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由共和黨候選人川普勝出,對金融市場無疑是個重大的打擊。悲觀論者曾認為,若以9月26日川普與柯林頓進行電視辯論時的民調起伏,反映在金融市場的變化推估,川普當選後的金融市場必然劇烈震盪。但有些樂觀的金融調研機構則預言,各界很快會從震驚中回復,逐步收復跌幅。經濟學家史諾伯及齊策維茨(E. Snowberg&E. Zitzewitz)的研究指出,自1880年以來的歷次大選,選後隔天美股變動都在2個百分點以內,且共和黨候選人勝選多比民主黨候選人更有利股市上漲,顯見金融市場多假定不同政黨的候選人政見雖有差異,但在各方政治勢力的制衡下,政策不容易走偏鋒。不過,這次極可能將是100多年來的首次例外。
若仔細研究川普的政見,可發現其中不乏利商之處,如減稅、廢除健保、放鬆金融管制,但金融市場並不買帳,其原因有三:
第一、干預聯準會(Fed)貨幣政策的獨立性。競選過程中,川普不只一次抨擊Fed的低利率政策,並揚言上台後要換掉主席葉倫,使市場擔心,若支撐當前美國、乃至於全球金融市場的Fed寬鬆貨幣政策不再,或削弱Fed威信,勢必為金融市場帶來風暴。
第二、川普將促使貿易保護主義當道,使1970年代至今蓬勃發展及支撐生產力成長的全球化恐遭更大的逆轉,潛在經濟成長率相應下滑,經濟能見度不若以往,自然無法支撐高股價。雖然客觀來說,來自墨西哥的移民可解決美國人口老化問題,但其所帶來的治安、社會問題及拉低勞動薪資,已成為美國社會的隱疾,也是川普在競選過程中,不斷展現對墨西哥的不友善,並藉此獲得民意支持的原因之一。
而從川普勝選後第一時間墨西哥披索即重挫8.8%可看出,市場相當擔心打著民粹主義旗幟的川普,未來恐將藉移民政策「回應」民意。
第三、經濟政策的可預測性降低。過去歷任美國總統在競選期間,就已組建好未來的行政團隊,使金融市場對未來政治經濟方向有大致的輪廓。但即便川普所屬的共和黨,在這次參、眾議院選舉也大獲全勝,卻因為川普與該黨政治菁英嚴重不合,以至於共和黨雖取得完全執政,未來行政與立法間卻很可能貌合神離。
由此可知,川普勝選,其不受約束且好惡分明的政治性格,很可能大改行政大街(Main Street)的遊戲規則,讓未來國際政治、外交與經濟關係進入前所未有、不可預測的境界,而這種無法量化的不安,將讓金融市場持續處在高壓狀態,特別是目前各種資產估值偏高下,引發劇烈修正的風險甚大。
即使大選落幕數日的金融市場跌幅不及前述分析般巨大,也不可掉以輕心。當前金融市場雖認為川普勝選可能產生相當大的不確定性,卻仍抱持一絲僥倖心態,寄望長年經商的川普,在選舉過程中的暴衝言論只是選舉語言,選後將自我修正成一位美國總統應有的樣貌。但當未來共和黨國會菁英不願與川普總統同流時,難保川普不會再度利用先前的民粹式政見,提高個人聲望與政治運籌空間,壓迫國會向他輸誠。
換言之,當川普還是我們熟悉的川普,未來美國就難自詡還有偉大的航道,世界也將變得更加危險,金融市場的動盪便不僅於此。(作者是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董事長、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兼任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