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8日 星期三

導致罕見皮膚病「類天皰瘡」的問題藥物


閱讀讓生活永遠不無聊。【大田編輯病】與喜歡閱讀的朋友結好緣,一同激盪出不同靈感,做出更多好書。 【橘世代電子報】為讀者提供面對人生下半場所需七個面向的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11/19 第68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主題 導致罕見皮膚病「類天皰瘡」的問題藥物
新書上架 標靶藥物治療的皮膚照護
 
     
導致罕見皮膚病「類天皰瘡」的問題藥物
林口長庚皮膚部紀景琪、陳偉迪《健康世界》
一位患有糖尿病的阿嬤,大腿起了一塊一塊的紅疹及水泡,求診多次都沒改善,後來水泡還擴展到全身,造成潰爛,讓阿嬤疼痛不已。接受皮膚切片檢查後,確認得到「類天皰瘡」。醫師回溯阿嬤的用藥史,才發現是因為服用了某一種降血糖藥而引起嚴重的類天皰瘡。

類天皰瘡是一種罕見皮膚病,在台灣發生率為每年每百萬人有4.7例,各年齡層都可能發生,但以中老年人較多,男女比率差不多,過去只知道是免疫系統認知錯亂,誤把正常的皮膚當作敵人進行攻擊,導致皮膚結構解離而產生水泡,但確切原因不明。

由於有些案例報告是藥品所引起,為了釐清在眾多藥品中哪些藥品有較高的關連性,因此長庚醫院皮膚部在與土城醫院藥劑科團隊攜手進行研究後,終於發現,年長者或有神經系統疾病等高危險族群使用的某些藥品,例如新一代降血糖藥"雙基胜肽酶抑制劑"、"保鉀型利尿劑",以及"抗帕金森氏症"藥品等,與類天皰瘡之間有高度關聯性。

雖然臨床使用上有無法避免的風險,但僅少數體質的人會因為服用藥物而誘發類天皰瘡。因此原本已在使用藥品的病友,請依照原先醫囑安心使用,不應擅自停藥。而針對年長者及有神經學疾病的患者,需謹慎使用與追蹤觀察。

這項研究結果對於類天皰瘡的疾病了解再向前進了一大步,並已發表在2020年6月頂尖國際期刊《美國醫學會期刊:皮膚科學(JAMA Dermatology)》。

這是國內外首次針對多種藥品進行大型統合分析的實證研究研究,共搜集6,572位類天皰瘡病患研究後發現,使用〝保鉀型利尿劑〞的病人,發生類天皰瘡風險,是未使用族群的1.75倍;而糖尿病病人使用新一代降血糖藥〝雙基胜肽酶抑制劑〞,產生類天皰瘡的風險,是未使用族群的1.92倍。

由於國外曾有臨床試驗研究報告,指糖尿病使用雙基胜肽酶抑制劑藥品,發生類天皰瘡發生率為千分之2,更進一步佐證了特定利尿劑和血糖藥與類天皰瘡之間的關聯性。

特定藥物可能藉由結合在皮膚基底膜的蛋白分子,進而改變抗原特性,活化免疫細胞,進而造成皮膚的破壞與發炎反應,但後續還需要許多研究來更深入了解其機轉。

台灣每年約有108例新診斷類天皰瘡發生,年紀越大風險越高,而藥品與類天皰瘡發生的風險息息相關,且嚴重型類天皰瘡常耗費龐大的醫療支出,若能在病患藥物諮詢整合多重用藥時提早發現,協助病人轉介皮膚科就醫,不僅能維護病人的用藥安全,對病人預後影響甚巨,也能減少社會醫療資源的負擔。

類天皰瘡目前的治療方式以類固醇藥品為主,或另外加其它免疫調節劑輔助。然而此病患者通常年紀較大且伴隨其它疾病,死亡率不容小覷,先前的研究指出一年內死亡率大約有20-30%。

提醒民眾若皮膚有出現搔癢的紅疹和多發性飽滿水泡,應避免抓破水泡導致感染,如有常規使用藥品也先不得自行擅自停藥,並立即就醫,由皮膚科專科醫師評估並進行治療。

(文章相關訊息請上健康世界e學苑)

標靶藥物治療的皮膚照護
朱家瑜醫師著《健康世界》
【定價250元】接受標靶藥物治癌雖然在療程中保有較佳的生活品質,但是有的病人仍可能會出現皮膚方面嚴重的副作用而苦不堪言,甚至想放棄治療;本書作者累積多年診治處理標靶治療引發各種皮膚副作用的心得寫成專書,指引病友、病患家人、醫護人員正確的皮膚照護與保養方法,以減少標靶治療引發的不適 ...MORE
「聽」見生命的詞彙 用聲藝關愛自然人文
人類的耳朵,只能接收到有限的聲音,但是聽不到,不表示不存在。入圍第53屆金馬影展最佳音效獎暨2016年台北電影節最佳聲音設計、2019年入圍台北電影節最佳配樂的法國籍澎葉生,透過不斷地探索實驗,在細微處,發掘生命的樂章。

每週跳舞3次 跌倒風險降5成以上
近來國內傳出許多名人跌倒重傷,甚至不幸去世的消息,預防跌倒可以說是當下大家都想要學習的健康保健,最新研究指出,預防跌倒效果最好的是「跳舞」,每週跳舞3次以上,跌倒風險可驟降53%。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