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現代真的「行行出狀元」嗎?
上次聽朋友說到他和孩子的對話,我將它摘錄如下──
那個孩子,某天指著手上從圖書館借來的故事書問他爸爸,哇,書上說,那個大企業家,以前一度在街上當「乞丐」,好多好多年後,終於翻身,成為大企業家。
另一個故事是某大科學家,以前「逃學」又「翹家」,後來才浪子回頭,回到學校,重拾課業,最後成為了不起的科學家。
還有一個年輕嚴重「酗酒」的藝術家,後來成為千古留名的大畫家。
看完這本書,孩子問了一個很令人噴飯的問題──
「爸,」孩子問:「看起來,當一個大人物,還蠻簡單的耶!」
爸爸問,為何他這樣想?
「以後我就算逃學、翹家、酗酒、去當乞丐……無論怎麼走,最後都還是有機會,當一個了不起的大人物囉?」
哈。
換作是你,會怎麼答這一題?
那個朋友聽了他孩子這樣問,首先,他先肯定了孩子讀了這些傳記,心生了一些想幹一番了不起大事的動力。
不過,該怎麼和興致勃勃的孩子解釋這樣的故事呢?
那些故事都是誇張的?
那些故事只是特例?
還是直接告訴孩子,你的邏輯不對?
若這樣告訴孩子,是否對那本書的可信度也一起打了折扣了?
後來,這個朋友改用另一種方式,和孩子「分析」了一番道理。
「孩子,」那位爸爸說:「這些故事其實是在告訴小朋友,當大企業家、大科學家、大畫家,其實很『困難』!」
喔?
這個爸爸繼續他的「神回覆」。
「因為,你看看外面有多少『乞丐』,只有這麼一位兩位成為大企業家。有多少『翹家』的人,也只有這麼一位兩位,成為了不起的科學家。」那個爸爸接下來才講到了重點:「那,你知道,其他沒當成大人物的人,都在做什麼嗎?」
爸爸當下Google了一堆可憐的「街友」的照片,看了令人心酸,也不忍再看下去,孩子看了頻頻哀叫:「不要再看了……。」
「所以,你知道為何這本書要講這些成功故事給你聽嗎?」爸爸問。
小朋友搖搖頭。
「就是要告訴你,這個年紀,就是要坐在書桌前面好好溫習功課,下了書桌多看書、多體驗、多學習……。」爸爸說:「千萬不要翹家、酗酒、當乞丐,這樣,你有『更大的機會』成為大企業家、大科學家、大畫家。」
然後這個爸爸還沒講完。
重點還在下一句。
「然後,」那位爸爸說:「就算你沒當成大企業家、大科學家、大畫家,你……還能做一個像你爸爸一樣這樣的爸爸。」
聽完這個朋友的「神回覆」,我笑到眼淚都爆出來了!
不過,這爸爸說的,還蠻有道理。
現在有一種氛圍,有些父母真的相信「行行出狀元」,在多元教育下,竟然非常非常「放任」自己孩子,要選什麼,要學什麼,都OK。
甚至,考試不必復習,功課不想寫,由父母出面和老師講情;孩子想出去玩,父母就花大錢帶出國,不顧課業。
這些父母心裡一定在想:「行行出狀元,這是什麼時代了,幹嘛一定要限制孩子?」
但這樣浪漫的想法,其實是不負責任的,因為孩子其實並不知道他們「憑著感覺走」,最後會帶給他們什麼樣的生活。
說不定,那是一個非常高風險、痛苦的生活。
說不定,是一個要住在街上的生活,如那些Google出來的照片那樣淒淒慘慘戚戚。
做父母不需要限制孩子,但也不能放任孩子。應該充份運用經驗和智慧來「分析」,讓孩子充份了解「行行出狀元」背後可能的風險。
那才是孩子準備要面對的,真實的世界。
(圖片來源:Tamaki Tomo lin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