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0日 星期三

走入亞細安/臺灣青年在東南亞國家的第一手觀察報


【常春藤解析英語電子報】程度為英檢中級∼中高級,文法解析最詳盡、學習最快速吸收,是您必讀的英語刊物。 【倡議+ 電子報】傳遞人物故事,鎖定泛教育、社企…等領域,透過他們為社會付出故事,期待引起更多共鳴。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6/11 第113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走入亞細安/臺灣青年在東南亞國家的第一手觀察報導
尋找台灣味/東南亞X台灣兩地的農業記事
潛水時不要講話/深海,包容人世的動盪罪惡與柔軟光明
暗黑民國史/兩岸歷史課本刻意迴避的空白30年
信任邊際/巴菲特經營波克夏的獲利模式
閱讀筆記 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2/整個世界都瘋魔

新書鮮讀
走入亞細安/臺灣青年在東南亞國家的第一手觀察報導
文、圖節錄自衛城出版
圖/衛城出版 提供
用記者的眼、人類學者的心、地理學家的魂,認識我們從未真正理解的東南亞過去的南向,是投資者尋找商機、謀求生存活路的經濟戰略。新世代的南向,是以更寬廣的角度,誠心探索、建立更深入的文化交流

內容簡介:本書六位身分、研究背景各異的作者,他們或許非「南向」的先行者,卻是抱持著想要真正認識某個邊陲部落,或是挖掘社會議題、關心人權與環境的態度,身體力行在東南亞蹲點做採訪或田野調查。中國因素:中國的投資計畫,為馬來西亞帶來哪些政治、經濟的影響?填海造陸:新加坡擴張國土的野心,造成哪些跨國界的環境威脅?世界遺產:從馬來西亞喬治市的燕窩產業,反思文化遺產的意義與價值?別具意義的是,每一則報導皆以臺灣能找到對比情境的「關鍵字」為切入視角,讓我們不僅理解東南亞相關的案例故事與現象,也有機會為臺灣帶來許多經驗參照與反思。

作者介紹:林佳禾 (策畫主編) ,唸過新聞傳播、都市規劃與科技社會研究的雜食者,從學生時代起前往東南亞調查、採訪至今已有十多年經驗,主要關注城鄉空間、人口流動與近現代發展經驗。曾任職紙本雜誌、網路媒體和出版社。走讀東南亞是一輩子都會做的事。

搶先試閱:〈東協是怎麼樣煉成的?〉

東南亞國家協會(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 簡稱為東協或東盟

 英文縮寫為ASEAN

 創建於一九六七年八月八日

現今東南亞的十一個國家(包括二○○二年正式獨立的東帝汶),在近現代歷史上只有泰國沒有成為西方列強殖民地的經驗,其他國家都在一九四五年八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才先後走向獨立建國的道路。

二戰對東南亞的政治發展有關鍵的影響力,因為整個地區在一九四一至一九四五年間隨著太平洋戰爭的演進,都曾經成為日本帝國的控制範圍,當時日軍擊退了各地原本的殖民政權,與爭取獨立的民族運動力量甚至可以形成合作關係,直到日本戰敗離開,仍然對各國政治勢力如何與預備重返的西方殖民者對抗留下了餘波。

因此,一九四五年以後東南亞還持續了好一陣子的動盪,部分局勢的變化也形成了一九六七年東協之所以成立的重要原因。接下來,我們用一系列的圖文來解說這一段歷史。

一九四五年—一九六七年 動盪的東南亞

從二次大戰結束到東協成立的二十年間,如今我們所熟悉的東南亞國家多半都還處在爭取獨立或內外動盪的狀態。其中,馬來群島諸國加上沒有被殖民過的泰國,到了一九六○年代中期後情況相對穩定。

二戰前原本就是獨立王國的泰國,一直維持君主立憲的政體,一九四九年將國名從「暹羅」(Siam)改成了「泰」(Thai)。

二戰前已有名義上自治權的菲律賓,戰後一年則在美國同意下建立了第三共和,正式獨立。

族群組成複雜的群島國家印尼,終戰後兩天就率先宣布獨立,但後來和意圖重返的荷蘭持續數年的軍事衝突,直到一九四九年底才大局抵定。

在泰國、菲律賓與印尼之間的土地則是原本英國的勢力範圍,地理上包括馬來半島和婆羅洲(印尼稱加里曼丹)北部,政治上則有多種不同的行政地位。

二戰結束後,這些原本並不完全互相隸屬的土地,開始為了該怎麼形成新的國家而陷入紛爭,其中除了內部問題,也包括英國殖民者希望繼續維持控制力的政治算計,還有剛獨立的鄰國對這個地區的主權立場與利益衝突,情勢因此複雜而微妙。

這些紛爭在進入一九六○年代以後加速白熱化,最終在馬來西亞這個新國家的誕生過程中,留下了一些區域武裝衝突、外交合縱連橫的歷史,也間接造成了新加坡以及後來的汶萊,各自形成了一個國家。

一九六七年東協成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視為這幾個國家達成穩定區域局勢的和解共識所形成的成果。

直到今天, 泰國、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等創始成員國,再加上以及一九八四年獨立後隨即加入的汶萊,仍然經常性地被歸類為「東協老成員」。

東協誕生的最後一哩路

 一九六五年九月,印尼發生九三○事件,軍人蘇哈托在亂局中掌權,主張與馬來西亞對抗的蘇卡諾被迫淡出政治舞台。

 一九六五年十二月,菲律賓新總統馬可仕上台,逐漸擱置爭取沙巴主權的爭議。

 一九六六年八月,印、馬對抗正式結束,兩國和談時開始討論成立新的區域組織。

從馬來西亞成立到新加坡被迫獨立,短短兩年之間,區域內仍然因為印、馬對抗而呈現緊張詭譎的局勢。新生的小國如新加坡,當時還沒有如今這麼堅強的經濟實力,獨立之初最擔心的問題就是無法進行貿易,在經濟上被孤立而使得國家立即陷入困境。

