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2日 星期一

去年國人10大死因統計 新冠第3名


這一刻,科技發展又有什麼新發現?和【FIND科技報】一起在無遠弗界的資訊汪洋中遊走,盡情挖掘新知識! 【高雄畫刊】提供讀者掌握高雄最「夯」的訊息,感受維持不變的人情味與不斷改變的新高雄。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聯合電子報
聯合電子報
2023/06/13 第819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頭條
專題
話題
要聞
焦點新聞
政治新聞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兩岸新聞
國際新聞
 
今日頭條
去年國人10大死因統計 新冠第3名
記者邱宜君、鄒尚謙/台北報導聯合報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昨公布去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受人口老化與疫情影響,去年總死亡人數首度突破廿萬人,達廿萬八四三八人,創下歷史新高,而死亡人數年增百分之十三點二,也是史上最高,與前年相比,去年死亡人數增加共二萬四二六六人,主因為新冠死亡人數暴增,共一萬四六六七人。

二○二二年十大死因排行榜,依序為惡性腫瘤(癌症)、心臟疾病、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

值得關注的是新冠肺炎,二○二一年僅八九六人死亡,二○二二年多達一萬四六六七人,首度入榜就位居第三名。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去年是國內本土疫情最大的一波,超過萬人死亡「很遺憾」。英、美、加等國在主要疫情流行年,新冠死亡人數躍升當年度死因第一至第四名之間,台灣與國際相似。今年迄今累積五一五七例新冠死亡個案,羅一鈞預估,新冠仍會在今年十大死因中,可能第六、第七名。

8千多人死亡 與疫情間接相關

至於去年是否因為疫情嚴峻,導致送醫延誤、醫療排擠,造成超額死亡?羅一鈞表示,去年一萬四六六七人死於新冠肺炎,為二萬四二六六人的六成四,其餘八千多人死亡原因與新冠疫情有間接相關,例如,篩檢延遲、民眾疫情期間不敢就醫都可能導致悲劇發生;同時高血壓、糖尿病等死亡數也都有所成長,原因仍待分析。

癌症(惡性腫瘤)連續第四十一年位居國人死因第一名,去年每十分七秒就有一人死於癌症,死亡時鐘比前年快了三秒鐘,累計五萬一九二七人死於腫瘤,等於每四名死亡人口中就有一人罹癌身亡。十大惡性腫瘤依序為氣管、支氣管和肺癌、肝和肝內膽管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女性乳癌、攝護腺癌、口腔癌、胰臟癌、胃癌、食道癌、卵巢癌。

受限疫情 72萬人中斷癌症篩檢

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表示,近年來死亡人數上升較多癌症為大腸癌、胰臟癌、攝護腺癌、卵巢癌,其中大腸癌蟬聯多年新增人數最多的癌症;去年受限於疫情,共七十二萬人中斷癌症篩檢,以大腸癌及口腔癌最為明顯,令人擔憂。

去年自殺排名第十二,較前年下降一個名次,但十五至廿四歲、六十五歲以上自殺死亡率都回到疫情前水平,去年分別有二六四名年輕人自殺死亡、一一三八名六十五歲以上長者自殺死亡。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說,已建立校園通報衛生局轉介流程,將引進澳洲「精神急救包」,明年提出更詳細的自殺原因分析報告,研擬解決方案。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TOP
專題
疾管署估 今年新冠仍是十大死因
記者邱宜君、鄒尚謙/台北報導聯合報
新冠躍居去年國人死因排行榜第三名,目前疫情仍持續增溫,台大公衛教授詹長權表示,輕症免通報後,基層醫師均感到確診病例持續增長,五月累計近五百人死亡,推估六月更高,可能翻倍,接近一千人死亡,「六月將是台灣壓制XBB變異株疫情的關鍵時刻。」

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今年截至目前為止,新冠死亡累計人數為五一五七例,預估到今年底,仍會處於前十大死因之列。

詹長權表示,去年五月Omicron大流行時,指揮中心反應太慢,導致高確診、高死亡,如果不想重複,就要儘速擬定一個可以提升疫苗覆蓋率的新冠疫苗接種新計畫,以及可提高新冠重症治癒效果的醫療指引,並提供地方政府和醫療院所足夠經費和人力,執行因應XBB的防疫新措施。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說,每年秋冬施打一劑新冠疫苗已是必然趨勢,美國宣布新一代新冠疫苗病毒株,採用XBB變異株製造,可見國際面對秋冬疫情防疫措施已開始行動,但現在還沒有看到衛福部有任何採購計畫,或宣示相關防疫政策,也不清楚抗病毒藥物存量,「這是最基本要做的,如果不做,一旦疫情爆發,又不知有多少人可能死亡。」

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表示,過去三年屬於特殊情形,今年新冠肺炎名次雖在第三,但不必過度解讀,未來一定會往下降,不會永遠待在排行榜上;新冠與流感不同,流感好發在冬季,但新冠肺炎不會消失,一年四季都可能傳散,年長者、免疫低下族群仍需接種疫苗,做好自我防護。

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說,去年台灣爆發Omicron疫情,政府採取苛刻的防控措施,醫院隔離措施造成醫療障礙,許多中症病患無法住到病房獲得妥善醫療照護,無法及時救治,導致死亡。疫情發展至今,威脅降低,未來不太可能造成大量死亡。

未來新冠疫情是否持續造成超額死亡?蘇益仁表示,每年因病毒性流感死亡的人數眾多,而新冠疫情防控已有三年多,目前走向輕症化,無需太過擔心。

 
TOP
口腔、大腸癌篩劇降 死亡數恐增
記者邱宜君、沈能元/台北報導聯合報
衛福部公布二○二二年癌症死亡人數為五萬一千多人,占總死亡人數四分之一,八成七為五十五歲以上族群,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表示,相較於新冠疫情爆發前一年、二○一九年,去年接受四癌篩檢人數少了百分之十四,約七十二萬人中斷篩檢,又以大腸癌和口腔癌下降幅度最大,這已反映在死亡數字。

國健署統計,每一○○個糞便潛血反應檢查約發現七個陽性,每廿二個陽性個案就有一人大腸癌,但去年大腸癌篩檢較二○一九年減少百分之十三點五。

台大醫學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表示,部分漏掉篩檢的病人癌症病程繼續進展,即使拉高今年篩檢率也沒有用了,預期未來罹癌人數及死亡人數均會增加,耗費更多醫療資源,屆時外科和腫瘤科病房可能人滿為患,也只能收拾殘局。

