就是否定帝國、主張自決的小國國族主義。爭取民主,就不應反對港獨和自決等本土政治主張,反倒要提出一套務實理性的本土論述與基要主義者抗衡,把本土思潮引導往公民國族主義的正途。

  就理論而言,小國族的本土思潮也可以承認大國的宗主權,並以自治政體的方式實踐住民自決,成為「無國之國族」。這當然是一條可行可欲的出路,前提是一切安排均應由小國族的民眾在不受脅迫的情況下以民主方式決定;而若然大國持續干預地方自治,小國族亦當有自決獨立的機制。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大國的中央政權能否以適當的策略配合。赫希德(Michael Hechter) 站在「民主統派」的立場,指出若要成功在大國主權下實踐本土政治,中央政權必須避免直接管治,並讓小國族國民有民主參與中央政治的機會。簡要而言,中央政權必須既自制、又開放。當今世上,又有多少大國能做到呢?

  當今的中國政權,明顯既不自制,亦非開放。在20世紀初,中國部分有識之士曾提倡「聯省自治」,透過地方自治促成民主統一。這些主張雖一度成為風潮,但倡議者最終卻於政治鬥爭中被主張大一統的帝國主義者擊敗,以致當今中國再沒有人會認同這樣的主張。白魯恂(Lucian Pye)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是偽裝成國家的文明」,也就是說中國雖然在形式上是採用國族主義的國族國家,在事實上卻是帝國的延續。組成「中華民族」的,不是平等地實踐大眾主權的國民,而是帝國的臣民。主導中國國族建構的知識精英並不熱衷於爭取普羅大眾的自由權利,更不認為他們與販夫走卒身分平等,令自由主義從未能在中國植根。

  對國共兩黨而言,黨就是國。當他們以集權手法推進北伐,以列寧式紀律加上蘇聯軍備,用了兩年就以暴力吞掉整個東亞大陸。自此中國之定義由黨國獨尊,再也容不下別的國族想像。中國自此盡是黨國天下,之後國共內鬥,也只是不同先鋒黨之間的爭權奪利。像「聯省自治」那樣強調由下而上民眾自發的政治主張雖然理性包容,卻未能勝過恐懼和怨恨,更不能阻擋源自蘇聯的槍炮,最終只能被黨國污名化,繼而被中國人遺忘。

  中國國族主義如此就走上俄羅斯模式的道路,也同樣踏上黨國極權主義的不歸路。這種藉煽動仇外怨恨情緒鼓吹黨國集權的國族論述,自1927年北伐後一直都是中國的主旋律。在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中國知識階層曾經歷過短暫的啟蒙時期。他們此時嚮往自由和民主、厭倦黨國與威權,並為1989年的天安門民主運動埋下伏筆。可惜於六四慘案後,知識階層於肅殺的社會氣氛下陷入毫無建樹的論爭,使一切都打回原形。中共政權於1989年後,加強對國民的愛國教育,高舉「毋忘國恥」的大旗,並著力發展經濟。隨後中國國力大幅擴張,百年來一直忍辱負重、圖謀復仇的中國夢,似已得以實踐。在帝國復興的大勢下,歌頌黨國、崇拜權能的國族認同,在中國已經是無法抵擋的主流。

▶▶ 閱讀更多 徐承恩 《思索家邦:中國殖民主義狂潮下的香港》

 
陽台上/於一切苦難,仇恨從來不是解藥
文、圖節錄自東美出版
圖/東美出版提供
「對於一切苦難,仇恨從來不是解藥。」周冬雨主演電影《陽台上》原著小說

內容簡介:《陽台上》精選任曉雯近二十年的中短篇小說九篇。無論寫作手法、題材、人物角度,《陽台上》都呈現了任曉雯在文學寫作歷程中的豐富探索。任曉雯擅長以悲憫的心,描摩底層人物的生命質地。本書選輯的作品也大多聚焦社會底層的小人物,描寫他們的生存掙扎,喜怒哀樂,以一個個小故事的積累,勾勒出整個時代的荒蕪與希望。

作者介紹:任曉雯 ,1978年生於上海,小說家。1999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浮生》系列,出版長篇小說《好人宋沒用》、《生活,如此而已》、《她們》、《島上》,短篇集《陽台上》、《飛毯》等。長篇小說《她們》榮獲2009年華語傳媒大獎提名獎。曾獲百花文學獎、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南方周末》外稿獎、華文好書獎等。

搶先試閱:〈我的媽媽叫林青霞〉

  我的媽媽叫林青霞。她報出這個姓名時,仿佛自己也不能確定。停頓一下,若有所待。直至對方說:「長這麼漂亮,怪不得叫林青霞。」她才「哪裡,哪裡」笑起來。她笑的樣子,仿佛笑到一半,戛然而止——為了掩飾四環素牙,嘴唇抿得太緊了。