沒想到,情況很快就急轉直下。

一九六五年九月三十日印尼爆發九三○事件,軍方疑似在西方國家的授意下發動政變,動亂中由蘇哈托(Suharto)接管了政局,隨即以「反共」為名對印尼共產黨(Partai Komunis Indonesia, PKI)與泛左翼人士進行大清洗。政治立場相對親共、親社會主義的蘇卡諾被退退出政治舞台。

一九六五年十二月,菲律賓舉行總統選舉,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以「新社會運動」為號召,擊敗尋求連任的馬嘉柏嘉上台,就職後他對沙巴主權爭議的立場相對寬鬆,馬、菲之間的關係也相對緩和。

一九六六年八月,印、馬完成和談,宣布對抗正式結束。在中南半島上越南戰事愈演愈烈之際,南邊的群島各國開始重新思考建立區域組織的必要性。

東協的誕生 亞細安宣言ASEAN Declaration

經過近一年的磋商,一九六七年八月八日,印尼、新加坡、菲律賓、泰國的外交部長與馬來西亞副首相齊聚於泰國首都曼谷。他們代表五國政府簽署宣言,正式宣告東南亞國家協會成立。

經過將近一年的磋商,一九六七年八月八日,印尼、新加坡、菲律賓、泰國的外交部長與馬來西亞的副首相在泰國首都曼谷代表五國政府簽署宣言,正式宣告東南亞國家協會(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成立。

新加坡前外交官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在二○一七年出版的《東協奇蹟》(The ASEAN Miracle,台譯:解讀東協)一書中打趣地描述:簽署宣言的五位代表,泰國的塔納.科曼(Thanat Khoman)是佛教徒、菲律賓的納西索.羅慕斯(Narciso Ramos)是基督徒、印尼的亞當.馬立克(Adam Malik)和馬來西亞的敦拉薩(Tun Abdul Razak)是穆斯林、新加坡的拉惹勒南(S. Rajaratham)則是印度教徒,這充滿表現了東南亞社會文化之複雜,以及促成區域合作之難得。

東協成員國演進圖

從一九六七年創始五國的規模,經過了近兩個十年,一九八四年終於獲得獨立的汶萊成為東協的第六個成員國。這六個國家在美蘇冷戰的對峙中選擇了「勝利」的一方,因此比較早接受資本主義的洗禮與世界經濟的連動影響,雖然實際發展的表現不一,腳步走得仍然算是比較快一些。

一九八九年柏林圍牆倒下後,冷戰步入尾聲,直到一九九一年蘇聯解體後正式宣告終結。世界的格局起了不小的變化,全球化成為新王道,而越南、寮國、緬甸和柬埔寨四國也在接下來十年之間,一個一個成為東協的新成員。

千禧年以後,如今人們所熟知的東協十國才正式浮現,而且迅速在世界經濟的板塊變動下成為世人關注的新興經濟體。快速積累的人才與資本流動,讓一切事物發展的腳步都突然間變得快了許多。

剛過五十歲生日的東協,中年以後的人生,的確跟前半生在國際政治的僵局中緩慢長成的經歷不可同日而語。然後,若稍微深入探察東協各國當前的狀態,絕對不難看出,過去的歷史仍如鬼魅,影響其實從未消散、遠離。

▶▶ 閱讀更多 林佳禾, 胡慕情, 郭育安, 游婉琪, 萬宗綸, 賴奕諭 《走入亞細安:臺灣青年在東南亞國家的第一手觀察報導》

 
尋找台灣味/東南亞X台灣兩地的農業記事
文、圖節錄自左岸文化
圖/左岸文化提供
台灣在哪裡?不在島內的純正台灣味,而在與世界的連結上。透過田野調查,作者展現風靡世界的台灣品牌——珍珠奶茶,所處的跨國脈絡,挑戰我們對於特定風味必定來自特定土地、台灣味「必要來自台灣」的想像。又或者,台商竟然在泰國的土地上培植「台灣菜」、搶佔泰國市場,如同「可口可樂」成為碳酸飲料的代名詞,「台灣菜」成為水耕菜的代名詞

內容簡介:從東南亞到台灣島內,從海外台商到台灣原住民,從高山到平原,從蘋果到燕窩,從以人為中心,到看見動物。在這個主權焦慮的年代,「台灣味」是我們的驕傲,但從本書案例,我們卻發現台灣味是紛雜、多元,與其強制定義台灣味是什麼,不如描摹台灣味誕生、轉變、移動和跨界的過程,過度強調「堅守台灣味,排除非台灣」反而成了我們焦慮的來源。透過這些故事,期待讀者重新思考這樣的預設:「純」就一定良善,「雜」就一定黑心。以此為新的出發點,持續探索台灣精神和態度,讓多元與包容真正成為台灣的面貌。

作者介紹:地理角團隊 ,官方名稱是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408室,是個以地理視角發想的研究空間。從2013年成立至今,角主和眾角徒們致力於自然與社會關係的地理學研究與課程,尤其關注食物、農業、以及台灣─東南亞─西南中國之間的跨國議題,近年也逐漸拓展到國內的能源轉型與基礎設施研究等其他守備範圍,但地理視角的堅持不變!