受疫情影響,公費癌篩中的口腔癌降幅最大,賈淑麗表示,因需目視口腔,在疫情期間無論民眾或醫師對此動作感到憂心,擔心染疫,因此,去年降幅高達五成。至於乳癌和子宮頸癌篩檢,去年分別也減少百分之二到九,所幸疫情趨緩後逐漸回穩,口腔癌和大腸癌回穩速度則較慢,令人擔憂。

癌症連續四十一年為國人第一死因,而肺癌死亡率排名第一,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桃園長庚醫院院長楊政達表示,肺癌初期難以早期發現,等到咳嗽不止,就醫檢查時,已是肺癌晚期;且肺癌易轉移,即使原發腫瘤僅一公分,癌細胞可能已隨著血液轉移到肝臟、骨骼、腎上腺等,「這是肺癌腫瘤特性,也是可怕的地方」。

楊政達表示,部分標靶藥物可有效治療肺癌,但會產生抗藥性,新藥雖陸續問世,卻沒有健保給付,藥價昂貴,一個療程需要十多萬元或數十萬元,病人無法負擔,只能回到傳統化學治療,這正是肺癌為國人癌症首要死因的關鍵。

楊政達指出,國健署去年七月起推動高風險對象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雖實施未達一年,但已找出不少早期病人,幾年後可望看到肺癌死亡人數下降。

 
TOP
自殺死亡居12位 青少年自殺死亡率增逾12%
記者邱宜君、沈能元/台北報導聯合報
去年自殺死亡人數高居國人第十二位死因,其中十五至廿四歲、六十五歲以上自殺死亡率回到疫情前的水平。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表示,台灣年輕人自殺死亡率略低於美國、加拿大、紐西蘭,但比英國嚴重,可能與網路使用、家庭風險、精神共病有關。

去年六十五歲以上長者自殺死亡率達到每十萬人廿八點四人,十五到廿四歲自殺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十點七人,分別較前年增加百分之二點九、百分之十二點三。陳亮妤表示,全球十五至廿四歲自殺率從八年前開始顯著增加,且女性人數多於男性。

陳亮妤指出,已知網路使用是增加青少年自殺的風險因子,但哪些網路內容與自殺行為有關,有待後續分析。國際研究顯示,父母離異、家庭糾紛等,也會增加青少年自殺風險,再者,憂鬱、焦慮、飲食疾患等因素,也可能提升自殺意念。為降低年輕族群自殺率,心健司今年三月與全台廿二縣市開會,建立校園通報到衛生局轉介流程。

在高齡自殺防治方面,林口長庚醫院自殺防治中心主任張家銘表示,去年長者自殺率上升,可能原因為疫情期間,受到經濟、局勢動盪等因素影響,或自己飽受憂慮、焦慮所苦,以致久病厭世。為預防年長者自殺,張家銘指出,長照體系應提供更好的服務照顧,讓年長者可以用得到、用得足。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TOP
薛承泰:3大原因造成超額死亡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聯合報
衛福部公布去年十大死因,新冠肺炎為第三名,共一萬四千多人死於新冠。外界關切疫情期間的超額死亡,估計八千多人屬於非新冠超額死亡。對此,社會與人口學專家,退休台大教授薛承泰表示,這八千多人可能死因有三,分別為「醫療資源排擠、延誤重症就醫」、「死於新冠,但未被通報」、「大規模接種疫苗可能帶來的影響」。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經濟學人」公布二○二二年台灣「超額死亡」數據為二萬二八五二人,跟這次調查年增二萬四二六六人相較,去除人口老化等因素,兩者差不多。

薛承泰表示,疫情三年多以來,除了傳染病之外,並無其他重大天災人禍,超額死亡計算單純,即選定疫情發生前一年作為基期,再扣除人口老化帶來的死亡人數,通常約兩千人,即為去年超額死亡數。此外,超額死亡數扣掉確定通報死因為新冠肺炎者,餘數就是疫情下的間接死亡。

薛承泰分析這八千多人三大可能死因,首先醫療資源排擠,延誤重症就醫所帶來的死亡。再者是死於新冠,但沒有被報告出來,這些人可能不曾被通報,或被通報,治療後返家後病情惡化死亡。第三則是大規模接種疫苗可能帶來的影響,目前新冠疫苗研究及臨床試驗資料有限,值得好好分析探討,作為未來精進疫苗研發的基礎。

台大公衛教授詹長權強調,許多與疫情有關的死亡個案是沒被報告、通報的,世界各國除了計算新冠相關的報告死亡數,還會分析精算超額死亡,現在已有很好統計方法,政府不能總是引用「經濟學人」數字,也該自己深入分析。

 
TOP
詹長權:新冠是不該死的傳染病
記者沈能元、邱宜君/台北報導聯合報
衛福部公布去年十大死因,新冠肺炎為第三名,而台大公衛教授詹長權去年就精準預估此現象。詹長權表示,去年估計新冠死亡人數一定會進入前十名,他數度發布死亡數據分析,提出建設性建議,但指揮中心卻說他「打擊士氣」。

在防疫時期,詹長權常扮演著「逆時中」角色,例如,二○二○年三月,當時國內兩位同校生確診新冠肺炎,出現首例學校全校停課。當時詹長權建議,應要宣布社區傳播階段,而指揮官陳時中卻認為「境外多於本土案例」,還不到社區傳播階段。

二○二○年八月時,國內陸續出現新冠肺炎境外移入患者,當時一名美國境外移入個案,在沒有症狀下接受彰化縣衛生局篩檢後確診,當時陳時中下令調查,而詹長權卻大讚彰化縣衛生局跟上世界公衛主流。

今年二月,詹長權在臉書發文,批評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前指揮官陳時中和王必勝「不聽他的建言」,錯失降低Omicron死亡率的機會。

「新冠疫情最重要的數字,就是死亡數。」詹長權昨表示,因為有疫苗、有藥物,新冠肺炎是「不該死的傳染病」,但若不能即時根據數據,分析檢討政策,例如疫苗接種策略或用藥指引,那就等於「放著它每個月這樣死」。

 
TOP
話題
朱學恆「告發自己」 鍾沛君批無悔意
記者洪子凱、蔣永佑/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北市議員鍾沛君日前控訴網路評論家朱學恆去年八月對她性騷,鍾昨天舉行記者會再批朱毫無悔改,事發後仍多次與她同台上節目,大談性騷擾議題;她一度情緒激動落淚,指朱學恆是在挑戰她的底線,「身為被害人也是公眾人物的我敢不敢站出來挑戰」。

朱學恆昨在臉書表示已到台北地檢署「告發自己」,律師薛維平認為,告發狀寫得語焉不詳,懷疑朱是要逼鍾沛君「上戰場」到北檢應訊,同時藉偵查不公開和性騷擾防治法相關規定,讓司法單位和媒體不得繼續洩漏或報導性騷案,其心可議。

