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紀錄:米奇巴克編輯部 時間•地點:2019年9月22日•新店花園新城 講師:陳培瑜 前言 培瑜:今天你們為什麼會來到這裡?今天你是為小孩而來的請舉手? 學員》超過八成的人舉手 培瑜:你是為了小孩的「什麼」而來? 學員》 A:和小孩一起學思辯 B:學習講故事的不同方式 C:希望小孩有思辨/討論的能力 D:想和小孩有良性的對話 E:想加強親子的溝通能力 F:期待哲學能幫助我們,學會如何理性、感性,又有意義的對話 培瑜: 大人都希望可以拿書來教小孩,大人都說自己不會教,所以就希望有(第三者)可以幫忙教養小孩,譬如讓老師來教,讓書來教,或是覺得小孩不乖就說要找警察… 大人以為書可以教養小孩,今天,你是否也希望這些書書可以幫你教養小孩? 但這本書不會明白告訴你它的教養意圖,書裡面是透過許多故事讓你去思考。我家兒子從小一就開始看《哲學種子》,一開始他只是看故事,因為很喜歡而看了很多遍,看到三、四年級以後,他開始看故事的延伸概念。 兒子的腦袋裡一直有3個想法: 1.很多事情都可以討論 2.不是所有的事都有標準答案 3.站在不同位置,觀點就會不同 兒子在家裡很喜歡和我聊天,聊一些學校裡的事。他今年升上5年級,新學期換了一位很重視紀律很嚴格的老師,兒子很喜歡4年級一位很有愛的老師,所以下課後,就跑去那位老師聊天,結果被禁止。於是,他跑去問新老師。 兒子問:為什麼不可以去找XX老師聊天? 老師:因為XX老師需要休息… 兒子說:如果他需要休息,他會跟我說,而且我一天只有一節下課去找他。 老師:因為他們班很髒… 兒子說:是他們班髒又不是我,下課才10分鐘,不會弄髒。 最後老師說,反正就是不行! 我問兒子,你覺得新老師怎麼了? 兒子說,他就像習近平啊,不希望別人呼吸自由的空氣,因為他那邊沒有。 我想,今天會來的大人,都是想改變和小孩的關係。小孩或許知道的比大人少,但看見真相的能力其實比大人好。 ★講座重點節錄 要如何增進親子對話能力? ●大人要先充實自己,誠實面對自己有很多不知道。 如果不知道,要如何選擇和決定?所以要多讀書,在〈哲學種子〉書中就有許多故事,譬如《知道與不知道》,我很喜歡書中一個故事-蘇菲的生日蛋糕(第9頁) | 明天是蘇菲的生日,她走進甜點店挑選生日蛋糕。她一邊看著閃電泡芙、蛋白霜馬林糖、修女泡芙、甜派、馬卡龍等甜點,一邊猶豫著。 「蘇菲,趕快決定啊,該不會要花兩個小時決定吧!」媽媽催促著。 「嗯,我不知道,好難選啊,有好多我不認識的點心,我不知道要怎麼選擇!」 | 「那就從妳知道的甜點中挑選。」媽媽有點生氣的說。 「最好能讓我嚐嚐所有的甜點,這樣我就知道喜歡哪個,我要問甜點師傅,看可不可以試吃所有的甜點。」蘇菲回答。 甜點師傅肯定會認為蘇菲的腦袋有問題,但仔細想想,蘇菲說得其實有點道理,畢竟人只有在知道的時候,才能做出選擇;面對不知道的東西,要如何作出決定呢? 哲學從生活而來,來自生活中的思考對話和討論。因此在〈哲學種子〉書中,完全不談哲學學派和理論,而是把哲學的思想融入故事裡,大人一定要先看過、先讀懂,自己要很喜歡再來跟小孩分享。材料很重要,但關鍵是你要如何用,才會讓這件事是一件好事。哲學能幫助你有意識的認識自己(有自覺),進一步能發現自己的價值觀和盲點。 ●和小孩什麼都可以談,但要有自覺的認識自己 在親子教養的路上,有許多事必須去體驗和學習,不是只有小孩要學習,爸媽必須和小孩一起成長。要誠實面對大人有很多不知道的事。 我和小孩幾乎無所不談,生活中其實有許多衝突、大人的偏見、歧視、社會的紛擾…孩子其實看得很清楚,可以和孩子聊性別、種族、階級、職業…譬如我家大兒子因為想賺很多錢,所以想當醫師,但他也知道想當醫生必須要很用功,很會讀書考試才能達成,那他就想,有沒有不要考試,也可以賺很多錢的工作?如果是吳寶春,應該也可以賺很多錢,不過也要很努力,拿到世界冠軍…也就是說,小孩的學習要有現實感,不然怎麼讀都沒用。大人和小孩的對話,所有的對話都要回到自己… 大人的修練(不是不會,是還沒有學會) ●試著從小孩的話和行為,看見問題的本質 我不是當爸媽第一天就知道,這是12年的修練,我在花蓮開了8年的書店,看過形色的爸媽和小孩,我也在學習,試著站在和小孩一樣的位置,大人必須觀察、理解、想像…帶著好奇心和幽默,去觀察孩子的話和行為背後的心理,去理解孩子問題背後的問題。去想像,種子會長成什麼樣的一棵樹或是一朵花?小孩每天都在長,大人和小孩的互動,重要的是要關注孩子說的話,每句話都是有意識的。 當小孩用憤怒大叫來表達他的不安,大人最重要的是看見小孩的不安,此時他需要的是大人的理解,讓他感受到溫暖。