搶先試閱:〈越界台茶

:南越茶山上的台灣茶農〉

風聲鶴唳的起點

二○一五年對所有身在越南的台灣茶農、茶商來說,也許算不上最糟的一年,但絕對是一切災難的起點。當年四月,數家知名手搖飲料店接連被驗出茶葉農藥殘留超標,一下子打垮該年夏天的茶飲市場,然後蔓延到整個台灣茶市。

當時所有受訪的國內茶農、農會人士、甚至各路名嘴,全部將矛頭對準越南茶,好似千錯萬錯、全是進口茶的錯。結果,查了一兩個月,檢調單位、防檢人員,甚至是原料供貨商,竟然沒有人說得清楚農藥殘留超標的茶葉,究竟是越南茶,還是台灣茶。於是,已經焦頭爛額的台灣官方決定,乾脆對國內外茶農同時下重手。

對國內茶,政府派員下鄉查驗,據說稽核員就在茶區騎著摩托車到處晃,聞到茶香就拐進去抽樣。這些聞香而來的稽核員,導致那年中低海拔茶區夏茶根本不敢收,因為,國內農地破碎,就算有信心自家農藥沒問題,誰能保證隔壁菜園、檳榔樹噴的藥不會飄過來?

對進口茶,一紙「落實原產地標籤」的命令,直接讓林同省的台灣人陷入蕭條。其實整起超標事件本該和他們無關的,當地台灣人做的幾乎都是烏龍茶,與國內飲料店使用最多的紅、綠茶,其實是完全不同的產品。但是,政策下來,一時間誰也躲不掉。據說,某個茶葉零售商乖乖在包裝上打了越南兩個字,銷量立刻腰斬到原本的三成。

隔年,也就是二○一六年夏天的某個午後,我坐在阿伯和阿姨的車上,阿姨突然示意阿伯開慢點,搖下車窗,看著路旁的茶園。我問,這裡是誰家的茶園?

阿姨一邊把頭探出車外,一邊說:「這裡不是茶園。這裡是越南人開的育苗場。」自從幾年前有台灣人把培育茶苗的技術賣給當地人之後,林同的台灣老闆們也就乾脆省下自己得花上兩三年時間去育苗的功夫,全部外包了。阿姨縮回車內,阿伯繼續往前開,繼續說:「前幾天,他打電話過來求我跟他買茶苗,還說賒帳到明年沒關係,因為他的茶苗都快長成茶樹了還賣不掉。」

因為茶市蕭條,大家都精打細算控制成本,沒有人想在這個節骨眼種茶樹,硬生生把茶苗憋成了茶樹,育苗場憋成了茶園。林同的台灣茶農和越南人之間絕對稱不上融洽,但在那一瞬間,我真感受到了,什麼叫做兔死狐悲。

茶比賽裡的越南茶

台灣茶產葉的壞運氣,顯然還沒有到頭。二○一五年,就在整個台灣的茶產業被飲料茶的農藥殘留搞得雞飛狗跳的同時,鹿谷的一場茶比賽結束後,南投調查站接獲資訊,稱該比賽中,有參賽茶農涉嫌以越南產的烏龍茶參賽。第一手的越南烏龍茶買價多在一斤五百元以下,所以若能透過比賽,即便不是頭獎,拿個二等、三等獎(每個茶比賽的獎項名稱都不太一樣)也是好幾倍的暴利到手。直到二○一七年,全案偵結,新聞上報,茶產業又是一片震動、撻伐、還有暗暗嗤笑:這些品茶專家說的一嘴好茶,怎麼還讓越南茶混了進來?

不過,對越南那頭的台灣茶農來說,越南茶得台灣獎,根本不是什麼新奇的事情:早在二○○○年,就曾經有過類似的報導,真要說中間近二十年都沒有類似的事情,可能還真沒什麼說服力。

茶比賽的新聞出來後沒多久,我正窩在越南林同省的某間茶廠的客房裡,整理當天拍到的照片,這時候一則陌生訊息跳了出來,先是一個揮手打招呼的貼圖,等了幾分鐘後,網路那頭的陌生人才繼續說:「我是進口茶商,拜讀了你的文章。」我先是錯愕,然後越來越緊張;剛好這則訊息的發送人,在網路的那端不知為何耽擱好一陣子,讓我越等越是焦慮。「非常希望邀請你來我茶廠參觀,感謝您。」

我嚇死了。那陣子我有在一些網路平台上發表文章,所以時不時會被茶界前輩們「教訓」,認為我在「漂白」越南茶;不過,之前的「教訓」大多是在文章的留言區裡,這回直接找到我的臉書帳號,還是第一次。接下來整個晚上,我都是字斟句酌地應對這位「阿林」。直到後來和阿林慢慢熟識之後,我當天戒慎恐懼的模樣,還是會被他時不時拿出來打趣一番。

線索浮現

幸好,阿林不是來教訓我的。當時我腦海裡那些收到恐嚇信、子彈的畫面,到目前為止也都還沒發生過。他是林同當地少見的「越南茶二代」,我問他,在整個林同的台灣同行都盤算著退場的時候,為什麼會想來接班呢?

「我對越南茶,對我們家的茶的品質有信心!」幾個月後我們見面時,阿林用一種不容質疑的語氣回答我。

為了闡明信心來源,阿林跟我爆了一些小料。他說,大家都知道台灣的茶比賽裡有一堆越南茶,反正也沒人喝得出來。「那個姓賴的會被抓,只是因為他太囂張!」阿林信誓旦旦堅稱,越南台茶的品質和風味早就已經和台灣這邊相去不遠,幾年前他還沒有把握,但是,「我現在有拼配和烘焙技術,你怎麼喝得出來是越南的,還是台灣的?」

拼配和烘焙的技術?我冒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我壓下心中對這位突如其來的造訪者的驚疑,主動出擊,「阿林哥,不知道方不方便,等我回台灣之後,去你那邊拜訪一下?」

一片稻田中的茶倉庫

阿林是個大忙人,大忙人通常沒辦法提前幾個禮拜和我這等閒人敲好時間。某天傍晚,阿林突然和我說:「後天我有個貨櫃到,你要不要直接來我倉庫看?」我趕緊訂了車票,拉了個同學壯膽,兩天後騎著租來的破車,穿過大半個九月台南燥熱的平原。抬頭是高鐵軌道,左右一片田,整個村落沒有高過兩層樓的房子,靜悄悄地連問路都找不到人。我心想,這地方怎麼會有茶?