鍾沛君批此舉再次證明朱毫無悔意,說他有許多機會向檢警自首,及透過共同朋友「誠心向我道歉」,但朱沒有,只一味避重就輕,從刑事告發文舉動可知,「他謹慎切割,枉費大家的信任與期待」。

鍾沛君說,事發已過十個月,對她來說卻無法忘記,到現在還會晚上做噩夢,她曝光去年八月十九日朱學恆在律師事務所認錯的音檔,當天在她男友、律師見證下,要求朱「自己寫下要□哪些犯行道歉」,並要朱承諾不要靠近她。

音檔內容讓她一度相信朱學恆真心悔改,但幾個月後,朱毫不避諱跟她出席同通告,多次與她同台,甚至在節目上大談性騷擾議題,挑戰她的底線。

薛維平說,刑事訴訟法中的「告發」,只有被害人或第三人才能告發,且告發也須申報犯罪事實,如果真有人「自己告發自己」,只能認作「自首」或「投案」,法律上很難叫「告發」。

他認為朱學恆在餐廳酒後強吻鍾沛君,完全符合性騷擾防治法「意圖性騷擾,乘人不及抗拒而為親吻、擁抱或觸摸其臀部、胸部或其他身體隱私處之行為」,可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十萬元以下罰金。當中未涉及使人不能抗拒強制部分,沒有強制猥褻問題。

 
TOP
性平三法修法 7月加開臨會
記者鄭□、歐陽良盈/台北報導聯合報
立法院長游錫□昨天主持朝野協商,明起召開第一次臨時會處理大法官人事同意權,並請行政院七月十四日前提出性平三法修法草案,供第二次臨時會審議,屆時將邀請行政院長陳建仁赴立法院專案報告並備詢,力拚七月底前完成修法。

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表示,陳揆指示各部會就「明定性騷擾指引」、「建立更健全、有效及可信賴的申訴制度」及「跨部會檢討性平法規」等三面向研議,政府將盡速提出修正草案送立院審議,至盼及早完善法規與制度,達成事前積極預防、事後妥善保護的目標。

朝野共識性平相關法案不受黨團協商期一個月限制,力拚七月底完成立法程序。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說,要修的可能不只三法。民進黨立委范雲等人昨指台灣性騷擾相關法制不健全,將整合專家與婦團意見,提出草案即刻修法。

 
TOP
朱凱翔被控性騷道歉 女議員:空洞敷衍
記者蔡維斌、陳雅玲/雲林報導聯合報
名嘴朱凱翔被雲林女議員陳芳盈臉書貼文指控,去年元月一場飯局後幾杯黃湯下肚,兩度當眾對她開黃腔,不堪人耳,她隱忍一年多,最近朱學恆性騷爆發,朱凱翔竟上節目評論,她無法忍受。朱昨天下午在臉書道歉,陳芳盈則再貼文,拒絕對方空洞敷衍的道歉。

陳芳盈在臉書指控「C名嘴」對她性騷過程,並說如果等不到公開道歉,會勇敢公布C名嘴名字,朱凱翔從媒體報導得知後,昨天傍晚透過臉書公開向陳道歉。

陳芳盈昨晚再度臉書發話,說這個道歉總合來說就是九個字「喝醉了,不記得,對不起」,也是性騷擾者最常用藉口。她不感意外,「我不是唯一被朱凱翔騷擾的人」,更不是第一個被朱凱翔騷擾的人。

陳芳盈說,朱凱翔是騷擾女生慣犯,她貼文後留言受害者一一浮現,有的受害者輾轉感謝她勇敢伸張正義,也有當事人在臉書留言「親身經歷才會知道他有多惡心。」

陳芳盈說,她隱忍一年多,讓她炸裂的是朱凱翔聲援鍾沛君,痛批朱學恆「惡心到不行」,她看了像被五雷轟頂,腦袋嗡嗡作響「你憑什麼,你比朱學恆惡心一百倍!」至少朱學恆還有羞恥心,宣布關閉直播、不上政論節目。

陳芳盈也貼文還原去年一月十一日事發經過,強調要的不是朱凱翔空洞敷衍的道歉,朱的道歉根本不重要。她要拜託還在上朱凱翔節目的政治人物和媒體評論人,想想過去被朱凱翔傷害的女性,「不要因為你們的漠視甚至助長朱凱翔的影響力」,製造出更多被朱凱翔騷擾的女性。

 
TOP
前助理控遭襲胸被漠視 陳其邁道歉:事實有出入
記者徐如宜、楊適群、王慧瑛/高雄聯合報
高雄市長陳其邁擔任立委時某國會女助理,網路貼文控訴廿多年前南下為陳助選時,遭陌生男子性騷擾導致摔傷,陳卻漠視犯罪事件帶給她的強大傷害,「暖男」形象全是假,批陳欠她一個道歉;陳其邁昨表示作為受害者當時的老闆,非常自責並道歉,心情感同身受,但稱當事人所敘述內容與事實有出入。貼文者昨天晚間已刪文。

貼文者指出,當時所有助理住在高雄服務處洪姓女助理家,離競選總部有段距離,她騎單車通勤,有一天晚上下班途中,遭一騎機車男子抓右胸並撞倒在地,因天色暗未能記下對方車號,事後精神狀況陷入泥沼,好多年一直在這種陰暗情緒中無法自拔,也造成兩性相處很大困難。

她說,當時「立委」向母親說「要休養多久都沒關係,薪水照給,身體完全康復後再回來上班」,但兩周後接到鄭姓助理電話「委員要妳辦離職手續」,致電委員卻被冷冰冰回說「好幾個助理都希望妳離職」;鄭姓助理後來還致電「委員說這個月薪水誤撥了,請妳歸還」。

貼文引發網友論戰,當事人再貼文指「他雖不是加害人,卻漠視犯罪事件帶給我的強大傷害」,還落井下石,狠心將為他賣命的助理當衛生紙用完即丟。她希望透過「說出來」,能夠撫慰當年受傷的靈魂。文未點名「陳其邁,你欠我一個道歉。」

陳其邁表示此事是廿五年前的事,大家都覺得遺憾,作為她當時的老闆非常自責並道歉,這種心情到現在仍一樣,對當事人心情感同身受,非常抱歉。

陳其邁說,事發時除協助就醫、後續處理,助理護送回家,對方休息兩個多月,因有些工作狀況才辦理離職,並非兩周。

當時任職陳其邁立委辦公室的助理和工讀生表示,發文內容和事實有很大出入,不存在所謂不指派工作及冷暴力逼迫離職情事。

 
TOP
要聞
諷賴清德和平保台獨 侯友宜:想要「西邊」穩 不能拒溝通
記者張睿廷、賴香珊/連線報導聯合報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新北市長侯友宜昨天消遣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提「和平保台」其實是「和平保台獨」吧,讓大家忘記以前提的「抗中保台」;他說,以前能跟對岸和平交流,現在卻都變成賣台親中,重申「西邊」如要穩定,不能像民進黨一樣,都不對話、不溝通,彼此互信兩岸就能穩定下來。

