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手機 小米、京東新金雞 | 記者林宸誼╱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 大陸智慧手機市場趨於飽和,垂直類手機被視為新方向,包括小米投資黑鯊、努比亞、華碩、京東等在內,2018年大陸市場上已經出現七款遊戲手機。 一名手機行業人士表示,將來能夠留下來的通用手機品牌,可能只有兩三家,所以很多品牌都想做垂直領域,如果能在定位上找到差異化,可以分得一個相對比較大、比較穩定的市場。 華爾街見聞報導,手遊市場正在快速發展,2018年,在全球遊戲市場中,移動遊戲市場是最大的細分市場,規模占比47%,手機遊戲年增14.2%,高於整體市場增速;「王者榮耀」、「絕地求生」、「堡壘之夜」等主流遊戲,註冊用戶均已達到億級。 隨之而來的是雷蛇、黑鯊、紅魔、華碩ROG等一系列帶著濃濃「電競風」的手機,他們有高度相似的風格,頂級處理器、大記憶體、獨特的散熱系統、手柄外設,以及背部可變換顏色的logo和光帶。 除最早發布的雷蛇一代外,2018年,手機市場有四家公司先後推出六款遊戲手機,因此有人將2018年稱為「遊戲手機元年」,面對這一新興的細分領域,有公司視此為創業機會,也有公司視為智慧手機市場趨近飽和後的一個新出路。 2017年10月,京東推出遊戲手機品類,京東手機表示,2017年以來手機市場出現低迷態勢,甚至持續至2018今年,但自陰陽師、王者榮耀開始,到後來吃雞等手遊崛起,手遊市場急劇擴張,甚至單款日活用戶逼近億級,這讓京東手機看到機會。 一時間,有人將遊戲手機視為困境的出口,甚至將比作智慧手機的下一個風口,從2017年11月起,電競外設品牌雷蛇、小米投資的黑鯊科技、努比亞和華碩先後入局,在13個月的時間內,先後推出七款遊戲手機。 華碩甚至準備「All in」遊戲手機,在承認手機策略失敗的同時,華碩去年底表示,未來華碩手機將不再拚性價比,轉而專注電競及專業用戶。 根據遊戲研究與諮詢公司Newzoo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移動遊戲市場規模達到461億美元,年增19.3%,大陸市場規模為146億美元。 | | | | 亞投行將引進私人資本 | 記者林宸誼/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金立群昨(14)日表示,亞投行希望引入更多私人資本投資,希望能夠鼓勵私人投資來推動綠色發展。 澎湃新聞報導,金立群在香港參加亞洲金融論壇時指出,在私人投資領域,亞投行所占的份額非常非常小,亞投行希望自身能有足夠的靈活性、創新性,需要嘗試一些新的變化,全球三分之一的專業資產價值可以達到22兆美元,現在用ESG(環境、社會和政府治理的表現)作為這些資產評估的標準,ESG也會越來越重要。 ESG投資或社會責任投資,不以傳統方法採用財務狀況、盈利水準、運營成本來評價上市公司,而是將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等因素納入到投資評估決策中,並以社會公益、環境保護和公司治理優秀企業為投資對象。 亞投行已經在與一家資管機構的合作下開始建立投資組合,基金所投資債券的發行人國別,包含主要東亞國家及部分亞洲新興市場國家,大陸將占到相當比重。 基金離正式發行仍有一段時間,投資策略將以持有到期為主,在全球經濟下行,強調風控,提升投資組合的品質。而融合ESG投資理念則是該基金的一大亮點。 金立群說,亞投行對項目融資進行考察過程中會考慮ESG的標準,從投資決策到投資的執行,再到投資專案的評估過程, 亞投行都會考慮ESG的標準。 | | | | 資策會:周邊配件商機湧現 | 記者林宸誼╱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 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韓文堯表示,其實像「王者榮耀」這類遊戲,在旗艦手機和遊戲手機上差異不大,數量也有限,主要對周邊配件帶來商機,例如具有散熱或呼吸燈功能,但都先取決於手機到底賣的好不好,以及延續下一代手機時,之前購買的配件是否沿用。 他認為,雖然目前手機產品已經很成熟了,但未來仍有機會在規格上有不同變化,例如5G手機、可彎曲的手機,甚至手機照相鏡頭,從原先單鏡頭發展到目前五鏡頭,因此手機的規格上還是有變化的空間。 至於兩岸手機產業競合,韓文堯坦言,目前兩岸手機品牌經營已不在同一個水平競爭,但現階段大陸手機廠商仍是台灣供應鏈很重要的合作夥伴,尤其近期蘋果供應鏈表現並不好,在組裝代工比較有合作機會,就只剩華為跟小米。 華爾街見聞報導,儘管蘋果、華為等主流品牌並未推出專屬的「遊戲手機」,但在主流旗艦手機產品上,都紛紛加入「遊戲模式」,例如2017年,OPPO和vivo先後與「王者榮耀」合作,在系統級進行訂製優化,提升運行流暢度。 