就在我和後座的朋友打開google map,研究我們是不是迷路的時候,一輛轎車滑到我們旁邊。車窗搖下來,裡面坐了兩個人,駕駛座上一位貌似三十來歲的年輕男子,用一種充滿朝氣和信心的聲音──我心想,這肯定是阿林了──招呼我們,示意我跟在他後面騎。我們沿著圳道,兜了兩個彎,最後在土地公廟後面的一間倉庫門口停下來。

原先駕駛座上的,果然是阿林。阿林把我們拉進去,說:「這裡是徐哥的倉庫,」阿林指著和他一同下車,坐在主位上開始泡茶的高大男子,「徐哥才是真正厲害的人!」我更加好奇了,能讓一直表現得信心滿滿、幹勁十足的阿林這麼推崇的人,肯定有什麼茶葉上獨到的功夫。

我們一邊聊著,徐哥的助手陸續把一包包茶樣拿進來。阿林的這個貨櫃有十幾支茶,最多是金萱,其他還有翠玉、四季春,甚至青心烏龍也有兩支;一支茶多的有五六十斤,少的只有十來斤。他們開始一支一支試茶:有一兩支金萱做得很優質,茶湯、水色都不錯,更有金萱經典的牛奶糖香;有些茶有點小缺陷,這支水色太紅,那支香氣略欠,或是茶湯口感不夠厚實;還有一兩支問題比較嚴重,有菁味,需要多「費點心思」處理。

整個上午,徐哥一邊試茶,阿林在旁邊一五一十紀錄每支茶的特點;不過,事後來看,徐哥應該早就把每支茶的風味優劣牢牢印在腦海裡了,甚至比我們這些旁觀者紀錄得更詳細。

「 好茶賣得掉沒什麼了不起,爛茶賣得掉才是真的厲害。」

到了下午,徐哥和阿林開始研究每一支茶該怎麼賣。徐哥一邊回想每一支茶的特色和缺點,一邊估算每一支茶的數量,推敲出各種比例:五分夠綠不夠香的金萱、配上三分茶湯太紅的翠玉、再從另一支勻兩分過來,阿林試了一口驚呼:「好像不錯欸!」於是趕緊把這個配方記下來;當然,拼配也不是一蹴可幾,有時候也會看到他們兩人品一口茶之後眉頭一皺,然後又繼續揉著太陽穴,苦思這配方哪裡出了問題。

最後,除了兩三支原本就足夠出色,可以單獨出售,徐哥和阿林把其他的茶都

找出適合的配方。

「這支會不會太綠啊?」

「那支賣給阿青就好,他只要有綠就行。」

「那這支呢?」

「你問一下楊小姐,這支拼出來有烏龍氣,價錢應該不錯,看她要不要。」

阿林一邊滑著手機聯絡各路盤商,一邊對我說:「好茶賣得掉沒什麼了不起,爛茶賣得掉才是真的厲害。」如果沒有徐哥這手拼配的技術,照前面余先生的說法,沒做好的茶都只能放在倉庫裡,枯等市場出現轉機。阿林透露,其實好幾年前,他就曾經去過他父親在越南的茶園;但是直到多年後,他帶著茶樣找到徐哥。「徐哥跟我保證,越南茶的品質沒有問題,而且我們還會拼配。」他才對自家老爸的茶園有了信心。

用越南的成本,拼配出台灣的滋味,原來這就是阿林信心滿滿的來源,敢在這個風聲鶴唳的時刻,殺進一片蕭條的越南茶市。

▶▶ 閱讀更多 地理角團隊《尋找台灣味:東南亞X台灣兩地的農業記事》

 
潛水時不要講話/深海,包容人世的動盪罪惡與柔軟光明
文、圖節錄自麥田
圖/麥田 提供
驚豔閃耀、流光四射的海洋書寫新星─栗光她說:「我沒有鴻鵠之志,只有藤壺之志。」以人魚之姿衝破自我恐懼,潛入深海宇宙後重生,悠遊其中,亦能駐足於陸地

內容簡介:無垠的大海,無情讓人生畏,如水母毒吻,再踏入一步便被侵吞。湛藍的、銀藍的、水藍的深海,包容人世的動盪罪惡與柔軟光明。以海平面為分界,栗光帶著氣瓶下潛,漂流在世界這一端與那一端,由自身的海洋體驗出發,記述在台灣、澎湖、綠島、澳洲、菲律賓、沖繩、馬爾地夫、印尼等地的潛水經驗,她關懷海中與岸上的一切生物,蘊含慈悲、溫暖的心靈之目觀視彼此;因為善感而能看得通透而厚實。

作者介紹:栗光 ,現任職於聯合報,執編繽紛版。2011年成為開放水域潛水員,2013年取得進階潛水員證照,一路學習至今。因為相信人要對他者產生關心,有時候需要一位共同友人,所以想透過書寫成為這位友人,以文字鋪設出一條通道。作品散見於各大報章雜誌,曾獲桃園文藝創作獎、梁實秋文學獎等,為青輔會「青年壯遊台灣」第二屆實踐家、2019吳鄭秀玉女士黑潮獎助金「海洋藝術創作類」得主。

搶先試閱:〈真失禮,人家才沒有死掉呢!〉

  講到企鵝與海獅,還有一個故事可說。那是我在學會潛水之前,和姊姊、姊夫、媽媽一塊去紐西蘭自助旅行的事。

  第十一天,半個月的旅程進入尾聲,我們前往桑德弗萊灣(Sandfly Bay)看黃眼企鵝。觀景台的位置相當隱密,必須越過陡峭得要用四肢爬行的沙丘,才能抵達觀察小木屋。雖然抵達和離開皆頗為費力,但攀爬中不得不慢的步調,讓人細細欣賞起沙丘的光影變化,以及那近乎荒漠卻又鄰近大洋的特殊景觀。