  傍晚時分,麻將搭子們在樓下中藥鋪門口,一聲聲喊:「林青霞在嗎?」知道她在,偏要搞出動靜,惹得鄰近窗口紛紛探頭。「快上來。」林青霞濾掉殘湯剩油,將碗筷堆進搪瓷面盆。鋪好絨毯,倒出麻將牌。

  木梯咯吱作響。搭子們上來了,拎著瓜子水果。有時三個人,有時五六個。交替打牌、圍觀、「飛蒼蠅」。林青霞不停嗑瓜子,嘴邊一圈紅紅火氣。

  婆婆張榮梅提起嗓門:「偉明,你老婆不洗碗。」曾偉明抖動報紙,扔出一句:「快洗碗。」「煩死了,會洗的。」

  我放下鉛筆,默默出去。他們以為我到過道小便——痰盂放在過道上,遮一掛麻布簾子。我穿過過道,上曬臺把碗洗了。

  麻將打到後半夜。我被日光燈刺醒。換下場的牌友鑽入被窩,雙腳搭在我身上取暖。窗外,有人騎輪胎漏氣的自行車,哢嚓哢嚓,仿佛行進在空闊無邊之中。梧桐枝葉受了驚嚇,喧嘩翻滾。張榮梅也醒了,連聲咒駡。一口令人費解的蘇北話,猶如沸水在煤球爐上持續作聲。

  林青霞說,蘇北話是低等話,不需要懂。不打牌的日子,她倚在鄰居門口,織著毛線,模仿張榮梅的「低等話」。「蘇北老太凶什麼凶。我娘家也是體面人,十歲的時候,就用上四環素了。嫁到曾家沒享過福。我的同事嚴麗妹,你見過吧,滿嘴耙牙那個,老公做生意發了,光是金戒指,就送她五六個。我命這麼苦……」

  林青霞不像命苦的樣子。圓潤的臉蛋,用可蒙雪花膏擦得噴香;頭髮燙成速食麵,騎自行車時,飄揚如旗幟;為了保持身材,她將肉絲挑給我,還按住腹部,拍啊拍的:「我從前體形好得很,生完你以後,這塊肉再也去不掉,」還說,「姑娘時是金奶子,過了門是銀奶子,生過小孩是銅奶子。」在公共浴室,我觀察那對奶子,垂垂如淚滴,乳暈大而髒。我羞愧起來,仿佛虧欠林青霞太多。

  林青霞穿針織開衫和氨綸踏腳褲。有雙奶白中跟喜喜底牛皮船鞋,周日蹲在門口,刷得閃亮。張榮梅的灰眼珠子,跟著轉來轉去。林青霞故意穿上牛皮鞋,踩得柚木地板喳喳響。她逛服裝店,試穿很多衣服,一件不買地出來。她議論嚴麗妹,「瞧那屁股,掛到膝蓋窩了。再好的衣服,都給嚴胖子糟蹋了。」

  嚴麗妹脖頸粗短,四肢墩實,仿佛一堵牆。她移動過來,包圍我,淪陷我,用棉花堆似的胸脯托舉我。她身上有黃酒、樟腦丸和海鷗洗髮膏的味道。她每週六來打牌。

  在家喝過泡了黑棗枸杞的黃酒,臉膛紅紅發光。她說:「我在吃海參。范國強認識一個大連老闆娘,做海鮮生意的,每天吃海參,四十多了沒一根皺紋。」牌友誇她大衣好看。她說:「范國強在香港買的,純羊絨,國際名牌。」

  是夜,林青霞連連輸牌。她再也無法忍受。翌日大早,到香港路愛建公司,買下一塊最貴的羊絨料。她將它攤在床上,欣賞撫摸。「我這一輩子,從沒穿過這麼好的料,得找個最好的裁縫,」在大櫥鏡前比劃,「可以做成長擺的,安娜•卡列尼娜那種式樣。腰部收緊一點,穿的時候,頭髮披下來。」

  為搭配想像中的大衣,林青霞買來寶藍塑膠發箍、橘色絨線手套、玫紅尼龍圍巾。「黑大衣太素了,裡頭要穿鮮豔顏色。」她挑選七彩夾花馬海毛,動手織一件蝙蝠衫。

  冬天猶如颳風似的過去,腳趾縫裡的凍瘡開始作癢。大衣沒有做成,林青霞還在編織蝙蝠衫。織著織著,毛衣針搔搔頭皮,扯兩句閒話。她說年輕時很多人追她。當年的追求者,有的當官了,有的發財了。「萍萍,各人各命。如果換個爹,你早就吃香喝辣了。」

