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的孩子總是不斷做出重複相同的動作? | 如何解決孩子的「強迫症」 |
「美儒老師,說到孩子的這個情況,我實在很難開口,我怕別人笑!我家老公一年之中至少有八個月必須留在大陸工作,在台灣我跟兒子幾乎就是相依為命,不敢說自己是多好的媽咪,但我真的是全心全意地照顧兒子。
兒子現在念國小四年級,學校老師前些日子多次來電,說孩子近來衛生習慣非常不好,上課常常挖鼻孔,挖了鼻屎還直接往嘴裡送。同學就在背後叫他『鼻屎王』,甚至不願靠近他。麻煩的是,挖呀挖的,可能早已挖不出鼻屎,結果挖出鼻血來;他一流鼻血,我還得急急趕到學校把他送到健康中心。
其實從國小上學以來,每次考試,兒子的成績一直排行班上第一,偶而沒拿到第一,他就會躲在房間裡誰也不理。有一次數學考試,他認為一定可以得一百分的,卻因為計算不小心而拿了九十八分,他竟然一回家就放聲大哭、捶打牆壁、大喊大叫責罵自己。
我這幾天一直在想,會不會從小我把他逼得太緊?樣樣期望他拿第一,造成孩子得失心這麼重?
他現在才十歲,就好像已經變成老師、同學眼裡的怪物,我實在好怕、好擔心。老師,請你救救我和孩子!…」
從這位心急如焚媽媽的字裡行間,幾乎可以讀到一位雖有婚姻之名、而實質卻更類似單親媽媽不為人知的辛酸苦楚。
★怎麼判斷是不是得了「強迫症」?
在醫學上,所謂的「強迫症」指的是對某些特定事物具有強大反應與不安,以至腦海中不斷出現無法控制的想法或畫面;為了平衡和抵銷這些焦慮感,他們只好一再重複某些不合理的行為。
2014 年五月號美國Parents 雜誌(這期雜誌內容以預防家暴、性侵為主軸)以「隱形的霸凌」來描述「強迫症」,說「強迫症」就像躲在孩子腦中的「霸凌者」;強迫症患者屈服於它雖然可以獲得短暫的寧靜,但它往往又會食髓知味地不斷出現。
★為什麼會有「強迫症」?
根據精神科專業醫生表示,強迫症患者腦中出現的念頭,就如電視螢幕上的跑馬燈一樣,會一再不斷地在腦中插播出現,難以控制也無法忽略。
典型的強迫症者會不斷重複一般人看來是無意義、且會帶來個人困擾或浪費時間的動作,如不斷地洗手、洗澡(擔心被感染或污染);不斷地挖鼻孔、吃鼻屎;無法自主地啃咬手指甲或衣服領襟,甚至拔頭髮、拔眉毛。有的家庭主婦患者則會不斷地檢查瓦斯開關、房門、電燈有沒有關好?不停地擦地板,不准有一丁點飯粒、菜渣掉在地上;毛巾、鍋碗瓢盆要求務必整齊地以某個固定的方向或次序排列的「要求強制對稱」狀況;甚至不斷一而再,再而三地複誦自己說出的話;有的人在焦慮中,則會不停地禱告、不斷地唸經。
對強迫症者而言,這些不斷重複的動作,光憑意志力是很難控制的;如果勉強用外力來壓抑,其出現的結果往往反而會誘發嚴重的焦慮症或併發社交恐懼症(畏懼進入人群與人交往)。
強迫症在童年常被忽略,縱使在幼童時候就有跡象可尋,卻總是不易被爸爸媽媽師長察覺,因為這類孩子往往在學習行為表現上是成年人眼中「優秀」的「乖寶寶」,生活言行聽話、有規律,完全符合大人們的期待。
強迫症的起因到底是什麼?精神科醫學目前並沒有完整、明確的定論。但從國外長年醫學研究顯示:強迫性病患的大腦尾核(caudate nucleus)與新額葉基底區(Orbitofrontal cortex,OFC)、基底核(basal ganglia),顯然與一般人有特殊的落差異常。
但更可能來自多種的致病原因,如天生的基因遺傳、鏈球菌感染引起的自體免疫反應。遭遇後天環境的重大壓力也可能使潛藏病情提早發作,但壓力終究只可視為誘發因子,絕非致病的根源。