  一樣很特殊的,還有平坦沙地上的海獅。他們倒在那,任憑周遭蒼蠅停駐。我靠近其中一隻,他很輕地動了動。「死掉了嗎?」「就算沒有死掉,也奄奄一息了吧?」「為什麼會這樣?這是正常的嗎?」四個不熟悉海獅的人,怎麼討論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只有繼續往前走。

  沒幾步,又是兩隻小海獅倒在沙地上。我心想,紐西蘭真不可思議,像海獅這樣的動物垂死在路邊竟無人問津,彷彿稀鬆平常。

  抵達木屋十來分鐘後,姊姊首先發現白浪裡上下沉浮的不明物。隨不明物順利上岸,輪廓逐漸清晰,主角黃眼企鵝登場!第一隻抵達的黃眼企鵝跳上最近的岩石,似在觀察或等待著誰,放慢了腳步;不久,另一隻黃眼企鵝也來到岩石區。此後好幾分鐘,他們站在原地,沒有動作,又過了一陣子,才下定決心般往山丘上走去。

  對,你沒看錯,企鵝是從海裡出現,「登山」回家的。眼前的景象和過去的認知差異實在太大,強烈的違和感衝上腦門。可是,說「違和」,野外的企鵝到底應該住在怎樣的環境裡呢?我從來沒想過這問題,腦海能浮現的只有各式極地造型的展覽館,與居山臨海的黃眼企鵝相差十萬八千里。更教人吃驚的,是眼前的小傢伙竟然「跳」著登山!明明是圓滾滾的企鵝啊,這樣會不會太危險了?

  他們的每一步,都有我在遠方的倒抽一口氣。不過對黃眼企鵝來說,這不算挑戰,真正帶給他們生存威脅的,仍是棲地受到破壞、貓狗等動物的入侵。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必須到隱密的地方觀察他們:唯有在確認四周沒有陌生身影與聲音,企鵝才會從海裡現身;反之,遊客持續且過分的打擾,不僅會讓他們在家中等待的小孩挨餓,也會逼得他們最終選擇搬離此地。

  隨著黃眼企鵝平安返家,我們也準備踏上回程,恰好此時現場有兩位保育人員,姊姊便順口請教他們海獅的狀況。幾回問答後,終於搞清楚那種倒地不起的狀態,一般稱為—睡覺。

  丟臉的還在後頭。當我們再度辛苦越過沙丘,赫然發現入口處就有英文告示,清清楚楚地解釋這群海獅的來龍去脈。「難怪我問他們為什麼海獅死在沙灘上,他們一臉莫名其妙!」姊姊尷尬地大喊。

  啊,沒辦法,人看到異國文字就會想忽視,特別是風景區的告示,連中文的都不一定細讀呢。

  究竟這群海獅有什麼故事,且讓受到教訓、好好讀了至少三遍的我來說明:如今相當稀有的紐西蘭海獅,其實曾廣泛地生活在紐國海岸,直到兩百年前的獵殺活動導致他們近乎滅絕,又經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他們才回到這裡繁殖。若遊客在沙灘上碰到正在活動的他們,請保持二十大步距離,安靜離開;若碰到在睡覺的海獅,則保持十大步距離。另外,海獅媽媽可能會出海捕魚幾日,遇到被留在沙灘上的小海獅,請千萬不要騷擾他們。

  好險好險,差點就回台亂為海獅發訃聞了。

▶▶ 閱讀更多 栗光 《潛水時不要講話》

 
暗黑民國史/兩岸歷史課本刻意迴避的空白30年
文、圖節錄自大是文化
圖/大是文化 提供
蔣介石最崇拜的人是希特勒,毛澤東至少有六次感謝日本侵華,黃埔軍校是蘇聯人出人、出錢、出槍,建校這檔事跟蔣介石無關……。 在國民黨與共產黨的官方歷史文件裡,你都不會看到以上這樣的記載,因為這是蔣介石與毛澤東刻意迴避的歷史真相。

內容簡介: 余杰指出,凡是「大家都這麼認為」的觀點(往往是歷史教科書造成),一定要多打個問號。你渴望自由,還是擁護獨裁?端看你閱讀和接受哪一種歷史。在臺灣的學生都知道《中國之命運》是「蔣公」重要著作,但你知道內容嗎?為什麼該書闡述的理念種下國民黨敗亡的種子?中國國民黨是蘇俄的庶長子,中國共產黨是蘇俄的嫡次子,1927年之後的民國史,就是庶長子與嫡次子的殊死搏鬥。

作者介紹:余杰 ,認同義大利思想家克羅齊所說的「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在近現代史領域,著有《顛倒的民國:台灣與中國都不提起的近現在史》(大是文化出版)、《彷徨英雄路:轉型時代知識分子的心靈史》、《1927:民國之死》、《1927:共和崩潰》等力作,深受歷史學家余英時院士、張灝院士等肯定。致力於破除被政黨所歪曲、被意識形態所遮蔽的歷史迷霧,還原歷史真相,並從歷史中尋求通往自由的道路。以華語文化圈內擁有真正的言論自由和新聞出版自由的臺灣,為第二故鄉。喜愛臺灣的美食、風景、朋友和書店。相信文字可以穿越時間與空間,得天下之英才而友之。

搶先試閱:〈黃埔軍校是蘇聯出人、出錢、出槍建立起來的〉

蘇俄的援助主要流向以孫文為首的廣東割據政權,少部分給了西北的馮玉祥部隊。而給廣州的資源中,新建立的黃埔軍校所得最多。與其說黃埔軍校是孫文或國民黨自行建立的,不如說是蘇俄一手規畫的,是蘇俄顛覆北京中華民國合法政府的重要工具。