  這話或許是真的。順著她的目光,我看到窗外梧桐葉。新鮮出芽,金閃閃顫動,仿佛一枚一枚嬰兒的手。我心裡也凍瘡一般癢起來。

  曾偉明雙肩微聳。看得久了,想伸手將它們按平。即使在夏天,他也系緊每粒衣紐,穿齊長褲和玻璃絲襪。他一身機油味兒,走路悄無聲息。說話口氣總像虧欠了別人。

  一天下班,他碰到前同事「王老闆」,邀至家中吃飯。王老闆吊兒郎當,還搞不正當男女關係,後來下海做個體戶。在我六歲時,他來做過客,幫忙組裝電視機。那時不叫「王老闆」,叫「小王」。小王買了劣質顯像管,電視畫面常常傾斜,不時翻出一屏雪花。他捏起我的腮幫,擠成各種形狀,還噴我一臉煙臭。

  三年後,幾乎認不出「小王叔叔」。肥肉在他皮帶上,水袋似的滾動。右手中指一枚大方戒,戒面刻著「王強之印」。他逮住我,將戒面戳在我胳膊上。刹時變白,旋即轉紅,仿佛蓋了一方圖章。「萍萍長大啦。」算是見面禮。

  他又招呼林青霞:「小林,你一點沒變,還這麼好看。」林青霞繃著臉,雙腿夾住裙擺,翻身靠到床頭。

  他扭頭四顧:「你們家還這麼破,」掏出一張票子,「小林,買幾瓶啤酒,『光明』牌的。」

  林青霞白了一眼,發現是張十元鈔票,起身接下,磨蹭地問:「幾瓶啊?」

  「六七瓶吧。」林青霞下樓去。

  王老闆對曾偉明說:「你沒把老婆調教好。」曾偉明訕笑。

  那個夜晚,我難以入睡,不停翻身。棕綳床的嘎吱聲,被王老闆嘶啞了的嗓門蓋過。他描述自己生意如何了得。曾偉明聳肩,佝背,一副受凍的樣子。啤酒沫在嘴角閃光。聽至妙處,小眼睛陡然有神:「小王,你太厲害了。」林青霞也倒了一淺底啤酒,慢慢啜著,盯住王老闆的手。那手的食指和無名指,將大方戒撥弄得團團轉。

  幾天以後,王老闆出現在牌桌上。林青霞介紹:「上海灘數一數二的大老闆,做服裝生意,以後你們買絲襪找他。」

  同事紛紛握手。

  一個說:「大老闆跟我們平民百姓搓小麻將呀。」

  「大麻將我也搓,放一炮一萬,會計在旁邊點鈔票。大有大的爽,小有小的樂。」

  林青霞說:「誰信。」「沒見過世面。」「呸。」

  王老闆打開腰包拉鍊,擲出一疊人民幣。「讓你見見世面。」

  林青霞拍他一下。「錢多砸死人呀?快收好,鋪毯子打牌了。」

  半夜,張榮梅翻身起床,拖著小腳過來,一胳膊捋亂麻將牌。林青霞推她。她縮到五斗櫥邊,嚶嚶嗚嗚。曾偉明腸氣雷動,呻吟一聲,醒了。「你把我媽怎麼啦?」

  「老不死的,能把她怎麼了。」勸架的,撿牌的。

  王老闆掀起絨毯,「不早了,散了吧。改天去我家打。」

  「死老太婆,怎麼還不死啊,你去死啊,你去死啊,你……」

  樓下被吵醒,晾衣叉「咚咚」往上捅。林青霞猛踩兩腳,作為回報。「哦,天哪,」她喊,「曾偉明,你這個窮光蛋、窩囊廢。我為啥嫁給你,真是瞎了眼。」

  內刹時安靜。眾人不知該說什麼。曾偉明仰躺著,不出聲。面色灰白,身體扁平,鬍子新長出來,下巴猶如覆一層苔蘚。他看起來像是死了。

  日頭漸長,林青霞回家漸晚,有時通宵在外。曾偉明開始主動加班。領導見他賣力,多次分派出差。他配了一把房門鑰匙,用絨線穿起,掛在我脖頸上。「萍萍,一個人在家,注意安全啊。」

  暑期漫長,我睡懶覺,看電視,瘋狂長個子。房間顯得逼仄了,傢俱看起來矮小。我的腳掌也變大,必須微微側斜,才能嵌入梯面。我只在傍晚時分下樓梯。

  松木門外,暑氣疏淡,滿街梧桐葉子的味道。它們熟透了,微微趨於腐朽。路邊一溜納涼人,動也不動。一個女人雙腳搭住消防栓。胸腹隆起的兩坨肉,將開襟睡裙的鈕扣之間,繃出一格格空隙。我幻想著跑去,像狗一樣,伏在她的躺椅把手上;還幻想女人直起身,給我一個汗津津的擁抱。