侯友宜昨到台北國軍英雄館參加「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成立卅五周年暨支持侯友宜團結自強大會」,進場時受許多人簇擁,現場幾百人高喊「侯友宜凍蒜、凍蒜」,氣氛熱絡。侯友宜致詞提到賴清德的和平保台說讓他覺得很奇怪,「什麼時候改的」。他說,今年被賦予重大任務,就是捍衛、守護中華民國,愛護台澎金馬,責任來了就不逃避。

「我不斷看到民進黨弊案…」侯友宜說,其實不只這些地方,他在新北市府工作,看到太多一樣的問題,這些問題不解決,如何讓中華民國永續?

「民進黨執政沒半步,選舉一堆步。」他說,警察很老實,說一是一、說二是二,很多人說他佛系,就是不希望大家用惡言相向的方式撕裂中華民國、台灣人民,這也是人生信念價值。

侯友宜還談到兩岸,強調不能像民進黨不對話、不溝通,起碼要展開對話、溝通、交流,彼此互相信任,在對等、尊嚴、友善下,雙方在經濟、學生交流、觀光休閒產業互動,緊密連結,兩岸就能穩定下來。

南投日月潭和杭州西湖觀光合作「兩湖論壇」今年恢復實體交流,下月在杭州舉辦,南投縣長許淑華將率團前往,成為疫情結束後首位前往中國大陸的縣市首長。她昨天說,民進黨長期對與中國大陸交流的縣市首長、政治人物貼上親中賣台標籤,但縣府絕對以農民利益為優先考量,呼籲民進黨政治上少點操作,別扣帽子、貼標籤抹黑。

 
TOP
餵藥案 賴要侯加油 侯批畫錯重點
記者劉懿萱、張睿廷、鄭□、王聖藜聯合報
新北板橋私幼餵藥案延燒,成藍綠政治攻防焦點。民進黨總統參選人、副總統賴清德批新北市政府動作慢,並呼籲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新北市長侯友宜盡速成立醫療團隊,保護孩子的健康。侯友宜昨天親上火線,重砲嗆賴清德「畫錯重點」,「賴清德說的我們早就在做了」。

賴清德說,這個事件的重點在孩子,「大家想一想,如果這些孩子是我們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孫子,那會有多難過,應該將心比心,這時候最重要的就是孩子的健康。」他強調,請侯友宜或新北市政府盡速成立醫療團隊,保護孩子的健康,還說「侯市長加油,一定要好好照顧小孩子。」

行政院長陳建仁也說,很多家長對新北市政府的處理有疑慮,希望侯友宜勇於負責、積極處理。民進黨立委羅致政、張宏陸、蘇巧慧等人昨也舉行記者會抨擊新北市府行政怠惰,危機處理失職失能,侯友宜與幼童家長座談時有「候用校長」做人牆保護侯友宜進場,根本是濫用資源。

侯友宜競選工作室和市府先後發布新聞稿回擊,批民進黨造謠抹黑、政治操作,要求賴清德要找回「醫者良心」;侯友宜也出席餵藥案說明會,強調新北市早已啟動專責醫院,不但有專科、小兒科、心理諮商科,還有很多醫師團隊一起為孩子們服務,「賴清德說的,我們早就在做了」,賴清德根本搞不清楚新北市府現階段作法。

侯友宜說,新北市府第一時間收到家長報案就介入,市府配合檢方調查,教育局也啟動行政調查委員會,配合檢方釐清真相,行政調查從未停歇,最重要的是藥物從何而來,必須檢方釐清才能讓家長安心。

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曾銘宗昨舉行記者會,要求檢調依法盡速調查,不要介入政治攻防,他說新北市府五月十五日已移送新北地檢署,到現在多久了,是故意拖延、讓事件在政治上發酵嗎?應盡速查明藥物來源,不要再拖了。黨團並已發函法務部,要求責成新北地檢署應維持行政中立,盡速調查及公布管制藥物來源及藥物屬性,讓全國所有家長安心,還無辜教保員公道。

法務部回應,不會介入個案偵查,但承辦檢察官會視所蒐得證據依法查辦。新北地檢署則發新聞稿表示,行政機關本於權責調查,屬行政權行使,新北檢不便評論;站在保護幼童安全立場,兼顧人權保障,嚴守偵查不公開,也請外界在完整證據呈現前勿揣測案情,給檢警純淨辦案空間。

新北檢強調,迄今有廿二名家長提告,幼童檢體檢驗部分屬於案件重要事項,偵辦之初即規畫檢驗程序,五月底已陸續採集十二名幼童毛髮送請權威機構鑑定,檢驗報告預計一至兩個月出爐,在報告出爐前,暫時不會傳喚其他人。

 
TOP
柯文哲到訪 蔣根煌5分鐘快閃
記者李成蔭/新北報導聯合報
民眾黨總統參選人、黨主席柯文哲昨到新北市拜會議長蔣根煌、國民黨前秘書長李乾龍,蔣僅坐不到五分鐘就離開趕高鐵到雲林;媒體問是否踩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新北市長侯友宜地盤兼拔樁?柯表示就是拜訪談台灣前途。

柯文哲昨由台北前副市長黃珊珊及黨籍新北市議員陳世軒陪同,赴新北市議會拜會國民黨籍蔣根煌及無黨團結聯盟黨團,下午轉往三重先嗇宮參拜,和董事長李乾龍會面。由於蔣、李都支持新北市長侯友宜參選總統,媒體質疑柯企圖拉攏親侯人士「拔樁」。

柯文哲說,不能講拉攏,議會拜訪是議會拜訪,宮廟每個人都可以去,不可能限制誰不可去,這些人都是政治上大老,成熟得很,不會這樣做。真要合作應事先溝通,政壇大老都有身段,就是拜會並聽對方說,本來就沒打算要談選舉。

蔣根煌說,沒有給柯吃「閉門羹」,柯是拜會無盟黨團,不是拜訪他;李乾龍說,還是希望藍白合,最重要的是政黨輪替,柯禮貌性拜會,自己一百多公斤,柯要拔樁大概也拔不動。李乾龍也轉述,柯私下說「這麼忠貞的國民黨員怎麼可能拔樁」。