對於孫文來說,黃埔軍校的建立是其一生事業的重大分水嶺。1923年11月19日,孫文趁著國民黨改組,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提出並討論了組建國民黨志願師和創立軍事學校等問題。1924年1月24日,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正式通過創辦陸軍軍官學校的決議。軍校選址在沿著珠江而下距廣州10英里、面積為八平方英里的黃埔長洲島。

當時,孫文僅僅控制廣東不足三分之一的區域,還要與非嫡系的驕兵悍將周旋,他缺乏資金、武器和人力,想創建一所現代化的軍校,只能求助於新主人蘇俄。

針對黃埔軍校經費和武器極度短缺的狀況,蘇聯駐華大使加拉罕和鮑羅廷同時發電報給莫斯科,要求給予大力支持。比如,在駐華顧問方面,必須挑選紅軍中的精兵強將:「第一,選派50名工作積極的軍事人員組成顧問團來廣州;第二,讓具有豐富的作戰經驗、能使孫文敬服的同志率領這個顧問團。」

一開始,蘇俄及共產國際對中國的政策並不明確,充滿多元性,甚至有自相矛盾之處。加拉罕等人在北京遊說北京政府與蘇聯恢復外交關係—北京政府是中國唯一被西方列強承認的合法政府;卻又盡可能利用其他反對北京政府的政治勢力,甚至設法組織一個親蘇政府取而代之。出於自身國家利益考量,莫斯科不惜製造中國的動盪,來加劇和激化日美在中國的利益衝突,以牽制日美在遠東的力量,進而保障蘇聯東部邊境的安全;而出於共產主義的烏托邦理想,也就是左派作家高爾基所說的「讓革命的暴風雨來得更加猛烈些」,又不惜以巨資扶持仿效蘇俄模式的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

創辦黃埔軍校,是孫文與史達林的最佳「合作項目」。5月,由蘇聯巴甫洛夫將軍率領的蘇聯軍事顧問團到廣州,立即投入黃埔軍校籌備工作。儘管蔣介石突然掛冠而去(詳見第37頁),軍校仍如期開張。孫文強調:「我們的首要任務是依循蘇聯模式建立一支軍隊,準備好北伐的根據地。」、「蘇聯人作為各種專業的顧問積極參加黃埔軍校的建校工作,向軍校的教官和學員傳授在蘇俄革命年代和國內戰爭年代積累的軍事和政治工作經驗。」開學後不久,蘇聯許諾的兩百萬金盧布開辦費相繼到位。10月,蘇聯艦船從海參崴運來第一批武器,包括步槍8000支、子彈200萬發。由此,黃埔軍校擺脫了「500名學生30支槍」的窘境。蔣介石的副手、軍校教授部主任王柏齡在《黃埔創始之回憶》中寫道:

一天下午,總理傳來電諭,說蘇俄派來一艘載滿槍械的船,就快到了,叫我們預備收。這真是天大的喜事,全校自長官以至於全體學生,無不興高采烈,聽聞船上載有八千支有刺刀的俄式步槍,每槍有五百發子彈,無不歡天喜地…… 我們不能不感謝我們革命的朋友蘇聯。也唯有革命的朋友,才有這樣無私的援助。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王柏齡不知是真傻,還是裝傻。蘇聯借出的債是高利息,之後要中國加倍償還。不過,此時的孫文和國民黨得到蘇聯的援助,宛如久旱逢甘霖,即便是飲鴆止渴也在所不惜。

黃埔軍校的教學內容,遵循蘇聯軍事院校的模式,除了一般的軍事課程之外,還將政治教育提高到與軍事教育同等的地位,校內設有專門的政治科(系),這是歐美和日本的軍事學校沒有的特色。鮑羅廷親自向學員講授「國際政治及中國革命根本問題」,學員們詳加記錄,其講義被油印成小冊子,廣泛傳播。此類課程將許多受五四影響的愛國青年,洗腦成共產主義意識型態的信奉者。共產黨人、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負責建立政治工作秩序,政工幹部在校內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周恩來和中共廣東區委得到授權,從第一批畢業生中挑選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組建負責孫文安全的「大元帥鐵甲車隊」。由此,蘇聯和中共將孫文置於其控制之下。

此後,國民黨以兩個黃埔軍校教導團為基礎,建立了第一支名副其實的「黨軍」。莫斯科的中央政治局根據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伏龍芝的建議,將俄國教官團增加到兩百人,還追加了50萬盧布經費。有人、有錢、有武器之後,黃埔軍校教導團很快就擴展成兩個師。

1924年,蘇俄國內戰爭的傳奇英雄布柳赫爾(加倫將軍)來到廣州,接替此前意外溺水身亡的巴甫洛夫,出任駐廣州政府軍事總顧問。俄羅斯遠東研究所政治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伊凡諾娜在研究加倫將軍的檔案後指出,黃埔軍校的武器與軍費全部來自蘇俄,加倫將軍是當時作戰經驗最為豐富的職業軍人,他將廣州政權的軍事建設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 閱讀更多 我是作者名《我是書名》

 
信任邊際/巴菲特經營波克夏的獲利模式
文、圖節錄自天下文化
圖/天下文化提供
 「勞倫斯.康寧漢和史蒂芬妮.庫巴和在新書《信任邊際》中探討(波克夏公司)這種文化的價值,你可以在我們的年度股東會上看到這本書。」 -巴菲特2020年給股東的信勞倫斯.康寧漢與史蒂芬妮.庫巴多年來深入研究巴菲特與波克夏,過去曾把巴菲特的投資原則歸納為「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在公司價格遠低於實際價值的時候買進);現在他發現巴菲特還有一個被人忽略的管理原則,那就是信任邊際(margin of trust)。