  我轉了個彎,買一隻油凳子,倚著電線杆吃。沿街中藥鋪,終年散發苦舊味道。穿白大褂的婆婆,將暗紅小抽屜推進推出。中藥堆在土黃油紙上,方正地裹成一包,用紅塑膠繩紮緊。「你媽又在外頭打麻將呀?」她隱隱透著得意,仿佛班幹部抓住同學把柄,準備去告訴老師。

  那個半夜,我被閃電的嘩嘩撕裂聲驚醒。窗簾猶如電影螢幕,整塊透亮。我發現林青霞坐在床邊,低頭看我。睫毛在她面頰上,拖出長長的影子。

  「媽媽,」我說,「你在外頭打麻將嗎?」

  她挑挑眉毛,似乎詫異,旋即一笑。殘損的牙齒,使笑容也殘損了。

  我們都不說話。雨簷上劈裡啪啦。雷聲稀落,空氣微焦,彌散著汽車尾氣般的味道。

  「萍萍,晚飯吃啥了?」「油凳子。」「在家玩什麼呢?」「折降落傘。」

  「什麼降落傘?」不待回答,又說,「明天周日,帶你去小王叔叔家玩。」

  想了一想,才想起「小王叔叔」是誰。

  在此之前,我沒見過新公房。王老闆住新公房。二室戶,擁有浴缸、煤氣、獨用水龍頭。最讓我豔羨的,還是抽水馬桶。林青霞教會我使用。我反鎖在衛生間,一次次抽水。水流沿潔白的瓷壁打轉,令人愉悅地「突突」著。門外,王老闆忽然大笑。笑聲吱吱嘎嘎,混雜林青霞的低語。如果他是我爸,會怎麼樣?我心尖一紮,跳下馬桶,

  感覺自己是個叛徒。

  王老闆讓我們去臥室。從床頭翻出錄影帶,「哢」地推進放映機。「快來看電影,你們女人喜歡的。女主角也叫林青霞。萍萍,你媽是天下第一美人,這個林青霞是第二美人。」

  「呸,瞎說。」媽媽抿嘴一笑。我扭過頭,不看他們。

  王老闆給我搬來躺椅。他和林青霞坐床沿,起先分處兩端,慢慢挨近過去。我將躺椅移至他們面前。王老闆說:「萍萍,你去那頭。」來搬躺椅。我不動。躺椅挪出一寸。林青霞道:「地板刮壞了。」瞥我一眼,移離王老闆。

  我很快不再留意他們。電影裡的「第二美人」,說話像是唱歌。她說「我愛你」時,聲音暖洋洋,仿佛在冬天裡,戴上了一副絨線手套。在此之前,從沒人對我這麼說話。

  「愛來愛去的電影,小孩子不適合,」媽媽說,「萍萍,坐到窗邊去。」

我不動。「快去,不然關電影了。」她欠起身子。

  我慢吞吞移到窗邊,面向天井。天井泥土幹結,野草蒙灰,被踩成一攤一攤。不知哪兒的風聲,若有若無地嘶嘶。閉上眼睛,這風像是刮在曠野。

  當我醒來,放映機已成黑屏,王老闆和媽媽不知去向,床沿皺出兩個屁股印跡。天色極不均勻,深一處,淺一處。空氣裡有股長日將盡的倦怠。剛才的電影裡,林青霞哭個不停,似乎還發了瘋。我感到難過,仿佛她是生命中至關重要的人。

▶▶ 閱讀更多 任曉雯《陽台上》

 
怪物博物館108怪,以及牠們的履歷書/這是一本好奇、志怪、鏡像之書
文、圖節錄自日出出版
圖/日出出版提供
這是一本好奇、志怪、鏡像之書跟隨108怪走進非常的想像世界,想像身處遠古時代的人們,時刻被這些怪物降生傳說所包圍的盛景。看牠們究竟是因著有趣或是悲劇的故事而誕生。

內容簡介:本書集結博物學、歷史地理、神話、民俗,一覽世界各地奇異的想像世界。書中以圖文相配方式,蒐羅了近東、埃及、希臘、羅馬、歐洲,以及各宗教與民族的神奇傳說中的怪物,牠們無一不是人們在了解未知事物時,以想像力凝結而成的誤解。作者對這些誤解進行深入淺出的挖掘,試圖找出背後的故事,從而發現東西方共同存在的觀念與思維。

作者介紹:劉星 ,四川綿竹人。所學專業為新聞學。熱衷民族、宗教、博物類的圖像研究,收羅諸多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怪誕圖像,希望透過收集整理這些圖像的演變脈絡,探索其中反映出的歐洲民間文化思維,並與中國的民間思維進行對比,尋找其中的共通之處。

