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央行資料,截至去年11月國人存款總額高達16兆7600多億台幣(註:以全體銀行新台幣活期儲蓄存款與定期存續存款加總),比起2015年底整整又增加了4500多億元。
對未來沒安全感
其中超額儲蓄(儲蓄減投資)就高達2.6兆以上,超額儲蓄率近15%,創下29年來新高,顯示民眾對未來充滿不安,不敢消費也不敢投資。
然而目前銀行的利率水準是2010年以來最低,1年期銀行定存利率僅1.1%不到,但通膨已來到1.7%(註:2016年12月台灣CPI為1.7%),加上今年開年以來因為勞工「一例一休」開始實施,許多商品與服務跟著調漲,這表示民眾以為安全的銀行存款,其實購買力還是在持續縮水中。
民眾不敢消費意味大家對未來的不確定感,不敢投資則往往是怕賠錢。當然大家都知道投資一定會有風險,然而許多時候投資人以為的風險,其實只是來自於對商品不了解所產生的恐懼,投資人只要願意多了解一下商品的屬性,用對方法,就可以大幅將風險降低。像筆者在本刊第1000期介紹過的債券型基金就是滿安全的投資標的。
債券基金獲利迷人
以2016年而言,各類債券指數全部都是上漲;以實際基金績效來看,前10類表現最好的債券型基金類別,組別報酬率都在8%以上,最好的甚至可超過30%,表現完全不輸股票型商品。
若再將時間拉長來觀察,不管是3年、5年或10年,平均年化報酬率也至少是銀行定存的2∼3倍以上。國人最喜歡買的高收益債與新興市場債,不論是長短天期,績效都可以穩定在組別前10名,顯示即使有短期回檔的風險,但只要時間拉長一點,一樣可以有不錯的報酬率。
有些投資人可能會覺得挑基金學問很大,那在此跟大家介紹更簡單的投資標的「買單一債券」。買單一債券所要知道的訊息相對簡單多了,投資人只要了解發行機構的信用好不好,利率是多少,多久到期等主要資訊就夠了,比買賣股票更容易的多。
在國內要買單一債券大致有3個管道:
一、是櫃買中心的債券交易平台。
二、是銀行的債券部門。
三、是透過「複委託」買國外債券。
債券交易類似股票
櫃買中心的債券交易平台就類似股票市場,各種交易資訊都是公開的,有興趣的投資人可以透過證券經紀商就可以買賣各種債券。
銀行的債券部門是各家銀行自行承銷或代銷的債券,交易資訊可能較為不透明,但種類可能更多樣性。複委託能買到的國外債券自然就更多了,只是交易成本會較高些。
附表中,讀者可看到許多知名機構所發行的債券,大體上投資債券並不用擔心違約問題,利率又比銀行的定存好一些,又有各種幣別可供選擇,投資時比較需要擔心的則是流動性問題。
國內債券市場交易向來冷清,想投資最好要有必須抱到到期的心理準備。若是投資國外債券市場則不需擔心流動性風險,歐、美等先進國家債市交易比股市還熱絡,除非是真的非常冷門的標的,否則不需擔心買了賣不掉。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商業周刊》2017/1/13 No.1023】想了解更多,請洽02-276608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