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我們都得了「覺得自己不夠好」的病 你是否一直以為是自己不夠好? 考試沒有獲得理想成績,是自己唸書唸得不夠多; 在工作上出錯,是自己不夠謹慎小心; 沒能和家人和睦相處,是自己個性有太多缺失。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你真的不夠好嗎?還是其實,你已經夠好了? 我們雖然不完美,但也不代表我們壞,這中間還有一個存在,叫「夠好」。 讓我們和褚士瑩一起,抓住否定自己的原因,找到肯定自己的方法吧∼∼
| | | |
|
|
| | 每個人都是很棒的存在 「我不夠好」的暗示,往往來自於家庭。 上個世紀的英國心理學家溫尼考特(D. W. Winnicott 1896~1971),曾經發展出一套有趣的理論,在他寫的《父母—嬰兒關係的理論》中,有一種典型就叫做「夠好的媽媽」(good-enough mother)。 通常我們覺得對孩子無微不至關心的,叫做「完美媽媽」;相對來說,孩子就算哭到岔氣也不管的狠心媽媽,就是所謂的「壞媽媽」。但是「夠好的媽媽」,並不是完美媽媽,而是只有在被孩子需要的時候才適時出現,不需要的時候,會適時退開的媽媽。 無論是給少了、給多了都會阻礙孩子發展。溫尼考特相信,只有逐漸減少孩子對母親的依賴,才能真正養育孩子。 說不定,我們都有一個「完美媽媽」—她從小為了我們好,成為一個控制力超強的媽媽,怕我們掉進水裡,所以不讓我們去海邊游泳;怕我們手指頭被刀子削到,所以水果都是媽媽削好的;怕我們知道自己長相真的很平凡,因此整天用「小帥哥」「大美女」相稱,彷彿那才是我們真正的名字。 但是完美媽媽做的這些事,卻讓我們從小喪失許多真實生活應該有的體驗,失去應該要有的成長空間,個體成長受到扼制。 如果我們很會游泳,就不需要害怕掉到水裡; 如果知道OK繃可以止血,而且知道放在哪裡,就不用怕刀子; 如果從小明白自己不是帥哥、美女,就不會長大後變成整天在網路或現實生活當中,乞討別人讚美的心靈乞丐。 因為就算掉到水裡,手被刀子割到,長相普通,這樣的我,當然還是可以過得夠好,當然還是值得喜歡。 搞不好,那個「完美媽媽」,不是我們真正的媽媽,而是像討厭的腫瘤那樣,偷偷寄生在我們自己的身體裡面很久了。 就像妮妮終於意識到的,我們雖然不完美,但也不代表我們壞,這中間有一個很棒的存在,叫做「夠好」。知道伴隨偶爾成功而來的,大多數時候是失敗,時常在諾貝爾文學獎槓龜、陪榜的村上春樹,難道不夠好嗎?只要「夠好」,這樣的我,就足夠應付人生大多數的壓力與挫折,比起那個不可企及的「完美的我」,跟那個讓自己鄙視的「壞的我」,我真正喜歡的,是那個夠好的自己。 你呢? ※本文摘自《誰說我不夠好》 >>>想看更多 | | | |
|
| | 享受今天吧 大部分的人認為為了美好的未來,今日的忍耐和節制才是美德。將目標放在未來的人生態度是該受到稱讚。有些人不會選擇當下的快樂與舒適,比起獲得眼前的目標,更傾向將眼光放遠並默默向前進,他們所寫下的人生故事令人敬佩又美麗。 然而只要一想到我們的青少年和青年,就不禁懷疑起這種為了明日而犧牲今天的生活態度究竟是不是正確的。那是因為我們的社會對年輕人的要求太過度了。現在的韓國社會所做的程度已經不只是要求年輕人放棄當下的快樂和舒適,而是要求年輕人乾脆犧牲整個「青春」。 青少年和青年眼中的「明天」太過短淺也是一個問題。青少年眼中的「明天」只有「大學入學考試」,青年眼中的「明天」則是「就業」,他們將自己的一切都押在這個「未來」上面。以學歷成就來說,韓國以世界第一的水準為傲,然而青少年成為大學生之後的水平卻懸殊地落後於其他國家的人才。成功就業的青年們對生活的滿意度卻是下降的,這是否就是大家只將眼光放在「大學入學考試」和「就業」的「明天」所帶來的結果呢? 並不是只有青少年和青年如此。父母世代也是一樣的。