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習慣」成為台灣發展非現金支付牛步最大關卡。二○一五年金管會設目標,二○二○年非現金支付比率要達百分之五十二。但據金管會統計,非現金支付比率到今年上半年僅有百分之四十一點三,逐年以百分之三到五的速度提升,以現在的年增速度明年恐無法達標。
「嗶經濟」真有席捲台灣嗎?一位三十歲小資女跟記者說,她從未使用任何電子支付或行動支付,家裡樓下有ATM,現金不夠,用信用卡跟悠遊卡就好,懶得下載一堆APP,不想花時間設定,優惠也記不起來,更怕手機弄丟,帳戶、信用卡資料全外洩。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日前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就坦言:「達成目標有難度。」他指出,國內發展非現金支付牛步有三大原因,包括民眾消費習慣難改變、商家不願使用、台灣偽鈔少且ATM普及。
目前國內有五家專營的電子支付與二十一家兼營電子支付,專營有街口支付、國際連、橘子支付、歐付寶、簡單行動支付,儘管業者砸錢搶市占,但值得注意的是,五家專營電子支付業者都還沒開始賺錢。金管會指出,電子支付初期有系統建置成本,目前仍在培養客戶階段,因此祭出回饋吸引顧客,行銷費用偏高導致虧損。
政大金融系教授朱浩民表示,非現金支付比重與原有金融體制能否滿足國民有關,最好的例子就是非洲肯亞非現金支付比率達九成,中國大陸非現金支付比率高,幅員廣大、ATM據點少,當然就有電子支付發展的理由;相較台灣的銀行、ATM多,治安相對安全,發展非現金支付需求相對不高。
與鄰近國家相比,日本與台灣類似,韓國非現金比率七成,遠高於大陸的六成。朱浩民認為,所謂非現金支付不只電子支付,還包括信用卡,韓國的信用卡普及率非常高,有些店家甚至限大筆交易必須用信用卡。
另一關鍵是稅賦誘因,韓國政府為鼓勵商家使用電子支付,提供減免加值型營業稅的誘因,補貼商家建置電子支付所需的成本,成功帶動電子支付比率大幅攀升。
朱浩民建議應祭出政策鼓勵,國內很多小商家不願意用,主要理由就是怕被追繳稅,政府應該宣示,鼓勵中小型商家使用,且資訊不作為查稅使用。第二是仿效日、韓,商家使用電子支付可少繳稅,朱浩民舉例日本近期提高消費稅,但為推展電子支付提供部分商家可減稅,彌補提高消費稅的傷害。
第三是手續費整合調降,店家導入電子支付需設備成本,業者向商家所收的手續費應由政府出面整合調降。針對一般民眾,可將各電子支付提供的優惠點數整合,讓民眾使用更便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