因此,要處理的其實不是小孩的憤怒,而是要同理他的不安。看見真正的問題,想清楚,就知道如何解決。 ●生活中,很多事情沒有答案 像這本《幸福,是什麼呢?》用對話和問題引導。在生活中,很多事情沒有答案。大人會認為「一定要學到什麼」,但這本書的內容集結了很多對話,作者「用問題來回答問題」,這是另一種說故事的方法…試著用多元的觀點,站在不同位置,會看見不同的風景。 ▲取自《幸福,是什麼呢?》金錢可以帶來幸福嗎? 大人常會認為思考讓人害怕,因為人害怕一直想,覺得思考很累,不喜歡沒有標準答案…但生活中很多事情是沒有答案的,沒有標準答案也不表示沒有收穫。 大人要相信小孩內心的本質,小孩天生喜歡想,天生幽默。大人會說:小孩不會想,其實小孩天生愛想,小孩很喜歡哲學,為什麼呢?因為生命中沒有人和他們談這樣的問題,譬如《幸福,是什麼呢?》書中有很多問題,小孩看這本書,一個問題可以寫一篇,一本書可以讀一學期,用來做一學期的讀書報告剛剛好。(這是在書店裡的經驗,有個小學生常跑來看這本書,看著書裡的問題和回答寫讀書心得。) ●對孩子要好奇不要評價,小心被評價的人生 多年來,我最心疼的是小孩在長大的過程中,不斷被評價,最後小孩變得只會用他人的眼光來看自己。我和大學生上課,他們眼神無光,我請他們花3分鐘寫下一件他們認為自己成功的事。結果,30位大學生完全想不出來。最後終於有個人問:「英文很好,算不算?」他說大學聯考英文拿高分… 我問:「那你上大學後,有沒有為這件事做了什麼?有繼續讀英文嗎?」大學生搖頭說:「沒有,考上大學以後就不必再念啦…」考上大學,竟然是學習的終點…我很難過,孩子的學習胃口究竟是如何被搞壞的…?我想到一本繪本《阿羅有隻彩色筆》,阿羅走出家門,他繞遠路,最後一定會回家…我們不要讓自己成為孩子回不了的家。 對話為什麼會卡住? ●擔心是一種溫柔的詛咒,大人需要幽默 在長大過程中,大人想要的越來越多,小時候希望他健康,上學後開始要求成績…有個朋友到處訴苦,說他家小孩都不寫功課,有時還當著小孩的面,因為媽媽一直擔心這件事,逢人就說,時間一久,寫功課這件事變成好像是「媽媽的事」。他也真的就不寫了,其實一開始他只有一兩次沒寫…所以不要擔心,要好奇、觀察和等待。要跟小孩分享大人熱愛的東西,熱愛的東西可能會變,但孩子是看著我們而學習成為什麼樣的人,當大人分享熱愛,小孩也會學習到喜歡和熱情。 ●對話卡住時,先問自己為何卡住?→知道與不知道 無法進行對話,通常是因為大人只想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不是真心想知道小孩真實的想法,要知道對話無法進行的原因,後續才能順暢溝通。 ●要讓親子能繼續對話,你必須對小孩好奇,不要急著說答案,更不要評價。 小孩都知道大人的意圖,大人其實也知道,有時候,自己根本不是在對話,只希望小孩能回答正確,大人問問題只是想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只有好奇,才能聽見小孩從不同觀點,說出心中真實的想法。不要急著評論或評價,不要否定小孩的怪問題,共讀就是透過對話去認識彼此。一旦評價,小孩會立刻關上門。 ●把時間拉長來看,不要急著找答案 很久以前,人類「知道」球是平的,現代人知道地球是圓的,如果穿越時空, 古代人一定會覺得現代世界不可思議!許多他們以為自己知道的事,其實他們竟然是什麼都不知道。大人要承認自己有很多不知道,要誠實面對自己的恐懼,來自社會、家庭、自己、價值觀的壓力,努力讓自己成為結構健全的大人。 小孩是用來讓我們長大的禮物 在長大過程中,每個人都有傷,如果沒有自覺,大人會將自己的痛和恐懼反映在你對小孩的教養。孩子是看著我們而成為什麼樣的大人,如果沒有自覺,許多年後,你會驚訝自己竟然在複製上一代的模式,把自己的傷再帶給孩子。 那大人要如何學習呢?以我的經驗為例,我的作法有三: 1.多聽小孩說話,為了讓自己成為多聽小孩說話的大人,為了聽更多小孩的想法,我會找小孩來我家,大家一起聊天吃點心。 2.看書時如果有疑惑或有感,就立刻寫下來,我隨身都有小筆記。 3.你必須有幽默感,才能理解小孩,理解他人。幽默感很重要。 結語 在前進的過程中,後退或搖擺是正常的。但我們只要相信自己,可以一小步一小步往前,我們便能期待有一天,大人和小孩都能朝理性、感性、有意義的對話前進。 推薦書單 ◎哲學種子(14冊) ◎哲學•思考•遊戲(9冊) ◎山姆和瓦森(1-3):我有自信+生命的四季+我是情緒的主人 ◎覺醒父母:找回你和孩子的內在連結,成為孩子最佳的心靈成長夥伴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