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朋友的媽媽,平常非常喜歡做菜,總是把花椰菜炒得脆脆綠綠,很爽口。可是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她不再做菜,常常愁著臉,不再像原來那樣,熱衷把她所做的甜品分享給同棟樓的晚輩,甚至足不出戶……。同住的兒子問她怎麼了,她就是說不上來的不舒服,並告訴他,不知道怎麼做菜了。兒子心一驚,怕是失智症,帶她去就診,開始醫療的協助。漸漸地,她又可以簡單料理,原來不是失智,是老年憂鬱症。假以時日,相信恢復健康的她,又可以炒出清脆爽口的花椰菜……。 董氏基金會第一部宣導老年憂鬱症防治影片是「生日不快樂」。片中那位老人家經常抱怨身體疼痛、悶悶不樂、看什麼都不順眼,原來有興趣的活動都不感興趣,易忘東忘西、注意力不集中,沒食慾、變瘦了。原來喜歡日常包水餃、習慣在廚房裡東摸摸、西摸摸的老人家,變得負向、否定存在價值,甚至不想活了! 片中我們特別請來陶爸(陶傳正董事長)代言。他到位的演著一位70歲,獨居,有幾個已成家兒女的老人家,兒女們幫他籌備著過生日,要出去外面吃飯、要熱熱鬧鬧的,但在商量的過程,兒女各自有要事在忙,彼此要求其他的家人。無法達成共識的爭執吵鬧過程讓他更煩惱,輾轉反側難以入眠,自責感嘆自己的人生歲月幹嘛這麼麻煩家人……。 憂鬱像黯黑無底洞,吞噬了日常生活的所有歡樂與自在,也放大了老化的挫折。很多長輩不喜歡出門,因為出門前總是要穿著或打理自己一番,總要費一番功夫,動作慢了、懶了、不這麼起勁了……。如果我們在為年長的父母設計或安排時,可以覺察到他們的情緒,生日的慶祝活動將更如日常的自在喜悅,貼近老人家的心意。 衛生福利部2019年6月公布一項資料,統計近20年不同年齡層因自殺而死亡的趨勢(見下頁圖表),曲線顯示老年人口一直是自殺比例最高的,20年來都如此。原因包括孤獨無依、久病厭世、對生命的絕望與無助……,而更多是來自於老年憂鬱症當中的症狀之一「沒有存在的價值感」。 老年憂鬱症常常被誤解為老化或失智,而未能及早就醫,這是很可惜的。我們其實應該用對疾病的預防與治療方式來看待老年憂鬱症,充分了解這個疾病及所呈現的症狀。若身邊有長者的親朋好友可以透過覺察,尋求專業的診斷,就能對症治療,改善這疾病,恢復長者原來的角色功能,避免憾事發生,讓長者能夠回復心理健康,進而享受原來的樂齡生活。這也是我們出版的第一本關於老年憂鬱症書籍的初衷。盼望這本書的出版能提升更多人對於老年憂鬱症的辨識,如何陪伴及有效地溝通治療才有所助益。因為憂鬱症和失智症是不一樣的,失智症基本上是不可逆的,只能透過醫療及照顧延緩長者的失智狀態,而憂鬱症透過積極的治療,可恢復原來的角色功能。不面對治療,實在太可惜了。 感謝朱英龍董事長持續的經費支持與投入。心理健康,尤其是憂鬱症,在現在社會已被許多人接受,不再像多年前的難以啟齒,這跟他當年加入、和我們一起推動宣導的第一個十年,有著絕對的關係。即便現在,我們仍站在那樣的基礎上發展。目前他所關心的網路過度使用與成癮、老年憂鬱症相關等……也是現今整個社會需正視的問題。這本書的出版是和他討論後,設計成陪伴老年憂鬱症的實用型書籍。 文末同時要非常感謝本書的推薦者:陳永興董事長、陶傳正董事長、葉金川理事長、鄧世雄執行長、蔡佳芬醫師、賴進祥董事長、賴德仁醫師、譚艾珍姐姐。他們都是引領關切老年憂鬱症領域多年的先行者。他們對這本書的肯定及推薦,將更增加了本書的使用與影響。(本文為書籍《老年憂鬱不是老化:別讓藍色風暴遮蔽年邁旅程》編輯後記) 立即購買: 大家健康雜誌書城、博客來網路書店 ※更多精彩內文請見《老年憂鬱不是老化:別讓藍色風暴遮蔽年邁旅程》一書,大家健康雜誌出版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