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市場成為經濟承壓時期少有的逆勢上揚的賽道。但與此同時,寵物市場遠未成熟,寵物醫生培養也面臨諸多困局。寵物本可以幫人們緩解焦慮,但養寵焦慮又該何解?近十年,中國寵物市場增長率遠高世界平均水平。寵物行業帶有精神療癒屬性,在新冠疫情的當下,能帶給人更多陪伴和慰藉。再加之社會逐漸出現的老齡化、少子化、獨居青年增多等趨勢,截至2021年,中國寵物犬貓數量已達1.1億隻,預計2022年養寵家庭將超1億。但龐大的市場下,也潛藏著寵物看病貴、寵物醫院診療不規範、寵物醫生少等諸多困局。
養寵護理市場龐大
一些行業受近期經濟低迷和創紀錄的通貨膨脹影響,但寵物消費領域是個例外。京東發布的「2022年中國寵物行業趨勢洞察白皮書」顯示,2021年中國養寵家庭達到9147萬戶。「2021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統計,中國整個城鎮犬貓市場的規模達到2490億元,同比增長20.6%。
寵物行業是指一切圍繞著寵物的產業鏈,涉及寵物繁殖與交易,圍繞寵物消費的商品和服務,包括寵物食品、寵物用品、寵物醫療和寵物服務。從細分行業來看,2021年,中國寵物市場的2490億元市場規模中,寵物食品、醫療、用品與服務占比分別為51.5%、29.2%、12.8%與6.4%。
2019至2021年間,中國寵物食品和用品品牌數量激增34%。2017到2021年間,國內每年大約有近900家寵物醫院註冊。今年11月18日,貓爬架、寵物窩墊生產廠商天元寵物登陸創業板,這已是今年以來國內第三家上市的寵物經濟領域的公司。與寵物相關的產業鏈還在不斷發展,比如現有近9000家公司經營寵物殯葬等業務。
早至2018年,富比世網站在「為什麼寵物護理是最能抵禦經濟衰退的行業之一」一文中指出,人們正在用寵物取代孩子,基本的寵物護理已成為像食品和電力一樣的消費必需品。
國內最大的寵物醫療連鎖機構、新瑞鵬集團副董事長劉朗分析說,隨著物質文明的發展,人與人間的聯繫越來越少,人的精神狀況變得越來越脆弱,寵物成為他們可以信賴的一部分,甚至是唯一的一部分。「人們在焦慮、困難的時期,會更加依賴寵物。」他說。
科學養寵 帶動產業
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教授、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小動物醫學分會理事長林德貴表示,中國寵物行業萌芽於20世紀80年代末,2000年後,伴侶動物才走入更多家庭,社會多樣化生活模式出現。
1993年,世界最大的寵物食品公司美國瑪氏在北京朝陽區設置了第一家寵物食品廠,隨後皇家、雀巢普瑞納等海外國際寵物品牌逐步進入中國,推廣了科學的養寵理念和產品。2001到2009年,一些本土企業開始崛起。2015年是關鍵一年,這一行業重要的投資者——高瓴資本開始布局寵物產業生態鏈,覆蓋寵物醫療服務、零售、食品用品等多元化業務。
「經濟發展水平一定是寵物行業的重要制約因素。」林德貴指出,一個城市養動物的數量、動物醫院的數量,與城市整體經濟形勢非常相關。「這兩年,獸醫明顯感覺到,尤其是對一般工薪階段或者年輕人來說,寵物要做稍微貴一點的手術,寵物主們的決策就比較謹慎了」。另一方面,疫情防控政策對實體門店,包括寵物店、寵物醫院的衝擊尤其明顯。
相比歐美 尚未成熟
而相比歐美,中國市場依然遠未成熟。據國盛證券研報,2021年美國寵物市場規模達1236億美元,以40.2%份額位居全球首位。中國市場的增速遠高於以美國為代表的成熟市場,不過寵物市場絕對規模遠低於美國。