侯友宜說,大家都是朋友,朋友間互相往來本來就很正常。

 
TOP
焦點新聞
砸錢買國際大獎 建築設計界亂象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聯合報
近期有設計師以「台灣唯一受邀參展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平行展」為名,向政府申請到近四百萬元高額補助後,遭踢爆參加的展與世界第一大建築展無關,此事件僅是近年建築設計界花大錢參加各種靠報名費賺錢的國外獎項或展覽,以「外銷轉內銷」後,製造「台灣之光」假象風氣下的冰山一角。

教育部以得國際獎項作為學校績效指標,教授憑指導學生得國際獎項累積升等積分,還有地方政府把公共工程拿國際獎項當KPI,再吸引媒體報導得國際建築、設計獎項的「台灣之光」,卻不管所謂的「國際大獎」,多只是某國的地方獎項,或僅靠報名費賺錢的買獎型獎項。但「創造台灣之光」風氣下,建築師、設計師、建築設計系所學生趨之若鶩。

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終身講座教授曾成德表示,國際間出現一種被業界稱為「付費獎」(paid award)或「虛榮獎」(vanity award)的獎項。這種獎項報名費驚人,但「報名即得獎」,參加者付費就能打造輝煌履歷、鍍金成「國際咖」,之前石虎設計師風波中便出現此類「國際大獎」。

建築評論者阮慶岳觀察,近十年台灣公共工程和學界吹起「拿國際大獎」的風氣,卻未搞清楚這些獎項的分量,認為只要是歐美日獎項,就屬國際大獎。但一個國際設計獎獎項繁多,加上學生獎項屬鼓勵性質,並不難拿。由於該獎項的報名費破萬,台灣每年報獎數量名列前茅,甚至促使該獎項來台灣設辦公室。

另一種創造台灣之光的招數為「打工者變設計者」。例如二○一二年倫敦奧運前,一位台灣建築師自稱是倫敦奧運主場館設計者,媒體爭相報導,驚動他的前公司Populous(原為HOK體育建築設計公司),來函要求下架相關報導,指這位「台灣之光」只是曾擔任該公司的建築師助理。

 
TOP
新聞眼/盲目追求台灣之光的惡性循環
本報記者陳宛茜聯合報
許多人都記得,倫敦奧運前,台灣一位游姓建築師自稱是奧運主場館的設計者、曾獲英國年度傑出建築師獎。「台灣之光」引發媒體爭相報導,連某位游姓政治人物都來「沾光」認親;奧運結束後,該建築師曾任職的公司一一去函媒體,指他僅擔任該公司建築師助理,當然未獲得建築師獎,要求下架報導並登更正啟事。

「台灣之光」反轉成「國際騙子」,但此事件後,仍有許多建築師、設計師憑膨風的履歷,從「助理變設計者」,登上媒體成為「台灣之光」,造成台灣「國際建築大師滿街跑」,反映台灣人盲目追求「台灣之光」,卻對國際一無所知,形成「愈邊緣愈需要台灣之光」的惡性循環。

正因台灣人太想要「世界看見台灣」,本土創作者必須走「國際路線」。曾拿下波隆納插畫大獎的插畫家說,設計界都知道台灣人「只重視國際獎項」,拿本土獎項一點用都沒有,他在成名前必須不斷參加國際獎項,等待有天「外銷轉內銷」。

「愈在地愈國際」才是真正的國際潮流,真正的「台灣之光」,應得到台灣人認同,綻放美麗光芒。期許台灣新世代建築師與設計人,都不再被「台灣之光」虛假光環所迷惑,踏實地在這塊土地上走自己的路。

 
TOP
梅雨今報到 一路下到端午前夕
記者周彥妤/台北報導聯合報
今年梅雨季的首波滯留鋒今天報到,未來一周,全台都有短延時強降雨或局部豪雨機率,尤其中南部為降雨熱區。周五至周六,鋒面在台灣上空,各地雨勢最明顯;下周日起,鋒面雖漸遠,但緊接著受西南風影響,預估降雨一路持續至下周四端午前夕。

中央氣象局預報員廖經翔指出,今、明兩天,鋒面在台灣南部至巴士海峽附近一帶建立,中部以北、宜蘭、花蓮可能仍有機會見到陽光露臉,降雨相對趨緩,南部地區則有短暫陣雨或雷雨。

 
TOP
高屏大雨 蔬菜搶收 價格恐上漲
記者古和純、張已□、王慧瑛、林海聯合報
高雄、屏東昨急降雨,農民搶收蔬菜,也擔憂葉菜後續出現水傷。高雄市梓官區農會供銷部主任劉振華指出,若梅雨鋒面來襲降雨量大影響採收,供應量下降,菜價恐有上漲趨勢;高雄市農業局副局長王正一說,葉菜類因降雨水傷供給減量,難免菜價上揚,但只會短期影響,蔬菜復耕菜價就能回穩。

今年梅雨季首波滯留鋒面今報到,各地有短延時強降雨或局部豪雨發生機率,中南部雨勢尤其明顯,周五至周六鋒面在台灣上空,降雨最為明顯。由於全台各地水情持續好轉,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昨宣布,即日起台中地區水情燈號由黃燈調整為水情正常,台南地區從減量供水橙燈調整為減壓供水黃燈,高雄地區則調整為水情提醒綠燈。相關管制措施可全部解除。

高屏昨雨勢不小,高雄部分道路積水造成交通壅塞,前鎮和祥街、和義街一帶一度積水50公分,住家淹水、家當泡水,居民苦不堪言。

高雄約300公頃蔬菜專區位於梓官區,昨累積雨量高達207.5毫米,農民憂葉菜水傷,一早就忙著搶收,劉振華說,還好昨採收入庫的葉菜類產量正常,水傷也不多。為防止雨災損失,高雄梓官區農會蔬菜集貨場先用真空預冷方式,將搶收蔬菜裝箱送進倉庫冷藏保鮮。

屏東也是雨勢不小,黃姓農民說,若大雨持續濺傷葉菜,恐衝擊產量,出現供不應求,市場價格勢必上漲。

縣府農業處長鄭永裕說,縣內目前以瓜果類為主,受低壓帶影響本周易有短延時強降雨,可能衝擊產量,現值芒果產季,大雨會提高病蟲害風險,不少果農忙著採收,尚未接獲災損消息。