★長期追求完美百分百,埋下引爆點
爸爸媽媽過於嚴格,幾近「一絲不苟」的管教方式,或過度保護、溺愛的教養方法,或突然遭遇生活上重大創傷、家庭變故(如至親的突然意外過世、被遺棄、被凌虐、被性侵),都可能促使病情發作。年齡愈小的孩子,上述因素所造成的「感染力」和「後遺症」往往也愈大。
記得多年前,我的班上就出現過這樣的孩子:學校的卡其制服不論是上衣或長褲,永遠熨燙得整齊畢挺,衣褲邊緣稜角分明;更讓我驚訝的是,開學一個月不到,他的週記本已從原本卻厚厚的二十五張變得只剩薄薄四張。
每一張、每一行、每一個字都是工工整整、筆劃一筆一撇一橫一豎,有如刀工雕刻般嚴整精確、大小一致,幾乎比電腦打字還整齊。尤其令我驚奇的是,從國內外記事到讀書心得到生活感想,全篇找不到任何塗改、刪減的痕跡;也就是說,連一丁點「立可白」塗改的痕跡都沒有。
我利用下課時間找了這長相十分俊秀的少年談話:「週記是我們師生間心靈交流的天地…你把字寫得這麼漂亮、這麼用心,要花不少時間吧?」
少年笑得一臉靦腆地告訴我:「老師,我,我沒辦法。我一定要寫到自己看了順眼才可以!」
開同學後不久的「學校日」親師懇談會,少年的父母都沒有出現。仔細查閱少年的資料,爸爸在一所私立大學任教,媽媽則是台北一所明星國小的主任,少年是家中唯一的孩子。
令人不解的是,少年當初是以五科逼近全滿級的高分成績進入建中的,為什麼短短一年不到的時間,成績就如「兵敗如山倒」般地土崩瓦解,從國、英、數乃至於地科、普化、歷史、地理,幾乎沒有一科能達到六十分及格?
★資優少年為何「兵敗如山倒」?
其實在考試巡堂時我早已發現,男孩在寫試卷時總是會不斷回溯前面的試題,而無法進行接下來的題目;不論讀哪個科目,他始終「逡巡」在先前的字裡行間,而難以完整讀完一個段落,更別提是全文完整閱畢。
以中文書寫為例,我跟男孩一再表示:「只要筆劃清楚就好,不必每個字、每個標點符號都那麼工整。」在一個放學的黃昏時刻,男孩紅著眼眶終於對我吐露他多年埋藏心底的聲音:「老師,從拿筆寫字開始,媽媽總是規定我每一筆、每一劃都要整齊一致。如果稍微寫歪了,或不小心超出格子,媽媽不是打我的手,就是立刻把我寫的那一張撕掉,要我重新再寫…」男孩說著說著,聲音愈來愈小,頭也垂得愈來愈低,而且開始不自主地啃咬起他的手指甲。
★不願面對、刻意逃避是加速「病情」的大推手
如果您問我:「後來呢,後來那孩子怎麼了?」
坦白告訴您,我多次打電話、透過E-mail 想跟孩子的媽媽—那位曾榮獲「特殊優良教師」獎、教育界幾乎是大家公認,未來的名校校長、杏壇光芒熠熠的明日之星。我急於邀她聚談,想跟她溝通孩子面臨的困境。孩子的媽媽不是回答我:「公務繁忙」不能與會,就是對我不予回應不予理會;好不容易找了孩子的教授爸爸,他在電話裡就直接告訴我:「孩子的事都是他媽媽在管,請你找我太太就是。」
後來呢?沒多久,高二上學期尚未結束,孩子的媽媽悄悄地為兒子辦了休學,從此,校園裡再也見不到那帥得讓人難以移開視線的少年。
而男孩那年那日在我面前,淚光閃閃傾訴長久歲月堆積的委屈,還有慢慢低垂的臉,和那啃咬手指甲的模樣,縱使時隔多年,卻始終彷彿昨日歷歷在眼前。
一想到這少年我總是悵然鼻酸又交織著無奈與感傷,始終覺得他是我教育行路上一道揮之不去的「傷痕」。
~以上資料摘自《如何培養高EQ孩子》陳美儒◎著
人類智庫【人類文化】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