父母為了子女的未來犧牲今天,然後反覆想著「以後再賺錢就可以了」,一面把今天全數奉獻。但是對父母來說,剩下的明日卻不會比青少年和青年還多。即使年老了也沒辦法休息。青年世代的困境和中壯年世代的難處並沒有什麼區別,這些問題都是環環相扣的。雖然這樣的現實無可奈何,但也因此成為惡性循環,最終誰都沒辦法獲得幸福。 另外還有一點必須思考的是,人們為了明天割捨今日,同時卻也執著於過去。各位應該還記得我在前面提到的期中考題目「De mea vita」(關於我的人生)。上課時我會和學生分析他們所交的期中考作業,但是我所談的跟內容無關,而跟「時態」有關。觀察學生的文章會發現文中使用的時態大部分是過去式。過去時態最多,現在時態占一部分,未來時態則極度稀少。這或許是因為大家對過去的日子有許多想說的話,但也可能是因為大家認為明天是不確定的,要聊今天又有點模稜兩可,所以這樣的想法才進而反映在文章上。 雖然人類都是活在今日的,但或許我們沒有任何一瞬間是活在當下的也說不定,想念著過去的某段時期,比較著過去和現在,夢想著未來,今日就這樣被消磨掉了。聊今日的時候也是以過去的基準來談。我們在說話的時候總說比起之前,比起之前的那個人,比上次的餐廳,比之前的旅行如何如何??我們也會說上了大學之後,工作之後,賺錢之後,買房子之後如何如何??有趣的是不只我們會這樣說話。請各位再看一次第一堂課所介紹的拉丁語動詞活用表,活用表中與過去相關的部分占了多數。這表示當時的羅馬人和我們也沒有什麼不同。 為了明天的幸福而讓今天不幸、執著於過去而無法認清今天,無論是何者都和幸福離得很遠不是嗎?10世代的青少年、20世代的青年、40世代的中年、70世代的老人,對於所有的人來說,現在這個瞬間就是最美好的時候,也是最該變得幸福的時間。詩人賀拉斯和基廷老師所說的耳邊細語正是要我們感謝自己擁有的今日,將這段時光過得有意義和幸福。儘管我無法保證今天過得不幸是否就能確保未來的幸福,但是今天過得幸福的人的明天絕對不會只有不幸。「Carpe diem」,希望各位能在今天的此時此刻此地過得幸福。 ※本文摘自《一輩子一定要上一堂拉丁語課》
>>>想看更多 | | | |
|
| | | 《一輩子一定要上一堂拉丁語課:讓你產生智慧,活出美麗的熱門學習》 韓東日◎著 ★亞洲第一位梵蒂岡最高法院律師的爆紅課程 ★Polyglot.tw 多國語言習得活動網創辦人謝智翔、輔仁大學拉丁文講師張嘉仁、「為台灣而教」創辦人劉安婷,共同強力推薦 第一次上課24人,後來變成65,200,250人…… 甚至連其它大學、非學生都來旁聽,教室坐滿了人,為什麼? 表面上我們上了一堂拉丁語課, 實際上這堂課回饋我們的, 是古羅馬人的思考哲學、生活知性與感性的禮物,以及生命價值的啟示。 >>>想看更多 |
| | 《五分後的世界(新版)》 村上龍◎著 ★村上龍唯一一本被改編成電玩遊戲的小說 小田桐發覺自己正在改變。 不是習慣了瀰漫在周遭的汽油、火藥, 不是因為第一次目睹人類身軀被撕裂, 也不是害怕那地鳴會再次發生, 是小田桐下意識接受了某種東西。 那不僅是死亡與恐懼,而是恐怖與死亡造訪自己的路徑與系統。 小田桐告訴自己,不論發生什麼事,不論看到什麼東西都別慌亂,繼續將坑挖深就對了…… >>>想看更多 |
| | 《誰說我不夠好:抓住否定自己的原因,找到肯定自己的方法》 褚士瑩◎著 每次碰到要跟外國人講英文,總會說,不好意思我英文不夠好; 要推你負責專案,獨當一面,往往害怕不敢跨出第一步,還是下次,下次吧; 為什麼沒有上大學就自認是敗犬,前途沒價值, 魯蛇(loser)羨慕溫拿(winner),但又找不到充實自己的方法。 如果覺得自己不夠優秀,是否你只是在「找正確答案」,而不是「找自己的路」。 如果你是「完美主義者」,你有沒有想過是否「完美」才是痛苦的根源? >>>想看更多 | | | | |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