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花甲的周大順本可在台北過著兒孫繞膝的愜意生活,卻為實現埋藏心底多年的願望,來到大陸北方農村,經營起一份事業。
「我出生在農村,長大後做了工業,可心裡一直想著農業的事。退休後機緣巧合來到這裡,達成了心願。」66歲的周大順說。
據新華社報導,初冬的內蒙古自治區豐鎮市隆盛莊鎮朝天溝移民村寒氣襲人,村邊一排排灌木----檸條迎風挺立,為當地保持水土、防風固沙。周大順創立的檸條加工廠就在這看似荒涼的地方。
周大順身旁的粉碎機和制粒機快速運轉,或將檸條枝葉破碎成粉,或將其製成顆粒飼料。
檸條廣泛分布在內蒙古、寧夏、甘肅等地,既是重要的固沙樹種,又能加工成優質飼料。它們生長3、4年後,需定期收割,否則會衰老甚至枯死。
3年前,周大順在當地招商引資項目中看到有檸條加工廠。「就像遇到未曾謀面的老友,很快達成投資意向。」他說,對農民承包的檸條林平碴、採收、加工,既對林木生長有利,又能補貼農民、幫助扶貧,還可給養殖戶提供優質飼料,這件事很有意思。
加工廠2018年選址建設,2019年建成投產,可年產2萬噸檸條粉及顆粒,年營收約200萬元(人民幣,下同)。銀灰色的廠房、防雨棚、宿舍樓和辦公樓布局緊湊。鳥瞰廠區,流線型頂棚設計充滿動感。
廠區內,有的工人用鐵耙翻動新採的檸條枝葉,有的嫻熟操作粉碎機、制粒機,有的駕駛裝載機向生產設備投料。
「他們大多是附近的農民,還有貧困戶,沒農活就來廠裡上班,日薪一、二百元。」周大順說,全廠目前有30多名員工,每到秋末冬初採收旺季,從事採收、運輸的臨時務工者超過100人。
檸條加工廠還給檸條林承包戶發放平碴收割補貼:普通農戶每畝補貼10元,建檔立卡貧困戶每畝補貼15元。當地不少農民在加工廠帶動下增加了收入,也認識了周大順。
每天早晨,周大順都會喝一杯黑咖啡,然後去村裡散步。農民見到他,就熱情地上前打招呼。「當地人非常友善,我在這裡住得很舒服。」周大順說,碰到淳樸的農民,看到活蹦亂跳的小孩子,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時光。
周大順初來大陸發展是2002年。他曾在台灣經營一家鋁廠,本想在大陸拓展鋁業項目,經過一番考察,看中了內蒙古包頭市一個鋼鐵加工合作項目,便與大陸朋友合夥幹。
「乘著西部大開發的東風來到內蒙古,感覺哪裡都很開闊,特別舒服,心胸更加寬廣起來。」周大順說,當時在礦區看到車水馬龍的繁榮景象,就覺得這裡產業發展潛力巨大,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在大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