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實質領導人翁山蘇姬今天難得談起洛興雅人危機,試圖在不激怒軍方或挑戰長久偏見的情況下緩和世界的憤怒,但雖在各地以大螢幕轉播,少有緬甸人聽得懂她以英語發表的演說。緬甸以佛教徒占大多數,這是西部若開邦8月底爆發衝突,導致超過40萬洛興雅(Rohingya)穆斯林少數族群逃亡到鄰國孟加拉以來,翁山蘇姬(Aung San SuuKyi)首度談起這項危機,有許多民眾收看電視轉播。
緬甸人卓左(Cho Cho)說:「我們一句話也聽不懂。不過,為了展現我們對她的支持。在她的演說結束後,我們還是拍手,然後回家。」
翁山蘇姬曾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她未能捍衛洛興雅穆斯林,遏止軍方的血腥攻擊行動,飽受國際批評。能獲得國內民眾的支持,讓她得以安心,但是否能成功減緩國際對緬甸軍方被控實施「種族清洗」行動的憂慮,則比較不保險。
若開邦有數以百計洛興雅族村莊遭到焚燬,洛興雅人遭性侵和殘殺的傳聞四起,維權團體很快批評她對軍方的暴力行動一直默不吭聲。
翁山蘇姬今天在演說中承諾,「不論宗教、種族和政治立場為何」,侵犯他人權利的人都會受到制裁。
不過,「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的羅伯森(Phil Robertson)指出,翁山蘇姬無法控制軍方,她的威脅只是空話。
他告訴法新社:「這不是一支遵守法紀的軍隊,從來都不是。這些人隨時為所欲為,不會受到懲罰。」
他又說:「她迴避所有真正重大的問題。」
翁山蘇姬這場演說定調在爭取國際諒解緬甸的危險處境,當地軍方仍然居於權力核心,而數十年的軍事統治助長了族群仇恨。
她力圖避免陷入有關這場衝突雙方說法的漩渦,只表示政府必須「聆聽所有人的說法」,以及「確保提出的指控有堅實的證據,然後我們才能採取行動」。
這種不偏不倚的作法不太可能讓維權團體滿意,他們表示已掌握緬甸軍方殘酷暴行的證據。
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的黑格(Laura Haigh)說:「她能夠譴責若開邦侵犯人權的情事,是正面作法,但是她顯然做得還不夠,沒能承認軍方是幕後黑手。」
翁山蘇姬雖然表示將接受鄰國遣返洛興雅難民,但未能提出讓人信服的說法,說明那些逃離遭焚燬村莊的難民要如何返回仍然暴力衝突不斷的若開邦。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72歲的翁山蘇姬在演說中一直避免使用洛興雅一詞,這個名稱正是造成尖銳族群分裂的核心。這個穆斯林族群使用這個名稱,但許多佛教徒拒絕接受,而稱這些少數族群為孟加拉人,暗示他們是來自孟加拉的非法移民,而非緬甸境內的不同族群。
翁山蘇姬原本是捍衛人權的明星,但如今形象已經崩壞,她的謹慎措辭說明了她所處兩難局面:或者面對國際譴責,或者冒險激怒曾以國家安全為藉口發動政變的軍方。
緬甸新聞學院(Myanmar Journalism Institute)的盛溫(Sein Win)說,翁山蘇姬以英語發表演說,意在對「國際社會傳達訊息」。
不過,在洛興雅危機受到全球嚴密檢視和大舉報導之後,這在守勢上也有安撫緬甸民眾的作用。
他又說:「只有少數(緬甸)人懂得英文,但他們都亟盼聽到她出來說話,並且展現團結。對人民而言,她是在捍衛國家形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