內容簡介:信任邊際,是指只跟自己信任的人合作回顧巴菲特近年來的投資方式,可以發現絕大多數都是從「信任」出發。他藉由值得信任的人脈找到投資標的。如果要併購一家公司,他希望併購的公司都由值得信任的經營團隊經營,而他也會保留原有的經營團隊。在相互信任下,這些經理人自然會拿出最好的表現,以優異的績效作為回報。這不只是巴菲特經營波克夏的方法,還是穩定績效的投資原則。

作者介紹:勞倫斯•康寧漢(Lawrence Cunningham) ,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院研究教授,他著有20本公司治理與投資書,包括2014年的《少了巴菲特,波克夏行不行?》與全球暢銷書《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文章見諸大學期刊如《哥倫比亞法學評論》(Columbia Law Review),業界期刊如《董事與理事會》(Directors & Boards),以及主流媒體如《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位居AMAZON書店商業和投資類前百大作家之列。

史蒂芬妮•庫巴(Stephanie Cuba) ,房地產投資與開發顧問。與勞倫斯•康寧漢結婚,之前合著《巴菲特的股東》(The Warren Buffett Shareholder),他們與兩個女兒住在紐約。

搶先試閱:〈接班難題〉

大約在巴菲特80歲生日的時候,《經濟學人》寫到波克夏在「玩最後一局」(Playing Out the Last Hand)。史蒂芬.大衛道夫.所羅門(Steven Davidoff Solomon)在《紐約時報》感嘆巴菲特以「不可替代的魔力」讓波克夏增光。在波克夏2013年的股東會上,投資人道格拉斯.卡斯(Douglas Kass)斷言,他相信如果沒有巴菲特,波克夏存活下來的可能性,不比沒有亨利.辛格頓的泰勒達因科技公司來得高。

這些批評者認為,只有巴菲特能夠讓波克夏底下的各公司團結在一起,卻沒有考慮信任發揮的作用。雖然巴菲特的離開肯定是必然的,但由於牽涉到太多其他人與文化因素,因此會如此隨意的預測出最終會出現這樣的結果。這些嚴肅的問題需要思考完整的接班人計畫,以及信任在波克夏文化中的角色。

波克夏的接班計畫

長期以來,要預測誰會接任巴菲特集團掌門人的位置一直是個大型的紙上遊戲。雖然波克夏被批評花在思考接班人計畫的時間太少,但是大多數公司董事在這點上花費大量的時間。許多董事會過於狹隘的專注在考量執行長的接班人選,不過波克夏的董事會對於波克夏未來的領導階層已經制定一套多面向的計畫。

波克夏的接班人計畫一直要求把巴菲特的角色分成兩部分。在最初的幾十年中,投資決策交給勞.辛普森,他長期在汽車保險子公司蓋可公司擔任精明的投資組合經理人。行政的功能性職能則由蒙格處理。這兩個人都擁有巴菲特的價值觀,而且了解波克夏的文化。但是這個接班人計畫隨著這三個人都老了而變得沒有意義:辛普森退休了,而且蒙格已經80歲。

今天,波克夏的接班人計畫預計把投資決策交給幾位投資經理人,可能包括陶德.康姆斯和泰德.韋斯勒。在行政工作方面,巴菲特的接班人是來自波克夏眾多子公司的高階經理人。2018年,波克夏任命葛瑞格.阿貝爾與阿吉特.賈因擔任董事會成員,並分別任命他們為非保險業務與保險業務的副董事長。

波克夏接班人計畫最後一部分是要求把執行長和董事會主席的職責分開。巴菲特要他的兒子霍華.巴菲特(Howard Buffett)擔任董事長。儘管除了執行長和營運長的職務以外,很容易把巴菲特的角色劃分出第三種角色,但也許更適合的做法是把蒙格的角色分成兩部分,把非第二執行長的工作劃分出來。畢竟,蒙格最重要的一個角色就是說「不」,而那會是霍華扮演最重要的一項角色。但是說「不」這種事情可能會改變。

蒙格的否決權往往會為波克夏的併購交易增加過濾條件,避免即興的投資交易。在打造波克夏公司時,這對於建立公司文化至關重要。相反的,霍華的角色強調的是維持文化,而不是建立文化。他在否決併購交易時要說的是提醒大家不要忘記波克夏與眾不同的價值觀,像是遵守承諾、永久發展與自主經營。在極端的情況下,霍華的角色意味著要解雇剛愎自用的波克夏執行長。

因此,霍華的主要工作是他父親從未執行過的工作,而他的工作並不會牽涉到任何讓他父親成名的職務。這種方式巧妙的跳脫常讓傳奇人物子女陷入困境的陷阱。那些繼承父母相同角色的子女往往會被人用父母的標準來衡量,而且經常發現有所不足。

一些觀察家也許會誤解霍華的角色,並以他父親那種不可能達成的標準來衡量他,這樣也許很不公平。

但是隨著時間經過,相關的角色就會變得很明確,而且在霍華對波克夏第一手的理解,以及為巴菲特創作的熱情,他很可能符合擔任這項職務的標準。但是他不能一個人自己做。他需要波克夏股東持續的信任,需要股東們考量霍華會面臨的情況。

有些強大的勢力會強力批評集團企業的形式,他們大聲疾呼要把集團企業分拆。近年來有很多知名的集團企業面臨這樣的命運,包括杜邦公司和聯合科技公司等大型股。

在集團企業時代之前很久,公司被認為是永久存在的機構,像是波克夏。隨著集團企業時代因為企業收購時代而黯然失色,不論是人為感受還是實際情況,公司存在的時間都變得更為短暫。

大家普遍認為公司只會短暫存在,因此那些致力對公司施壓、要求要立即達到股東要求的人都抱持這種心態,不論是行動主義者還是私募基金都一樣。

集團企業的過時引發敵對情緒,需要強而有力的防禦。儘管最好的防禦方法就是保持穩定的業績表現,另一個優勢則是擁有大量對公司忠誠的股權。在巴菲特牢牢掌控波克夏的情況下,沒有任何股東行動主義者膽敢挑戰它的商業模式。