搶先試閱:〈狼人 Werewolf〉

雖然在早期的人類史就出現具有狼人特徵的傳說生物,或在其他文明出現類似狼人的傳說,但是真正意義上的狼人werewolf一詞,以及狼人傳說,出現在十五世紀的歐洲,並從十六、十七世紀一直盛行到現代社會。

關於狼人轉化的文字記載,在希羅多德的《歷史》就有。他記載在斯基泰的東北方,有一個叫作Neuri的部族,部族的人每年都會變成狼,時間持續幾日,然後才會變回人形。希臘神話也有人變形為狼的故事,古希臘作家保薩尼亞斯記載到,阿耳卡狄亞的國王萊卡翁將自己的外孫、宙斯的兒子阿卡斯剁成肉醬,因此惹怒了宙斯,被宙斯變成狼,上升到天空,成了豺豹座。有認為這是狼人傳說的起源神話,於是狼人轉化的能力也被稱為lycanthropy,就是源自萊卡翁的名字Lycaon。

雖然有著一定的神話傳說,但是在十五世紀之前,歐洲人對狼人傳說並不熱衷,而且這時的傳說和日耳曼原始宗教的關係密切,傳說中往往是人披上狼皮,然後能夠獲得超人的能力。

挪威國王哈拉爾一世(Harald I)曾經擁有一些叫作Ölfhednar的戰士,這些戰士和狂戰士(Berserker,北歐傳說披著熊皮的戰士)類似,區別在於他們身披狼皮,而不是熊皮。他們認為披上狼皮能夠獲得類似於狼的能力,所以在戰鬥時也會選擇讓自己變得像狼一樣殘忍、凶暴。一方面這種傳說在中歐、西歐形成了狼人傳說,另一方面, 傳說東傳入斯拉夫地區,這種怪物被稱為vlko-dlak意為狼皮,這個詞演變為vurdalak,意為食屍鬼、亡靈,也即是現代吸血鬼的雛形,從這一點看來,現代狼人和吸血鬼的傳說起源有著密切的關聯。

十五世紀狼人傳說開始盛行的原因是獵巫運動的興起,對狼人的審判和恐慌是在獵巫運動中很常見的現象。特別是到十六世紀末至十七世紀初的這段時間,歐洲四處都出現發現狼人的傳言,有人聲稱自己可以變成狼,還有各種狼人被審判定罪的記錄,以及各種醫學家闢謠的研究。他們往往認為狼人是人的幻想,或者妄想。這種因為狼人引起的恐慌在十七世紀中葉開始退潮,只有日耳曼地區依然流行,並且延續到十八世紀。

雖然不同文化中傳說的細節不同,但人們都認為狼人具有某些不同於人類的特徵。當他為人類形態時,有突出的眉骨,彎曲的指甲,耳朵的位置比人類的更低,走路的步態也和人類不同。切開他們的皮膚,裡面可以看見狼毛。他的舌頭下長有硬毛,會挖開墳墓,尋找新鮮屍體吞食。當他變為狼的形態時,雖然身體和狼的區分不大,但是體型更大,沒有長尾巴,眼睛還是人類的眼睛,聲音也還是人類的聲音。也有一說變成狼之後,只用三條腿奔跑,另一條腿會橫起來當作尾巴。

北歐傳說的狼人一般是老婦人,他們的爪子有毒,目光可以使牛和小孩動彈不得。而被滿月照射之後變成狼人傳說,主要出現在義大利、法國、德國。希臘傳說狼人死後,如果沒有消滅屍體,他們就會重生為狼群,在戰場附近徘徊,吸乾陣亡士兵的血。法國、德國和波蘭等地的人們認為,罪人死後會變成吸血的狼。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牧師會將罪人的屍體用鏟子斬首驅魔,將首級扔進小溪中。匈牙利認為,一個人小時候如果受到雙親的虐待或者詛咒,他就會變成狼。

歐洲人認為狼人是可以治癒的,譬如將釘子釘入他的手心,或者用刀擊打他的額頭、頭頂,這些方法都非常致命。也有一些溫和的方式,譬如重複呼喚他的教名三次, 或者直接責罵他。

現代學者試圖從醫學的角度來解釋狼人現象,有人認為是紫質症(porphyria)。不過紫質症患者並不具有類似於狼的特徵,所以有人提出這可能是多毛症(hirsutism),但是多毛症比較罕見,不符合歷史上大規模發生的記載。於是有人認為狼人傳說可能源自狂犬病,譬如有被狼或者狼人咬傷也會變成狼人的傳說,但是這個傳說誕生時間較晚,不屬於早期狼人傳說。

十八世紀以後,狼人多出現於各種小說中,並且成為一種盛行的怪物,一直延續到現代。

▶▶ 閱讀更多 劉星《怪物博物館:108怪,以及牠們的履歷書》

 
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
文、圖節錄自寶瓶文化
圖/寶瓶文化提供
「選擇性緘默症」孩子比任何一個人都痛苦。