九如鄉農會總幹事龔泰文說,九如瓜果類種植約100公頃,前陣子乾旱缺水,降雨如逢甘霖,但若雨勢持續幾周都很大,瓜果類恐歉收,將上漲到每斤60至70元。

「這幾天下雨,批發市場價格絕對上升。」黃姓農民說,昨降雨集中南部且為蔬菜產區,恐衝擊葉菜產量。

 
TOP
澳洲媒體議價法推手詹茲:新聞有價 須靠政府立法
記者郭崇倫、許珮絨/專訪聯合報
Google及Meta在數位廣告市場形成雙頭壟斷,加上AI應用逐漸廣泛,使新聞媒體與平台間的矛盾和利益之爭愈趨劇烈。曾協助澳洲多家媒體數位轉型、也是澳洲媒體議價法案重要推手的克里斯.詹茲(Chris Janz)將於六月廿八日來台參加世界新聞媒體年會,抵台前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強調「新聞有價」,唯有重視內容價值才能改善媒體環境、推動正向成長。

AI崛起 新聞更該付費

「新聞不是免費的。」詹茲說,任何依賴他人生產內容來為自己增值的企業或科技,都應該支付公平合理的授權費用,尤其是涉及AI的領域,因為這些模型仍須靠他人創建資料才能生成答案。

詹茲以澳洲經驗為例指出,若沒有政府介入干預,媒體和平台很難達成任何協議,需要有監管或立法來確保談判的公平性。澳洲在二○二一年通過「新聞媒體議價法」,要求數位平台為刊登澳洲產製的新聞內容付費,現在澳媒每年分享超過一﹒五億美元收入。他□,這些款項對媒體而言是重大挹注,更多資金支持有助新聞業成長及永續發展。

人工智慧浪潮掀起數位革命,詹茲直言不擔心記者被取代,「AI在編輯室中有其存在價值,但我們不能放棄挖掘新聞的藝術,以及講故事、向公眾提供資訊的能力,這些人性化特質是AI無法取代的。AI的運作還是建立在人類生產內容的基礎上。」

近十年來全球媒體龍頭相繼加入併購戰局,最經典的非紐約時報莫屬,造就大者恆大,引發意見多樣性消失的擔憂。詹茲認為,依賴廣告收入的數位媒體正面臨巨大挑戰,這種整合可能是必要的,但也不能忽視其他商業模式的存在,例如內容有價意識逐漸抬頭,訂閱制正在崛起。

付費訂閱 報導會更優質

詹茲□,付費訂閱會帶來更優質的新聞,因為媒體必須產出值得讀者掏錢且具有價值的內容,例如調查報導或原創性報導,這些內容是在其他地方找不到的。

他強調,世界已經發生了變化,媒體在二○二三年的經營方式不能再跟五年前一樣,必須在充滿競爭的環境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在媒體面臨信任危機的時代,詹茲堅信新聞仍是當代社會不可或缺的要素,「第四權對維持民主運作至關重要,如果沒有人監督位高權重的領袖和政治人物、對他們有更高標準要求,那麼壞事就會發生。」

對於年輕一代對傳統媒體的關注程度下降,詹茲坦言這已是全球趨勢,主因是社群媒體興起,平台上充斥許多由非專業人士製作、來源不明或未經事實查核的內容,意見和新聞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他說,媒體有責任了解人們為什麼會以這種方式消費新聞,並向他們證明可信來源的價值,以及正確獲取資訊的重要性。

 
TOP
政治新聞
全民國防應變手冊 今推新版
記者洪哲政/台北報導聯合報
共軍機艦挑釁我空海防力道持續加強,國防部今天將公布新版「全民國防應變手冊」,提供民眾戰時應變自保參考。

據了解,新版「全民國防應變手冊」內容可望包含民眾戰時應變要領。但軍方對手冊內容高度保密,將在今天國防部記者會公布,並說明國軍今年災害防救整備概況。

至於共軍近期藉由機艦實施鎖台南北封控的合練操演,有退將提醒,我方應注意共軍潛艦與長程導彈動向,這才是共軍封控海峽主力。

退將表示,共軍要封控台灣、台灣海峽、巴士海峽與宮古海峽「一島三峽」,機艦動員只是表徵;要穿出第一島鏈,主力不會是戰機、戰艦,因為機艦可能還沒到達預定空域、海域就被日美台菲擊退,尤其我國有密集防空與反艦飛彈,因此,我方要突破共軍封控,必須注意其各型導彈與潛艦動向。

 
TOP
社會新聞
放任陸客偷渡澎湖 海巡副所長被拔官
記者翁至成、張議晨/連線報導聯合報

一段影片近日在海巡內部瘋傳,有大陸網紅駕駛遊艇旅行,泊靠澎湖馬公時,無簽證下,海巡馬公商港林姓副所長卻大方讓這群「陸客」登島,還貼心提醒「要小心一點不要被抓到」。海巡署高層昨天震怒,火速將該名林姓副所長調離主管職務,依法檢討重懲。

據了解林姓副所長現年31歲,階級為上尉。該影片長達4分多鐘,只見林姓副所長態度就是要讓對方偷渡,誇口說「我們就互相啦」、「海關、移民署要過來要一段時間,他們很近,但他們很懶」,更自曝至今服務10年,要再做10年才能退休。

海巡署昨晚發布新聞稿指出,「聖克里斯多福籍AHA MOMENT」遊艇(1美籍、4陸籍)從中國泉州出港,預定前往日本沖繩,5月27日因避颱,獲准同意泊靠澎湖馬公第一漁港亞果碼頭,並經「CIQS」港口聯檢機制完成檢查手續,船員經主管機關告知未經許可不得登岸,該船6月5日上午8時30分離開亞果碼頭前往日本沖繩。

海巡署說,船員要上岸須向移民署申請,林姓副所長不當發言,立即調整為非主管職務,依法檢討重懲,同時追究相關人員行政責任,將持續加強同仁教育訓練,避免類似案件再發生。

 
TOP
經濟新聞
因淨零任務、台電財務不佳 電業自由化面臨跳票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聯合報
蔡政府二○一七年通過「電業法」修法,要求台電須於六至九年內推動「電業自由化」,將台電分割為發電、輸配電、售電三項事業,開放市場競爭。但經濟部及台電至今毫無動作,近期坦言,因新增二○五○淨零碳排任務,加上台電近年財務不佳,能否續推電業自由化要重新評估。

行政院前政務委員、現任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表示,歷任總統為解決台電獨大,傾向台電的「功能性分割」,例如輸配電成立獨立系統調度機構(ISO);蔡政府上任要求更徹底的「實質分割」,但最終只開放綠電,未同步開放火力發電及輸配電,做不到是「虎頭蛇尾」。

蔡政府二○一六年上任後,為解決台電壟斷電力市場,服務、效率難以提升,電價無法反映市價,在二○一七年修正「電業法」時納入分割法源,要求台電在二○一七年一月十一日新法上路後六年施行,得延長兩次,總計三年;換言之,台電須於二○二三年至二○二六年間完成分割。