細分市場占比最高的寵物食品領域,在電商推廣、網紅帶貨等新的營銷模式之下,年輕人不再只瞭解國際品牌,一些小的國產品牌也有了機會。林德貴表示,當下各種寵物食品的品牌特別多,但經過一個階段的喧囂後,能夠走多遠,要取決於產品的寵物營養學研發和質量等核心競爭力。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中國人的家庭正迎來各式各樣的寵物。然而,與這種局面形成對比的是,很多年裡,中國的獸醫培養還主要面對豬、馬、牛、羊等經濟動物,為畜牧業服務。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國內寵物醫師的培養在培養模式、經費投入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動物保護法規等也仍待完善。
寵物醫師培養不易
2019年後,隨著資本進入,中國寵物醫療得到快速發展。截至2019年4月,中國寵物醫院數量超過1.5萬家,其中非連鎖醫院占比近90%;到2021年8月為2.3萬家。但相較中國寵物醫療市場規模約以每年超過20%的速度增長,中國優秀獸醫數量遠遠不夠。
人才不足的原因之一,在於國內獸醫專業畢業生向寵物醫療領域流動較少。中信建投證券行研報告不完全統計,中國執業獸醫師僅7.8萬人,助理執業獸醫師3.1萬人,其中只有約30%從事寵物醫療工作。而在美國,2020年獸醫總數約8.7萬人,其中約60.9%的獸醫從事寵物醫療工作,寵物醫師人才供給相比中國更為充足。
即便到現在,與人醫相比,中國寵物醫師從業者當中,高學歷者所占的比例依然非常小。新瑞鵬寵物醫療集團副董事長劉朗表示,在人醫領域,中國已接近美國的高學歷水平,年輕一代醫師基本都是博士畢業,在獸醫領域,這種學歷的差距還特別顯著。除了像大專院校的教學動物醫院,私立醫院當中,博士畢業進入一線從事臨床的人鳳毛麟角。
病例不足 技術受限
目前,中國國內大約有200家大專院校開設獸醫專業。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小動物醫學分會理事長林德貴說,現在每年大約有1.5萬名畢業生會走向寵物醫療臨床,但直接就能獨立接診的可能300人都不到,「在小動物的臨床能力上,還欠缺很多」。
因為經濟投入、實習平台不足等原因,多位專家指出,國內獸醫專業的學生畢業後不能直接上臨床。林德貴回憶大學時,老師帶著他們做很多動物實驗,現在實驗兔子5元(人民幣,下同)一隻,單價漲價到300到400元(約41.87到55.82美元),根本做不起。且因動物保護法、獸醫行業規範等還不完善,將動物屍體捐獻給學校或獸醫協會用於解剖學教學仍難實現。
芭比堂國際動物醫療中心貓科專家毛軍福所在的醫院屬於新瑞鵬集團。他說,在連鎖機構,公司有專門的教育學院以及一整套培訓機制。然而,中國的連鎖寵物醫院占比較少,寵物醫師們能獲取的知識比較窄,再加上病例數量不多,很難發展自身的技術水平。
法規分級 仍待完善
寵物醫師詹哲育說,獸醫的壓力並不會小,主要是來自法規方面。因為很重視動物福利以及嚴格的動物保護法令,如果一個醫師在檢查、診斷和治療動物中出了問題,很有可能會面臨官司甚至被取消執業資格。反觀美國,一般小診所遇到疑難雜症病患,簡單處理後都會轉診到專門的專科醫院,分級較明確。
毛軍福也深有體會。國內寵物醫療整個的醫療等級和轉診機制不健全,只有診所和醫院的區分。診所面積小一些,不能開展腹腔手術等高難度操作;針對寵物醫院則沒有更細緻的級別區分。建立寵物醫療管理體系還欠缺法律和認證機制的支持。
隨著寵物醫療興起,國內獸醫的門檻也在逐漸提高。林德貴說,從1980年代,他考取中國農業大學至今,農大獸醫本科專業的錄取分數線不斷提高。同時,國內還選派了一批學生前往美國接受臨床獸醫學博士(DVM)模式培養。多位行業資深專家認為,隨著這些年輕人陸續回國,將所學知識與教育模式帶到獸醫學課堂,未來中國的寵物醫師教育應會逐漸改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