內容簡介:台灣第一本集結本土案例,深刻探討「選擇性緘默症」孩子的專書。「選擇性緘默症」是一種焦慮的疾病,好發於四歲左右的孩子。在台灣,「選擇性緘默症」長期被漠視或誤解,但「選擇性緘默症」孩子並不是執拗、任性或被寵壞,他們心裡也很想表達,無奈龐大的焦慮與恐懼往往凌駕於開口說話。在這群不說話的孩子背後,那是想說而無法說的痛苦,那是無聲的吶喊。

作者介紹: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Baby Home》駐站專欄作家、《未來Family》數位專欄「過動的美好天地」作家、《國語日報》專欄作家。於宜蘭成立宜蘭縣第一所經衛生主管機關合法立案之心理治療所,目前演講場次已超過2000場,是許多家長與老師心中極為信賴的心理師。

搶先試閱:〈操之過急的反效果──別讓孩子成為鎂光燈的注目焦點〉

方老師一直秉持著這樣的教育理念:她始終認為需要給每一個孩子機會,並且試著去鼓勵每一個孩子,讓他們能夠勇於面對挫折,面對困難,不要害怕,只要孩子願意努力,願意嘗試,自己一定會給他許多的機會。

同時,在方老師的想法裡,在班上,如果有熱情的同學們在一旁加油打氣,一定會讓一些在班上比較弱勢、害羞、退縮、沒自信的孩子,獲得支持,因而讓那些孩子燃起動力,突破自己的限制。

當然,在班上,目前自己全心全意鎖定的目標,就在小默的身上。

從課業成績的表現中,可以確定小默的能力是存在的。方老師認為,小默現在缺乏的就是那股勇氣,只要她能夠燃起小默開口的勇氣,讓他跨出第一步,緘默的問題應該就可以迎刃而解。

既然要讓小默開口,當然,方老師就一定得要在課堂上製造各種機會,讓小默可以表現。只是,方老師不斷地做球,小默卻依然不為所動,不殺球,也不擊球。球就這麼的一顆一顆硬生生地滾落在孩子與方老師的面前。

當然,方老師不死心,只是小默在教室裡,依然不說話。

「說啊,說啊,老師會等你。慢慢說,不要急,不要怕。說錯沒關係,我們慢慢來。」「各位小朋友,請安靜,我們讓小默慢慢說。」「來,好好說。」方老師不時的鼓勵著小默,希望他能夠開口說話。

但是,方老師愈這麼說,小默就愈不容易開口,也愈來愈退縮。時間愈拖愈久,小默的臉部表情愈來愈僵硬,嘴唇愈閉愈緊,眼神也不知道要擺在哪裡,渾身不對勁。

這時,小默的肢體動作,就像公仔、雕像一樣,完全不動。這氣氛讓小默顯得更尷尬、不自在,其他同學也逐漸顯得不耐煩。

「老師,不要再叫小默說了啦,他根本不開口。」

「對嘛,他一直不說話,浪費我們上課的時間,幹嘛問他?」

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語鼓譟著,讓方老師顯得有些招架不住。

「各位小朋友,安靜!你們吵不吵?來,小默,你慢慢說,老師一點都不急,你慢慢說。」

方老師把今天所有的耐心,全都押住在小默身上。

但無奈發現,小默仍然不為所動。

意中心理師說選擇性緘默症

選擇性緘默症的處理進度,真的急躁不得,也沒有一種速成的方式,足以讓孩子的焦慮就像開關一樣,瞬間切換,讓他的聲音在教室裡脫口而出。這樣的預期不合理,也不實際,很容易造成在彼此互動關係上呷緊弄破碗(台語)。

不只是肯定與鼓勵

「面對孩子在學校不說話,我這個當爸媽的,到底能怎麼辦?我不知跟他講了多少次?老師鼓勵他講,同學也在一旁打氣,但他依然不說,我也莫可奈何。」

這是許多選擇性緘默家長所面臨的困擾與無奈。

只是對當事人來說,要讓自己在教室裡開口,又談何容易。這絕對不是周圍的人,一句肯定、鼓勵,或威脅利誘,就容易讓他開口。

避免焦慮如漣漪擴散

「說啊,說啊,老師會等你。慢慢說,不要急,不要怕。說錯沒關係,我們慢慢來。」我非常不建議老師在班上使用這種方式,來鼓勵孩子開口。

因為,當老師這麼說,這時,眾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當事人身上。讓孩子把注意力全部放在說話這件事情,更顯焦慮。

當說話這件事情開始變成是一件過度注意的事,這時,孩子就會非常容易放大他的焦慮,就像拾起一塊大石頭丟進池塘激起的漣漪一樣,不斷地向外擴散。除了水波之外,孩子更顯得緘默。