不過,六年以來,台電分割進度「只聞樓梯響」,未看到更多動作;今年進入六年大限,台電在今年初默默申請並通過首次展延。

經濟部官員坦言,現在電力環境、趨勢與二○一七年時空背景大不同,台電分割面臨「功能」及「財務」兩大困境。能不能分割、台灣是否需要電業自由化,有必要回到立法院重新再討論才能有下一步決定。

官員表示,從功能面來看,蔡政府上任推動電業自由化,積極推動再生能源以及避免台電獨大。經過七年時間,台電確保國內穩定供電基本任務,也扶持國內再生能源發展;這兩年更為穩定國內物價,吸收電價漲幅,「確實是政策發展很好的夥伴」。

此外,去年政府宣布二○五○淨零碳排目標,這項新任務是當年推電業法修法始料未及,政府更須台電以國營事業角色扛起輔導或政策任務。

從財務面來看,台電近兩年吸收大量國際燃料成本,又穩定國內電價,累積虧損高達三○五八億元,以巨額負債拆分成三項事業,光是債務分配就會吵得不可開交。另外,未來還有核四認列虧損、強化電網及添購儲能設施所需支出。

台電表示,當年電業法修法有兩個目的,分別是「綠電先行,台電分割」,如今綠電業蓬勃發展,達到階段性目標。至於後續分割,過往全球電力市場趨勢是電業自由化,走向能源轉型及淨零轉型,但俄烏戰爭所引發的能源危機後,各國也都有調整。台電強調,對二○五○淨零轉型任務,台灣究竟需要什麼電業環境應有討論空間,並且客觀面對時空環境改變後審慎評估。

 
TOP
學者:電力不回歸市場 背離淨零轉型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聯合報
蔡政府二○一七年推動電業自由化,當時執政黨、電力自由派學者及環保團體支持。現在經濟部態度改變,電力學者表示,當年電業法修法經過朝野共識,政府理應依法行政,政府未盡力推動自由化,如今改口說窒礙難行不遵循市場機制,那麼回歸計畫經濟就好。

當年推動電力自由化,政府目標希望將發電、輸配電及售電自由化後,能透過導入企業加入,增加競爭改善效率及服務,例如讓業者投資興建電廠及電網,可以讓電價回歸市場機制,解放綠電交易市場,讓廠商容易購買綠電。

中華經濟研究院外聘研究員王京明說,當年耗時多年修法,就是為了結束台電壟斷市場情況;經過朝野共識通過,按理應依法執行,結果台電這麼多年並未大力落實,政府也沒有鞭策。

檢視過去幾年,王京明表示,政府推出輔助服務市場,卻沒有擴及到電能市場,連台積電都要自己找風電廠商談企業購售電合約(CPPA)買綠電,一般中小企業買綠電更難,不讓綠電、灰電回歸市場,才是真正背離淨零轉型。

王京明指出,當年美國、歐洲及日本等商會都直指台灣電力市場不夠透明,政府採購政策不明,如今自由化政策轉彎,政府要怎麼說服國外商會及國際組織?

【記者胡瑞玲/台北報導】蔡政府二○一七年推動電業自由化,如今政府態度改變,形同電業法跳票;環團批電業自由化不該與淨零碳排掛勾,更與台電財務無關,電業自由化能加速再生能源發展,應依原訂方向走。

媽媽氣候行動聯盟常務理事徐光蓉表示不能因台電財務狀況就阻擋台灣電力事業發展的道路,尤其電業自由化與台電財務不佳沒有任何關係。

徐光蓉指出,目前大眾只能單方面收到電力價格訊息,但若把不同發電形式分開比較,如傳統燃煤廠與民間電廠競標,大家就能有清楚的成本概念。核電雖無人能與其競標,但單獨出來,就能看出成本為何,民眾才能有所選擇,透過市場機制,也可慢慢淘汰汙染較嚴重的燃煤發電。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秘書長高如萍說,過去能源發電只有台電,現在有再生能源及民間發電業者,台電未來應扮演輸配送角色,電網也須分開。

高如萍表示,綜觀日韓美等,沒有一個國家只靠單一電力公司,「這是很可怕的事情」。她強調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要有競爭力才會進步。

 
TOP
兩岸新聞
習近平會卡斯楚 推動「中拉整體合作」
特派記者廖士鋒/北京報導聯合報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昨天在北京與宏都拉斯總統卡斯楚舉行會談,習強調,「一個中國原則」是雙方建交和發展雙邊關係的首要前提與政治基礎,相信宏方將不折不扣落到實處;中方願同包括宏都拉斯在內的拉美和加勒比國家一道,推動「中國—拉共體論壇」建設和「中拉整體合作」。

卡斯楚此行訪中,是宏都拉斯今年三月與中華民國斷交後,宏國總統首度訪問中國大陸。卡斯楚昨天並與習近平首度舉行兩國領導人會談。

據央視報導,習近平與卡斯楚會面後,雙方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宏都拉斯共和國聯合聲明」,其中聲稱,「宏方支持聯合國大會第二七五八號決議,重申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宏方堅定支持並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堅決反對任何有悖於這一原則的行為,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灣獨立』,堅定支持中國政府為實現國家統一所作的一切努力」。

習近平在與卡斯楚會面時稱,中方將堅定不移發展中宏友好關係,堅定支持宏都拉斯經濟社會發展。他強調,雙方要把牢正確方向,深化政治互信。「一個中國原則」是中宏建交和發展雙邊關係的首要前提和政治基礎。

就中宏雙邊合作,習近平稱,中方堅定支持宏方為維護國家主權獨立、促進發展、改善民生所作努力,支持宏方自主選擇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反對任何外部勢力干涉宏都拉斯內政。雙方以共建一帶一路為統領,促進共同發展。中方將積極推動宏方特色產品早日進入中國大陸市場,願同宏方盡早開啟商談自由貿易協定進程。

據央視報導,卡斯楚聲稱,宏方堅定支持並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堅定支持中國政府為實現國家統一所作的努力」。宏方堅信,與中方發展友好合作關係,將有助於宏方獲得更多、更好的發展機遇。宏方期待與中方加強貿易、投資、基礎設施、電信、能源、科技等領域合作。宏方願積極推動「拉共體」與中國關係發展。

會談後,兩人見證簽署共建一帶一路、質檢、經貿、農業、科技、文教等多項雙邊合作文件。大陸海關昨天也同步發布,中宏簽署養殖水產品檢驗檢疫等議定書,顯示宏國南美白對蝦得以出口大陸市場。

