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運動與生活 指尖與行動裝置間的互動其來有自,約略可從二○○七年蘋果公司發表第一代智慧型手機談起,當年蘋果教大家用酷炫且直觀的「滑」來操作介面,暗喻人們原來所慣用的傳統按鍵式手機有多麼不便操作,自此「指尖運動」開始在全球社會蔚為風潮。 到了二○一六年,這種透過手指來使用行動裝置的行為看似再平常不過,過程也成為人類「需求表達」與「需求滿足」的重要演進: 五○年代:人們透過接線生來表達通話的需求,接線生則透過電話轉接服務來滿足此項需求。 八○年代:人們期盼可以跨越室內電話的籓籬,即使身處室外也能隨心所欲使用電話來與他人溝通,此時可攜式行動電話問市,滿足了無線通話的需求。 九○年代起:人們希望行動電話能滿足更多行動應用的需求,所以2G、3G、4G行動網路接續扮演起需求滿足者的角色。 上述演進說明了「需求重視」與「需求滿足」的重要性,畢竟顧客或使用者想要的並非是商品或服務本身,而是商品或服務如何協助他們解決問題。對許多國家而言,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我們反而要了解,那些被持有的智慧型手機,其實是一種「需求放大器」。使用者透過指尖來提出各種需求,而需求滿足者就必須設法在最短時間內做出回應。 倘若你認同這樣的說法,就不妨回想人們每天透過指尖與智慧型手機互動的頻率有多少。假如真能把指尖與行動裝置間的互動次數加以統計,答案想必會很驚人。沒錯!這個答案所計算出來的數字有多大,你的指尖機會就有多大!舉凡食、衣、住、行、育、樂,指尖運動的熱潮隨處可見。 以「食」為例,你是否曾在外食時擔心誤踩地雷,進而透過智慧型手機查詢周邊美食評論呢?你是否曾在母親節當天利用平板電腦查詢食譜,試圖烹飪美味大餐來慰勞辛苦的媽媽呢?而「衣」的部分,當你在服飾賣場閒逛時,是否曾被店內張貼的QR Code所吸引,立馬開啟智慧型手機用條碼掃描程式來響應促銷活動呢?至於「行」的方面,如果你是在外求學的學子或辛苦工作的上班族,對租屋服務APP應該再熟悉不過了吧?又如果你已經到了適婚年齡,是否曾透過房地產仲介服務APP來尋找愛的小窩呢? 還有其他相關應用嗎?答案是肯定的。指尖應用的實例不勝枚舉,指尖機會就存在於滿足各種指尖運動的需求之中。 (完整內容請見《指尖下的大數據》)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