遊戲手機仍然面臨許多挑戰,以黑鯊、紅魔為主,除性價比外,最大吸引優勢是針對手遊的優化,例如紅魔Mars在側邊增加的電容觸控鍵,允許玩家「四指齊發」,以及「液冷+風冷」散熱系統,提高手機散熱效率,再加之AI語音降噪、沈浸遊戲模式等。 | | | | 陸拚投資 加速推進科技基建 | 記者蔡敏姿/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 大陸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昨(14)日表示,今年在投資上要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建設,加快5G商用步伐。 大陸央視在短短七天內,陸續播出七位部長或副部長級的官員密集受訪,顯示中央有意透過官媒加速傳達最新政策的用意,包括大陸國家發改委、人行、工信部、財政部、商務部及人社部等,昨天受訪的連維良是第六位受訪官員,而且國家發改委還受訪兩次。 央視報導,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強調,要發揮投資關鍵,促進形成強大市場。連維良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圍繞「建設、改造」這兩個關鍵詞加大投資力度。 連維良表示,在「建設」方面,今年在投資上將聚焦五個方面:一是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建設,加快5G商用步伐;二是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市政、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脫貧攻堅、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三是加強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四是加強民生和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推進養老、健康、教育等補短板投資力度;五是加強生態環保和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建設。 對另一個關鍵詞「改造」,連維良表示,就是要擴大製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 2018年,大陸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將超過人民幣38兆元,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連三年保持在50%以上。連維良表示,要落實收入分配改革,減輕居民負擔。 展望2019年政策措施,連維良說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增強消費能力,重點是落實社會保障和收入分配制度及相關改革舉措,減輕居民負擔,實施好個人所得稅專項扣除政策,落實好金融支持消費措施。 其次,引導消費意願,重點是增加高品質產品和服務供給,加快補上人民群眾迫切需要的教育、養老、醫療、健康、家政、育幼等方面。最後,是優化消費環境,重點是加強產品和服務質量監管,加強消費領域誠信體系建設,大力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經濟參考報報導,大陸國家發改委已經總投資超過人民幣5,000億元,除了傳統的基礎設施投資,以新技術、新科技為主要方向的新型基礎設施以及以先進製造為主的工業領域投資將成為2019年固定資產投資的新增長點。 | | | | 汽車銷量下滑 28年首見衰退 | 記者 林茂仁/經濟日報 |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汽協)統計資料顯示,2018年大陸汽車銷量為2,808萬輛,年減2.8%。這意味著中國汽車市場結束長達28年的連續增長,出現自1990年以來的首次衰退。 至於台灣2018年汽車銷量43.5萬輛,年減2.1%,這是繼2015年以來三年內再度出現衰退,不過台灣市場最近五年都有40多萬輛的銷售成績,表現不算太差。 中汽協預估,中國汽車市場需求增速將放緩,2019年大陸汽車市場將停止成長,增速預計為零,未來三年內車市將維持L形發展態勢。 大陸汽車衰退的主要車型是乘用車(轎車及休旅車),大陸全國乘用車市場訊息聯席會(簡稱乘聯會)公布資料顯示,2018年大陸國內乘用車銷量2,272萬輛,年減6%,這也是20多年來首次下跌,其中12月乘用車零售銷量僅226萬輛,年減高達19%。 分車型來看,2018年轎車銷量1,117萬輛,年減4%;MPV銷量166萬輛,年減17.4%;SUV銷量951萬輛,年減5.5%;微型客車銷量37.3萬輛,年減19.6%。 