合理的醞釀時間

我們先清楚了解,過去孩子開口需要醞釀的時間,大概是多久。每個孩子不盡相同。

如果你眼前的孩子,過去需要三分鐘,這時,我們可以很明確地告訴他,三分鐘後,再請他回答。

現實是,許多孩子在第一時間如果沒有開口回應,接著在同一個問題上,就很難開口回應。

如果是這種情況,或許你可以試著改問孩子不同的問題,再來觀察孩子是否開口。

無言的結局,無盡的焦慮

我們都急於讓孩子在短時間之內,在教室裡開口說話。但是,我們卻忽略了一件事情,孩子在教室裡,已經長期累積了好幾個月,甚至於好幾年,都很難自在開口說話。

一直無法順利開口,這樣的情況,很容易讓當事人以及一旁協助的父母、老師陷入一種困境。我(孩子)無法順利開口說話,我(父母、老師)也無法順利讓你(孩子)開口說話。

無言的結局,將讓選擇性緘默的問題,隨著時間惡化下去。

「說錯,沒關係。」這樣說,有問題!

有時,孩子很怕說錯話,在這種情況下,有些老師為了鼓勵孩子多開口,很容易不時的跟孩子強調:「說錯,沒關係。」但是,我們愈這麼說,反而愈容易讓孩子把注意力聚焦在說錯這件事情上。

這種情形,就如同孩子在走平衡木一樣,我們不時提醒他:「摔下來沒關係,再來一次就好。」但是,當我們愈是這麼強調,孩子原本應該專心走在平衡木這件事卻分心了,他轉而將注意力擺放到摔下去這件事。結果,你可以預期,當孩子愈怕摔下去,愈提醒自己不能摔下去,注意力愈不在走平衡木上,結果就真的摔下去了。

你愈強調不要急,不要慌,對於選緘兒來說,反而更容易著急,更容易慌。

對於容易焦慮的孩子來說,哪壺不開提哪壺,是很容易讓孩子過度把注意力聚焦在負面的訊息上,反而造成反效果。

當孩子說錯時,我們的回應,愈是自然愈好,讓孩子降低對於說錯的反應與過度注意。例如,如果孩子說錯了,就只是請他坐下,或是換下一個人回答,或是直接告訴孩子正確的答案。

過程中,不要有太明顯的批評、指責、謾罵、糾正,也避免直接告訴孩子:「這答案不對,你再說一次。」與其這麼說,我們倒不如告訴他:「針對這個問題,你可以再想一想,或許你會有新的答案。」

先從「非語言的指令」開始

與選擇性緘默症孩子的溝通與互動,先不要馬上期待他立即開口說話,但是,我們可以退而求其次,當我們的話說完了,那他是否可以有所行動。沒錯,先讓孩子願意針對我們的提問有所動作。

例如,請孩子在課堂上,協助把今天回家的作業項目抄在黑板上。這件事情,孩子不需要開口,但你可以從孩子的反應來觀察,他本身的焦慮程度。

這時,我們先不急著要讓他開口說話,但至少孩子願意和我們互動。讓孩子在一次一次的互動中,慢慢熟悉與我們之間的關係。

使用非口語的溝通,是階段性的,讓孩子有機會用行動表達內在的感受,同時,讓周圍的老師與孩子先建立好關係。但是請提醒自己,避免讓孩子最後只依賴非語言的溝通模式,使得他的緘默問題,依然持續存在。

不為所動,怎麼辦?

如果,你發現他杵在現場,連動都不動,這時,你需要提醒自己,這段時間,先不要期待他開口說話。因為,眼前你遇見的孩子,已經不只是開口說話上的困難,他連非語言的動作反應也卡關了。這時,不要再問他:「你為什麼不抄?」說真的,你愈問他,他愈不會有反應。

這時,你可以再將指令說一次。如果孩子依然不為所動,你可以考慮先換其他同學抄寫黑板。

教室裡的對話情境

該如何和選擇性緘默孩子溝通?特別是在校園裡,也就是這些孩子開口說話最困難的地方。

先來說說,盡量避免做的事情。請避免在課堂上,在大庭廣眾面前,直接把孩子叫起來,直接問他問題。因為這樣的場合、這樣的情景,對這類型的孩子來說,其實是處在莫大的壓力源裡。

在教室裡,老師可以先選擇旁邊人比較少的時候。一步一步來,試著先從人少的情境開始。先避免讓這些孩子把焦點聚焦在:大家都在等我說話,大家都在看我說話。當這樣的想法被喚起,孩子很自然的又會開始放大焦慮。

分享與提問

接著,在私底下,我們可以試著和孩子分享自己的一些想法。當然,也不都只是我們在說,畢竟,讓這些孩子願意開口,也是我們最終的目的。雖然,這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醞釀。