但在巴菲特離開之後,這樣的盤算可能會不同。畢竟,儘管市值接近5000億美元,很多分析師都同意巴菲特的看法,認為波克夏有更高的價值。波克夏的價值比旗下各公司的價值加總都還高,因為這個組織能夠創造可觀的收益,包括最佳的資金分配、最小的企業風險、沒有偏狹的思維、低成本的融資、擁有租稅效率與很少的營運費用。

行動主義者引用對這種商業模式的批評,敦促巴菲特的接班人銷售波克夏陷入困境的事業單位,把表現普通的事業單位分拆出去,並在其中一些事業單位設立新的經理人。在這個過程中,行動主義者要求分配現金給股東。他們會解釋這些銷售與分配所達到的淨效益會為股東立即增加價值。

這種相反的觀點反而強調波克夏股東的長期價值、對企業賣家的堅定承諾、提供管理階層永久的自主管理權力,以及在沒有稅負或交易費用的情況下,將大量資金從一個子公司轉移到另一個子公司的環境。

這些承諾與靈活性的經濟價值並不一定反映在波克夏目前的股價或個別子公司的評價中。溢價只有在波克夏進行收購時才會呈現出來,而且也許只有維持集團企業的形式才能保留下來。波克夏的股東有責任解決這場爭議。假設巴菲特的接班人在過去幾年能有出色的表現,波克夏的股東就必須決定是否不要維持對領導階層的信任與波克夏的模式。他們的選擇會對這種信任為主的文化進行投票。我們的錢要託付給信任的人。

▶▶ 閱讀更多 勞倫斯.康寧漢, 史蒂芬妮.庫巴 《信任邊際:巴菲特經營波克夏的獲利模式》

 
閱讀筆記
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2/整個世界都瘋魔
《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2》書影。(圖/寶瓶文化提供)
推薦書:楊建東《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2》(寶瓶文化出版)

《異變者》是日本漫畫家山本英夫的作品,設想奇特,主要是一名西裝流浪漢名越進,接受伊藤學的人體實驗,在顱骨穿孔,而後當他只用左眼張望時,能夠看見人的心,其內在會具象化,譬如被切成六段的援交女孩、心靈形象為住在巨大機器人裡小孩的黑道大哥、看不見脖子的女人、薄得只有兩公分軟趴趴的上班族、身體切成兩半的人……種種凡此。

每個人都有情感與創傷日積月累在內心,也就有自己的駭人怪物生成。而名越進左眼能夠直擊他們的傷痛,揭露人心的沉淪與扭曲,將隱藏過深的情感從意識底層拉上來,使之解脫,甚而治癒。名越進儼然精神疾病的救世主,他的凝視,能夠有效地再現每一個案例的碎裂心事。唯《異變者》的精采處,在於名越進也有自身的傷苦,最後不斷目擊、消化他者心靈怪物的名越,終於與女友奈奈子再遇,所有逃避的往日悉數重返──

原來,他們都是整型者,都想要藉由消除醜陋的外貌,改變人生。想要看見彼此真心的名越,也為奈奈子施行穿孔,最後兩人卻只能在對方的臉看見自己的臉,而名越甚至發展成所有人的臉在他眼中,都是自己的臉。

讀楊建東《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2》,一個又一個的病例,譬如疑病症、人生墨菲定律、世界僅有我存在、負神論、無源人等等,皆讓我想及《異變者》,特別是結尾都教授與絕望先生的聯手,將一切都導向黑暗的境界,但同時又宛如DC電影《小丑》,抑或詩人鯨向海在〈精神病院〉不也這麼寫著嗎:「下次一起/當總統好吧?/ByeBye,/記得乖乖吃藥/噓,你不覺得可憐的主治醫生/不知道他自己/有病嗎?」乃至於賈西亞.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的短篇名作〈我只是來借個電話〉般的下場──

來到瘋狂世界,所有人都有機會跨出正常的界線,轉化為瘋子,彷若生存法則。

但教我真正驚喜的還是,楊建東關於各種思維與生存的滔滔雄辯,簡直是一名對思想中魔者。那些科學與哲學領域裡的超卓天才,全數被楊建東精神病患化,透過醫師與病患的對話,演繹為人類思想百科全書(或懶人包)的絕佳範典。

朱家安與SUMMERISE(夏紹智)合作的《画哲學》,經由描繪哲學家容顏與相關物件,在圖像、意象裡直接指涉其哲學命題,有若打開他們的頭顱,直望腦內世界。《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2》也有類似的效果,全然照見天才們的思想深淵。

珍奈.法蘭姆(Janet Frame)在《伏案天使》寫:「……人類突然被劃分為街上的『正常』人和大家很少見到、很少接觸、談起來卻滿懷嘲諷、譏笑、恐懼的這些『祕密』人,我覺得我的人生好像被這樣的劃分給顛覆了。」

楊建東的《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2》卻是將正常人與祕密人揉合交會成一體,不分不解。也許吧,有時你得有足夠的癲狂,才能在整個世界都瘋魔的時代,無喪失心智與信念地活下去吧?

 
小孩在幼兒園和家裡判若兩人?幼教老師育兒魔法大解密
「他超級挑食,一口青菜都不願意吃」、「他從來沒有自己收拾過玩具」…。父母心中這些孩子難搞得「症頭」,居然在進到幼兒園後一秒「痊癒」,究竟幼教老師有什麼魔法,可以讓孩子百依百順?

午夜書店的最後一頁 誠品敦南店熄燈號
20多年的歲月,讀者們與敦南店的互動留下數不清的回憶,今(2020)年5月31日將要熄燈的消息一出,讓許多人錯愕、不捨,紛紛從各地回來道別。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