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編這麼說:作者梁衡在讀書的時候,對數理很不擅長,深知其學習之苦,因此,為了緩解研讀科學的艱澀,引起大家的興趣,他換了一個方法,將科學故事寫成「章回小說」,不同於虛構的小說,也不同於刻板的教科書,本書在教育、科學、文學三個領域劃下了一個重疊的區域,一段段精彩有趣的科學演義故事,就這樣呈現在我們眼前。
關於梁衡(1924∼1992)
中國山西霍州人。著名學者、新聞理論家、作家。長期從事新聞工作,曾任光明日報記者、國家新聞出版署副署長、人民日報副總編輯。著有科學史章回小說《數理化通俗演義》、新聞三部曲:《記者札記》、《評委筆記》、《總編手記》、散文集:《覓渡》、《把欄杆拍遍》……等。曾獲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全國好新聞獎。
第四十六回 略施法術鋼鐵竟能作人語 費盡心機棉線也會放光明──電燈的發明 (摘錄自《數理化通俗演義》下冊)
上回說到湯姆生和焦耳言歸於好,兩人終於合作完成了能量守恆定律的最後表述。讀者也許已經注意到:我們這套書主要是寫那些在科學規律、定理、公式、法則發現方面的偉人,在具體技術方面落墨不多。但是科學理論方面的重大發現必然帶來具體的技術發明和生產的發展。生產實踐又促使人們去探索新的未知的規律。所以個別雖不是科學家,但有偉大發明的人物我們也還得介紹一、二。這類人物中影響最大的有兩個人。一個就是我們前面已經說過的瓦特,再一個就是我們這回要表的美國人愛迪生。
讀者也許要問,有史以來的發明家千千萬萬,燦若星漢,你何獨厚愛他們二人呢?原來工業的發展決定於它所使用的能源。在人們只能使用人力、畜力的時代,自然只能是農業和小手工業。人們找到的第一個大的能源是地下的煤,這地下之火的露頭為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初期的發展立下汗馬功勞,而馴服地火,使之轉換為機械能的就是發明了蒸汽機的瓦特。誰知時日不久,喜新厭舊的人類對地火之能已不滿足,轉而又去找天上之火,這就是電。電能的利用立即使資本主義擺脫充滿煤炭味的舊時期,而進入壟斷資本主義的新時期。而馴服天火使之實用於照明和動力的大功臣便是愛迪生了。
大凡在科學上有成就的人總是離不了聰明和勤奮。這愛迪生從小就極愛動腦筋,遇事一要問個為什麼,二要親自試一試。六歲時他見母雞孵蛋,問這是幹什麼?母親說這是母雞在用自己的體溫孵小雞。一天愛迪生忽然不見了。大人東找西找,到吃晚飯時才發現他趴在一個草垛裡,懷裡正抱著幾個雞蛋。問他在幹什麼?回答說,在孵小雞。父母直笑得淚花飛濺。到八歲時他上了小學。開學三個月後的一天,老師講算術,在黑板上寫2+2=4,他立即站起問:為什麼就等於四。全班同學大笑,老師也真說不出為什麼。只是氣得大罵他是一個糊塗蟲。愛迪生受此委屈,回家向母親訴苦。母親南茜過去也當過教師,覺得這樣的老師哪能教好學生,便憤而替兒子退了學,自己在家裡教他讀書。這小學三個月便是愛迪生一生僅有的一點學歷。
愛迪生回到家裡後,再沒有學校裡那一套上課下課、考試提問的束縛,由著他的性子讀書,不會時就隨時去問母親。他的聰慧立即表現出來,一目十行,過目成誦。九歲時便讀了《羅馬興亡史》、《美國史》、《世界史》、《解剖學》,十一歲時便自學了《科學百科全書》和牛頓的著作。到十二歲他就在家裡關不住了,到外面找工作,賣報、當報務員,用賺來的一點錢買些化學藥品搞起試驗來。一八六八年他受聘到西方聯合公司,開始研究法拉第的《電學實驗研究》,
從此就和電打上了交道,終日埋頭實驗,而且每次實驗必有詳細記錄,這個習慣一直堅持了六十年。他一生僅在專利局登記的發明就有一千三百二十八種,實際上早已超過了二千種,從他出生直到他八十四歲逝世,平均每十五天就有一項發明問世。
愛迪生有一句為世人所熟知的名言:「天才是九十九分血汗加一分靈感。」他一生中最大的樂趣就是工作,他性格中最主要的就是頑強,就是毅力。他八十四歲高齡的那一年有人問他:「你什麼時候退休?」他說:「等到出殯那一天。」勤奮確實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但是愛迪生還有比其他科學家、發明家高人一等的地方,就是以辦企業的方法來搞研究,一懂得抓錢,二懂得抓人。有了資金,有了人才,他的天才思想就一個接一個地變成了現實……
《數理化通俗演義》(上+下冊),文科腦也能讀出趣味的科普小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