我們可以在分享的過程中,偶爾拋出一些想法,聽聽看孩子的回應。例如:「你認為呢?」「你覺得呢?」看看孩子,他是點頭、搖頭,或是做出其他的反應。

和選緘兒互動,我們從他所擅長的事物開始,會比較容易。讓孩子對於他要回答的事情,他是有把握的,是有能力回應的。

或許,孩子的表現可能不符合你的期待,讓你有些挫折。但和選擇性緘默症孩子對話,他原本就並不是那麼容易回應你。

而你可能會疑惑:「這樣的狀況還要多久?」我必須強調,急不得。但是每一次的成功經驗,都足以燃起這些孩子開口說話的動機。

▶▶ 閱讀更多 王意中《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

 
閱讀筆記
上不了的諾亞方舟/讓詩人帶我們一起感情用事
楊隸亞聯合報
《上不了的諾亞方舟》書影。(圖/時報提供)
推薦書:騷夏《上不了的諾亞方舟》(時報出版)

詩人騷夏今年首次出版她的散文集《上不了的諾亞方舟》,全書分成「荒」、「謬」、「感」三輯,所謂的「荒謬感」讓我頻頻回憶,初次讀她的詩集《瀕危動物》時,那些讓我讀完以後半夜睡不著的詩句,例如〈掀開〉:

「我曾掀開一個新娘 這個新娘是我的父親

我曾掀開一個新娘 這個新娘是我的母親

今天我的任務 是要掀開一個和我同國的新娘

另一隻 稀有 美麗

對於未來缺乏繁殖能力的 瀕危動物」

台灣於今年同婚合法化,一個女人要掀開另一個女人的新娘頭紗不再是撲朔迷離的事,但騷夏作品的魅力在於讓我們能持續墜入的曖昧幻境,你怎麼知道頭紗底下的是誰呢?最讓人心跳刺激加快的,其實是掀開之前的瞬間,以及即將要掀開的那一刻,分不清是顫抖或戰鬥的動作。

騷夏在散文集《上不了的諾亞方舟》,從現代詩更換文體,藉由許多篇幅極短的散文。繼續貫徹她的詩學技藝:一種曖昧不明、內向矛盾的實驗。我曾有幾次機會拜訪騷夏的住所,她廚房的鍋爐燒著滾水,手機一邊播著歌曲,好幾次都是同一首歌,王菲的〈打錯了〉,這是一首旋律歡快,感情上卻相當悲傷的歌。騷夏曾說,「上不了的諾亞方舟就是傳說中世界末日上不了的一艘船。我曾經想過,如果有一天所有動物們必須打包離開,到了港口邊卻發現自己並不是被選中的物種,那該怎麼辦呢?我以為能被選中,但卻沒有。」我想像詩人打扮完畢,戴上有型的格紋呢料紳士帽與圍巾,懷裡抱著她的兩隻愛貓,黑貓跟橘貓,站在諾亞方舟前風塵僕僕的模樣。

透過想像的遠程,她對世界的疑問從不停歇,〈內衣記〉裡寫著:「『女性化』是需要練習的,為了徹底的完成任務,首先必須餵食我心中的小男孩吃大量的安眠藥,然後穿著球鞋去深夜的排球場,那邊是燈光的死角,再換高跟鞋,脊椎挺直練習走路。這是一個任務,我努力打扮我的女體,裝飾胸前的兩球。」

兩球在女身是乳房,在美食店還可以是冰淇淋,騷夏的散文提出曖昧的疑問,結尾仍給讀者吃冰淇淋般那麼大的甜蜜撫慰,她認為「乳頭的數目代表可哺育的數量」,能安撫兩個情人、兩名子女,兩位丈夫,兩位妻子,兩位父親,兩位母親……,透過思考性別,發現自己原來能擔任安撫之神,生命得以完整。

《聖經》:「自己就是神的聖所。」電話番號打錯了又如何?這世界那麼多陰差陽錯,陽差陰錯,理智始終無補於事,就讓詩人帶我們一起感情用事。她從不擔心寫的詩有散文化的嫌疑,但也從來不認為自己的散文像詩,騷夏一直都是自己的王。

 
安可曲10問
演奏家在數次謝幕後,進入接下來的獨家「無菜單」演奏時間,並且這中間似乎隱含著某種莫名的默契。不過,安可曲的段落也並非現身在每場音樂會之中,究竟這個令人振奮的片刻是從何而來?

城北的雜滋味 就是最引人的況味
開設於赤峰街的浮光書店,店名取自浮光掠影的攝影概念,然而創辦人陳正菁尋求的倒不是一種瞬逝的火花,傳統與新潮交融的文化韻味,才是城北吸引她流連駐足、日日不疲的原因。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