卡斯楚是在九日抵達上海,隔日轉赴北京,昨與習近平會面後,預計十四日結束訪問中國行程。

 
TOP
紐總理月底訪陸 籲助俄烏止戰
記者謝守真/綜合報導聯合報
紐西蘭總理希金斯(Chris Hipkins)昨天在內閣記者會上宣布,將於本月底率領貿易代表團訪問中國,目的地包括北京、天津和上海。他還就俄烏戰爭向北京喊話,「呼籲中國協助結束這場戰爭」。據紐西蘭媒體報導,希金斯將是自二○一九年疫情以來紐西蘭總理首次訪問中國,同時也是他上任後首度訪問北京。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昨天在記者會指出,大陸和紐西蘭互為重要合作夥伴,去年兩國共慶建交五十周年,明年將迎來中紐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十周年。中方願同紐方一道,保持高層交往,不斷增進互信,深化務實合作,推動中紐關係取得更大發展。但就希金斯具體訪問行程,汪僅說「目前沒有可以發布的消息」,歡迎保持關注。

據紐西蘭先驅報報導,希金斯表示,中紐貿易關係「極具韌性」。「我們需要支持其他產業,例如遊戲產業,主要目標之一是讓貿易產品多樣化。在疫情前,中國是紐西蘭最大的遊客市場。」

就紐中關係,希金斯指出,紐西蘭與北京保持著「強而有力」、「持續性」的對話。他認為紐西蘭與中國的關係是持續的過程,並不認為雙方在許多問題上的立場不一致,不論是在俄烏戰爭危機還是人權問題。路透報導,希金斯在回應關於中國與俄烏兩國關係的問題時說,紐西蘭的立場是反對戰爭,並形容俄烏戰爭非法且不公正,「呼籲中國協助結束這場戰爭」。

大陸目前仍是紐西蘭最大貿易夥伴和出口目的地,每年出口額約一二二點四四億美元。儘管紐西蘭是「五眼聯盟」成員之一,但紐西蘭對北京的態度向來較為溫和。而五眼聯盟長期以美國為首,成員國除了紐西蘭、美國,還有澳洲、加拿大和英國。

 
TOP
國際新聞
日福島核汙水 恐本月排海
記者雷光涵、陳政錄、謝守真、編譯聯合報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儲存巨量受輻射汙染的「核汙水」將稀釋後排放入海。日本放送協會(NHK)十二日報導,該核電廠所屬的東京電力公司自同日起,試運轉放流設備,可能提前於本月開始排海。鄰近日本的中國大陸、南韓等國家對日本核汙水入海將汙染海洋感到極度憂心,並相繼抗議。我原能會派遣專家赴日考察,將在本周回國。我環保團體多主張,反對日本排放核汙水。

東電在廠區存放高濃度放射性物質的輻射汙染水,日方稱為「處理水」,用多核種除去設備處理。但日本的技術,並無法除去具有放射性的氚,所以要用海水稀釋再排放入海。

兩周試運轉,將用普通水代替核汙水,確認它能否進入稀釋設備,通過一公里長的海底隧道入海,以及有狀況發生時,有沒有辦法立刻阻斷水流。

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自五月廿九日至六月二日訪問福島,最後一次考察排放設施。IAEA最終報告預計本月底前公布,若認定稀釋後的水對環境沒影響,最快本月會開始放流。

南韓外長官朴振十二日提到,若福島核汙水安全性得不到驗證,韓方將反對排海。他在國會答詢時說,維護國民健康和安全是首要課題,因此將向日方明確表明核汙水未經安全驗證不得入海立場。議員追問是否就此問題和中國大陸、菲律賓等鄰國協商,朴振說,若中方與韓方立場一致,韓方願就此問題與中方進行討論。

和南韓總統尹錫悅同屬保守派的執政黨「國民力量」大邱廣域市(相當於直轄市)市長洪準杓十一日在「臉書」發文表明,若日本不顧周邊國家反對排放,日本的漁產品恐難以出口海外,自己也沒好處。

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十二日表示,日方這種為了本國私利損害全人類共同利益的做法,說服不了國內外民眾,只會令日本蒙羞,使周邊國家和太平洋島國的民眾受害,讓日本進一步失信於國際社會。

汪文斌說,有關日方向海洋排放核汙染水的單方面決定,多次表明了中方反對的立場。汪再次強調,日方不應出於一己私利,而要讓國際社會來承擔整個海洋受到汙染破壞的代價,這是極其自私和不負責任的行為。香港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明,只要日本排放,香港必定會禁止日本高風險地區食品進口,涵蓋地方可能比二○一一年福島核災初期還要擴大。

 
TOP
蘇格蘭前首席大臣 涉吞蘇獨資金
國際中心、編譯茅毅/綜合報導聯合報
蘇格蘭前首席大臣施特金(Nicola Sturgeon)十一日由於涉及針對「蘇格蘭民族黨」(SNP)財務不法行為的案件,以嫌疑人身分被捕,但她堅稱並無不法。蘇格蘭警方表示,她同日獲釋,靜候進一步調查。分析家認為,這不僅打擊施特金本人,同時重創SNP及「蘇獨」運動。

蘇格蘭警方正調查蘇格蘭獨立運動人士於二○一七年募得的六十多萬英鎊(超過二三七八萬台幣)資金去向。這筆獻金應該用於推動蘇獨事務,卻從該黨帳戶消失。外媒四月曾報導,施特金的五十八歲丈夫穆瑞爾(Peter Murrell)已因SNP的政黨資金調查案被捕。

蘇格蘭警方對施特金進行約七小時之久的偵訊,是針對SNP財務狀況調查的一環。她獲釋後推文聲明,「自己雖未犯法,卻處於如此處境,令人震驚又苦惱」。她並強調,自己永遠不會做任何傷害本黨或國家之事。

五十二歲的施特金曾領導蘇格蘭自治政府逾八年。她指稱,鑑於偵查不公開,能夠透露的有限。但她仍堅稱「無罪推定是我在法律上有權享有的,我毫無疑問知道自己真的無辜」。

英國「金融時報」十一日報導,施特金被捕的相關危機,吞噬主張蘇獨的SNP,已淪為她「最糟糕的噩夢」。不僅重創蘇格蘭近幾十年來最具影響力政治家之一的施特金個人聲譽,亦對SNP推動蘇格蘭從英國獨立的志業造成打擊。

施特金積極爭取蘇獨,當多數蘇格蘭人希望留在歐盟時,英國政府卻於二○一六年啟動脫歐,也促使她要求舉行第二次蘇獨公投,卻先後遭保守黨時任英國首相的梅伊與強生拒絕。

蘇格蘭「格拉斯哥克里多尼亞大學」(GCU)教授哈桑 (Gerry Hassan)表示,施特金被捕調查儼然是SNP的「分水嶺時刻」。

自二○○七年取得蘇格蘭自治政府的執政權以來,該黨愈來愈視其支持者的力挺為「理所當然」。

 
TOP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