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預料將在今年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這一轉變代表歐美日韓數十年來支配汽車市場的時代已告落幕。然而,大陸崛起的背後潛藏國內汽車業深層結構問題,且大有顛覆全球汽車市場穩定之勢。據穆迪估計,大陸汽車年出口量已先後在2021年和2022年超過南韓和德國,今年則將超越日本。
不過,英國金融時報指出,於大陸的汽車工廠生產和當地需求之間嚴重失衡。原因出在業者錯估三個關鍵趨勢:內燃機汽車銷售會急劇下滑、電動車日益普及,以及共享制隨大陸人口都市化興起,將降低私人擁車需求。
多年來工業政策支持加上民間投資確實提高大陸在汽車產業競爭力,但也導致全國各地汽車產量嚴重過剩。
Automobility顧問公司創辦人、前克萊斯勒中國區負責人Bill Russo估計,有2,500萬輛汽車擱在庫存。
產能過剩問題衝擊奇瑞、上汽、比亞迪、吉利和長安在內的本地業者。分析師指出,特斯拉、福特、日產和現代在內的外國業者也正在調整在中國大陸產線,轉為主打外銷市場。
今年截至7月大陸已出口280萬輛汽車,其中包括180萬輛汽油車,較去年同期成長74%,這反映更多國內消費者選擇電動車和中古車。
現代汽車堪稱傳統汽車大廠在大陸深受其苦的代表。現代在大陸擁有四座工廠,目前其中兩座用於出口,另外兩座準備賣掉。
南韓汽車科技研究所顧問Lee Hang-koo說:「問題是,在中國生產的車能賣到哪裡呢?現代在印度、越南、印尼、巴西都已有工廠。」他表示,由於大陸廠產能利用率低,近年來虧損激增,且很難透過出口賺錢,因為大部分生產的車輛是汽油車。
分析師預料大陸未來幾年仍將保持領先地位。艾睿鉑(AlixPartners)預測,大陸汽車海外銷量到2030年將達900萬輛,占全球30%。
據Automobility統計,大陸汽車出口主要銷往歐洲和亞洲的發展中國家,受到制裁的俄羅斯是今年最大的出口國,吉利的繽越(Coolray)是其中熱門車款,售價約140萬盧布(14,000美元)。
特斯拉已從上海廠向歐洲出口電動車,大約五分之一在歐洲出售的電動車是Made in China。
比亞迪則率大陸電動車打入已開發市場。據比亞迪創辦人和董事長王傳福的簡報,比亞迪「有信心」實現明年40萬輛出口銷售目標,這將是今年預測的兩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