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所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指出與憂鬱情緒相關的精神科診斷,包含以下項目:重鬱症、持續性憂鬱症(或稱輕鬱情感障礙症)、適應障礙症和經前期情緒障礙症。 9症狀•評估憂鬱症 目前社會上常提到的憂鬱症,其實比較偏向精神科醫學的重鬱症。楊聰財醫師說明,一般會根據以下症狀(單項到多項),評估患者是否有憂鬱症的可能性。 症狀1:憂鬱心情 這種心情是否「幾乎整天都有、每天都有」,可由個人主觀報告(如:感覺悲傷或空虛),或由他人觀察(如:泫然欲泣)而顯示。但他提醒,兒童及青少年的易怒心情,也可能代表其憂鬱的心情,父母應特別注意。 症狀2:興趣或喜樂減少 此症狀是指某人對於所有或幾乎所有可能會從事的活動,發生了「興趣或喜樂都顯著減少」的狀況,甚至幾乎整天、每日都如此。他表示,這部分可由主觀報告或他人觀察而說明。 症狀3:體重下降 某人並非刻意節食或減重,卻有以下狀況:體重明顯下降或上升(如:1個月內增重超過5%)、幾乎每天有食欲減少或增加的情形,都需要留意。楊聰財醫師補充,針對兒童,若發生「體重不如預期增加」的狀況,除了日常飲食,父母也應多關注其心理狀態。 症狀4:睡眠狀況 這裡指的是個人的睡眠時間不穩定、品質不佳,例如:幾乎每日失眠(不易入睡、半夜醒來後無法再入睡等等)或嗜睡(總是疲倦、無精打采、無法集中注意力等),而且持續一段時間。 症狀5:思考與行為問題 某人幾乎每日有精神運動性激動或遲滯的現象,而且不只有主觀感受到不安定感或被拖滯感,也可由他人觀察得知。所謂「精神運動性激動」是指因焦慮而無法平靜的狀態,而「精神運動性遲滯」則是動作遲緩而陷入僵直的狀態(如:聲音變小、無法好好說話等)。 症狀6:疲倦感 幾乎每天呈現疲累、失去活力的狀態,任何事都提不起勁的樣子。 症狀7:罪惡感 某人心中幾乎每天會浮現「自己毫無價值」的想法,或有過度、不合理的罪惡感。這種感覺幾乎可達妄想程度,並非單純只對生病的事情產生的自責或罪惡感。 症狀8:思考力降低 幾乎每日可感受到自己思考或專注能力的下降,或感覺自己變得愈來愈沒決斷力。此症狀可由主觀陳述,或經由他人觀察而得知。 症狀9:輕生念頭 不只是出現「害怕即將死去」的想法,還會反覆想到「死亡」這件事,會重複出現沒有具體計畫的自殺意念,有的甚至曾嘗試過自殺,或已有實行自殺的特別計畫。 5項症狀才可能是重鬱症 楊聰財醫師表示,就診斷標準來說,必須持續觀察兩星期,而且在大部分的時間內,同時出現上述症狀5項(或5項以上),且這5項(以上)症狀必須包含「症狀1:憂鬱心情」或「症狀2:興趣或喜樂減少」2症狀之一,才會真正被確診為「重鬱症」。 孕產婦的憂鬱狀態 衛生福利部《憂鬱情緒障礙自助手冊》中有一句:「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女性重鬱症的盛行率大約是男性的2倍」,並進一步指出原因可能與某些階段的女性特有情緒障礙有關,包含:經期前情緒障礙症、周產期憂鬱症及更年期情緒障礙。以下將從「孕產婦」角度,說明相關憂鬱狀態。 一般憂鬱情緒 楊聰財醫師表示,部分孕產婦可能有明顯的情緒變化,如:突然地哭泣、焦慮、激動或情緒低落等,尤其又以初產婦和前胎過程不順的產婦最為常見。 舉例來說,從生理不適(孕吐、痠痛、疲倦等)、精神壓力(自己、夫家、娘家、工作、產後育兒等)、母胎狀態(妊娠疾病、胎兒發育)到家族病史等等,都可能是促使孕產婦產生憂鬱情緒的原因。 不過,只要能逐漸自我調適、尋求他人支持,大多數孕產婦的憂鬱情緒在產後數天就會自動緩解,不用過於擔心。 周產期憂鬱症 《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對「周產期憂鬱症」的定義如下:媽媽在懷孕期間或產後1個月內,出現符合重鬱症診斷的臨床症狀(請參考前述9項症狀說明)。 楊聰財醫師表示,一旦孕婦經確診為憂鬱症患者,必須儘可能維持身心狀態穩定,以順利度過孕程、產程。否則,將可能發生「分娩前後的情緒障礙」:產前焦慮、恐慌症狀發生機率大增,甚至還可能影響胎兒發育(如:體重過輕),或造成早產、難產等狀況;產後,將嚴重影響自身精神狀態、親子互動和家庭關係。這類患者應儘快就診,必要時需接受抗憂鬱藥物的治療(如有服藥,可能須暫停哺乳)。 產後精神病 比周產期憂鬱症更嚴重的精神障礙問題,就是「產後精神病」。相關統計資料顯示,患者大多為初產婦,平均每500∼1,000人就可能有1人如此。症狀變化迅速,容易有被害妄想,或有嬰兒畸形、死亡或魔鬼化身等幻覺,嚴重者甚至會出現自殺或殺嬰的念頭。此類患者必須儘快就診、住院及接受相關治療。 【完整內容請見2017年08月號366期《媽媽寶寶雜誌》;訂閱媽媽寶寶雜誌電子版】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