中汽協副秘書長師建華指出,中國汽車產業已經進入低速增長階段,2016年購置稅政策的刺激和拉動,透支2017年和2018年的消費。2018年車市的負增長實際上是對前兩年購置稅政策透支購買力的結果。 不過,儘管汽車市場整體降溫,但大陸新能源汽車市場卻仍保持高速增長。乘聯會資料顯示,2018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100.8萬輛,年增88.5%,高於2017年增速。其中12月新能源車銷量達到16萬輛,年增79.1%。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2018年新能源汽車良好的銷量表現主要是政策落實和企業努力的結果。 | | | | 陸股解碼/黃金族群 漲幅耀眼 | 許廷全/經濟日報 | 滬深兩市14日開平走低,其中深成指和創業板指一度雙雙跌超過1%,終場滬指收在2,535.77點,跌幅0.71%,深成指收在7,409.20點,跌幅0.87%;創指收在1,246.00點,跌幅1.23%。 從盤面來看,高送轉、煤炭、鋼鐵、黃金、養殖業等類股漲幅居前,次新股、芬太尼、半導體、生物製藥等類股跌幅居前。整體來看,以煤炭、鋼鐵為代表的周期股逆市上揚,表現不錯,鋼鐵族群指數漲幅居前,題材股僅燃料電池族群表現相對強勢,5G概念股尾盤拉升,資金避險情緒升溫推高黃金族群。 儘管煤炭等周期股護盤,但其他族群未見表現,其他題材股走勢也相對疲軟。 從國際資金的腳步來看,MSCI預定在2019年將A股的流通市值納入因子(Inclusion Factor)自5%提升至20%,預估將帶來超過587億美元主動及被動資金流入,FTSE也宣布2019年開始在其新興市場指數及全球市場指數分階段納入A股,估計至2020年帶動資金流入370億美元,儘管短期市場受中美貿易衝突等因素出現震盪,外資持續流入A股方向並未出現改變。面對經濟成長動能減緩壓力加大情況下,料大陸官方在貨幣和財政政策上分別祭出一系列措施,相關政策效益仍需要時間等待。經濟大環境觸底有可能落在第2季,但股市大多會提前反應。 展望後市,由於盤勢在不確定因素及諸多雜音壓抑下,反覆築底,所以之前因為市場跌幅大、估值下修以致於投資價值浮現,以及受惠政策扶持的標的,或具成長性的標的或族群,仍可適當關注。 (作者是安聯中國策略基金經理人) | | | | QFII額度倍增 A股迎活水 | 記者蔡敏姿/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 時隔五年半,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總額度倍增,大陸國家外匯管理局昨(14)日發布,為滿足境外投資者擴大對大陸資本市場的投資需求,QFII總額度由1,500億美元增加至3,000億美元。對A股是一大利多,有助於外資買進A股。 新華網報導,外資加速布局大陸市場,2018年5月31日,A股被納入明晟(MSCI)新興市場指數,俗稱「A股入摩」,MSCI按照比率購買配置A股;富時羅素預計2019年中將A股納入指數,都將帶動外資買進A股。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表示,從2018年下半年以來,外資持續看好大陸市場,在股票和債券市場持續增持。 章俊說,截至2018年第3季, QFII持倉規模人民幣1,380億元,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0.7%,其中,房地產、電子、醫藥生物的持倉規模上升。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指出,股市方面,2018年流入A股的外資資金達人民幣3,000億元。債券方面,外資持有人民幣債券的規模持續擴大,從存量變化來看,託管量由2016年的人民幣8,526.24億元,飆升至2018年第3季的人民幣17,450.4億元,增104.7%。 分析稱,從大陸供給改革、金融市場開放、人民幣國際化等因素將有利大陸國內中長期經濟,人民幣資產的中長期配置價值仍強,擴大QFII的額度是順應境外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投資者需求。 QFII在2002年底上路,是大陸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制度安排,是境外投資者投資境內金融市場主要渠道之一。QFII總額度上一次擴大,要追溯到2013年7月,當時QFII總額度從800億美元提高到1,500億美元。 澎湃新聞報導,從最新的審批看,原本1,500億美元的額度還有近三分之一尚未使用。根據大陸國家外匯局最新的QFII投資額度審批情況表,截至2018年12月29日,一共有287家境外機構合計拿到1,010.56億美元的QFII額度。 | | | | 瑞幸咖啡擬赴港IPO | 記者林宸誼/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 揚言要打敗星巴克的瑞幸咖啡傳出將要到香港上市,投行已經開始為瑞幸咖啡準備在香港聯交所IPO的資料。 華爾街見聞報導,透過網上企業認證資訊查詢,瑞幸咖啡已經註冊了瑞幸咖啡(香港)有限公司。瑞幸咖啡日前宣布任命Reinout Schakel為公司首席財務官兼首席戰略官,向CEO錢治亞匯報。Reinout Schakel曾擔任香港渣打銀行執行董事,並於瑞士信貸及普華永道任職多年,擁有超過十年的股權、債務融資以及併購業務經驗。 註冊境外企業、任命有深厚銀行和投資機構背景的新CFO這兩個動作,也被外界認為瑞幸咖啡是在為赴港IPO做準備。 創立於2017年11月的瑞幸咖啡,董事長是前神州優車集團營運長錢治亞,2018年1月開始試營業,目標是在中國大陸挑戰星巴克。 在過去的一年裡,瑞幸咖啡是大陸成長最快的創業公司之一,2018年12月25日,「出道」不滿一年的瑞幸咖啡宣布提前完成全年2,000家門市的布局,平均每天新增5.5家門市,覆蓋全大陸22個城市。相較之下,星巴克在進軍大陸市場19年之後,才開設3,400家門市。 瑞幸咖啡在市場上引起討論,主要靠補貼用戶、大手筆的廣告宣傳,以及挑戰星巴克,瑞幸咖啡透露,截至2018年12月底的九個月裡,虧損達新台幣8.57億元。 2019年瑞幸咖啡制定了三大戰略目標加速開拓市場:新建門市超過2,500家,總門店數超過4,500家;同時將從門市、杯量等方面超過星巴克等,成為大陸最大的連鎖咖啡品牌;為客戶提供高品質、高性價比、高便利性的產品。 | | | | 中國企業投資歐美 年減73% | 編譯陳律安/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 Baker & McKenzie法律事務所表示,中國大陸2018年對北美及歐洲的外國直接投資(FDI),比2017年大減73%至六年低點,因為美國加緊對交易案的監管,以及中國限制資金流出。不過,這也反映美中貿易及政治摩擦升溫所產生的衝擊。 Baker & McKenzie指出,中國去年對美國的FDI銳減83%,若計入資產分拆,中國去年對美國的淨FDI流入甚至已轉為負值。 相較下,中國去年對加拿大的FDI大增80%。中國去年對歐洲的FDI雖然下滑,但對德國、法國、西班牙等個別國家實際上都呈現成長。 Baker & McKenzie法律事務所與研調機構Rhodium集團共同編纂的這份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對北美與歐洲等西方世界兩大區域的已完成FDI交易,也大減至300億美元,遠低於2017年的1,110億美元。就算扣除2017年中國化工以430億美元收購先正達(Syngenta)的大型交易案,去年的交易量仍下滑40%。 更嚴峻的法規監管,也讓中國企業取消了13樁總值40億美元的北美投資交易案,在歐洲交易案也取消了七件,總價值15億美元。 Baker & McKenzie法律事務所全球併購部門主管迪法蘭柯(Michael DeFranco)表示:「儘管有新的投資監管法規、貿易緊張情勢及中國投資控管影響,仍完成了某些交易案。」 | | | | 外商錢進對岸 金額攀峰 | 記者蔡敏姿/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 大陸商務部昨(14)日公告,去年全年外國直接投資(FDI)創歷史新高,至1,349億美元,年增3%;2018年12月FDI大幅增加24.9%。英國和德國在陸投資額成長最高。 新華網報導,去年以來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經濟運行穩中有變,但大陸堅持擴大開放,在放寬外商投資准入、保護外商投資權益、優化營商環境、推動頒布外商投資法等方面一系列措施,給外商吃下定心丸。2018年,世界銀行將大陸營商環境一次性上調32位。 華爾街見聞報導,大陸商務部數據顯示,去年大陸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6.05萬家,年增69.8%。其中,去年12月當月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830家,年增20.5%;FDI為人民幣923.4億元,年增24.9%。 去年1月至12月,合同外資5,000萬美元以上大項目近1,700個,年增23.3%,顯示外商對中國投資信心不減。併購方式FDI年增28.4%。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FDI為1,310億美元,年增4%。也就是說,2018年FDI的增幅較2017年有所放緩。 2018年大陸主要投資來源地,新加坡、韓國、日本、英國、德國、美國金額同步成長。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