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5日 星期日

國發會 推進2030減碳目標


【台灣光華電子報】讓你深入了解台灣社會,兼具國際觀與本土思維深度報導,為你呈現另一種閱讀台灣的方式。 【寫真生活Snap電子報】介紹網友們精彩攝影作品及生活資訊影像情報,快藉由此份報來看你不曾發現的風景!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2/12/26 第551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國發會 推進2030減碳目標
記者余弦妙、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發會預計本周三(28日)公布「2050淨零路徑規劃」12項關鍵戰略執行方案,其中,備受矚目的是我國2030減碳目標將更精進;據悉,我國2030年減碳目標至少上升10個百分點,達到減碳30%的目標。

我國原訂減排目標是以2005年為基準年,當年排碳量為268百萬噸,2020年減碳2%,2025年減碳10%,2030年減碳20%,但因應國際上2050淨零排放的終極目標,2030年的階段性目標勢將更精進。

據了解,在藉由全力發展再生能源,運具電動化、無碳化,節能及儲能後,我國2030年的減碳目標將上升到30%,整體投入總經費將近9,000億元。

國發會在今年3月30日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除了提出「12項關鍵戰略」的具體行動方案外,更揭示「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等四大轉型,及「科技研發」、「氣候法制」二大治理基礎。當預估投入總經費約8,800億元,預算來源包括國營事業4,400億元、新增計畫3,200億元、既有規劃1,200億元。

不過,先前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提出2030年減碳目標應達43%,而其他世界各國都已訂出高於此標準的目標,反觀台灣仍是低於聯合國的目標。台灣目前的2030減碳目標只訂出20%,與聯合國的標準差距頗大,因此,環保署表示將會把這項目標往上提升。據了解,我國2030年減碳目標將至少達到30%。

其中,我國減碳最大的能量來源將出自再生能源,根據環保署的預估,離岸風電2030年減碳量可達2,465萬噸;太陽光電2023年減碳量達1,945萬噸;另外,也將積極發展氫能,將與主要氫能生產國家合作,拓展進口氫能供應來源,建構氫能產輸儲基礎,包含國際供應鏈、液氫接收站及輸儲設施,取得長期且穩定供應的氫氣,預計減碳量達422噸至1.2萬噸;地熱發電、生質能及海洋能也分別能減碳18萬至62萬噸、218萬至400萬噸、0.013萬至0.13萬噸。

延伸閱讀》

為達成2030減碳目標 環署推節能七大策略

政府提高減碳目標 太陽能、風電商機爆發

 
為達成2030減碳目標 環署推節能七大策略
記者余弦妙/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為達成台灣2030減碳目標,政府除了積極發展再生能源外,也將從節能、碳捕捉利用及封存著手,像是電力業、石化業、鋼鐵業等大型固定排放源導入CCUS技術,達到商業化應用;服務業則推動照明100%改採LED燈等;環保署也將積極推動「資源循環零廢棄」輔導產業進行回收循環。

隨著世界各國都在努力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台灣也努力跟上國際潮流,據環保署規劃,除了發展再生能源,產業面更將積極推動節能計畫,將擬定七大推動策略就工業、商業、住宅、運具、科技五大領域推動節能工作,包括在製造業導入高效率低碳製程設備;服務業100%採用LED燈;冷氣機、電冰箱能源標準(MEPS)提升至3級基準;整體新車能效提升30%等。預計光是「節能」一項戰略,2030將可減碳20.5百萬公噸。

環保署也將在電力、石化、鋼鐵等大型固定排放源,導入碳捕捉、利用及封存(CCUS)技術,達到商業化應用;建立評估指引及管理機制,加速CCUS建置,大幅減低碳排,維持產業外銷競爭力;推動CCS試驗計畫實證、監測與運維技術開發,建立CCS服務新產業價值鏈等。

 
政府提高減碳目標 太陽能、風電商機爆發
記者朱曼寧、陳昱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我國2030年減碳目標可能至少上升10個百分點、達30%,太陽能、風電等再生能源擔綱要角,並為重電廠商帶來新氣象。政策利多加持下,聯合再生(3576)、元晶、茂迪、中興電、士電等業者喜迎內需市場大爆發商機。

國內太陽能業者均高喊,若政府提高減碳目標,不僅符合國際趨勢,也將加速國內太陽能光電建置速度。

聯合再生董事長洪傳獻認為,明年全球太陽能市場至少成長三成至五成,台灣內需市場也會持續增長,該公司目標國內市占率站穩四成,並積極參與各種標案,衝刺業績。

元晶也看好後續訂單強強滾,因應客戶強勁需求,將啟動新一輪擴產,預計明年中將增設第三條大尺寸M10模組產線,產能可增加達500MW(百萬瓦),搶攻商機。

另一方面,法人指出,全球以2050淨零碳排為目標,台灣跟上相關腳步,對重電產業而言,也衍生出從發電、輸電到配電計畫的器材需求商機,以及電力電網系統的整合升級商機。

中興電在氫能應用領域技術上,領先政府與業界發展,氫能產品線亦布局完備,其中,華亞園區配置系統組裝線和氫能產線,預計明年第1季底投產,可提升生產效益。

 
博客來勞資爭議…僱傭或承攬 學者:非資方說了算
記者巫其倫、林海/台北報導聯合報
網路書店龍頭博客來爆出對清潔工「假承攬真僱傭」的勞資爭議,儘管雙方已達成和解,但勞動部將主動調查,這起個案也引發民眾關注,人力銀行業者表示,民眾可從三大面向檢視,包括有無勞健保、有無固定上下班時間,以及是否有年度考績給獎金等,若都符合就屬於正常的僱傭契約。

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則說,民眾應徵工作時就要問清楚是僱傭還是承攬,此外,這不是資方講了就算,只要公司主管有直接的指揮監督與獎懲的權力,就屬於僱傭關係。

近年許多人從事短期、自由工作,例如直播主、美食外送、網路寫手等,這類自由工作者多屬於承攬,和一般勞工工作方式、領取報酬方式都不同,不適用勞基法。反之,若與公司約定好每月薪水、需進公司打卡,並接受主管監督,則屬於僱傭契約。

該如何判斷契約類型,人力銀行業者說,最簡單的是從三大面向檢視,第一是有無勞健保,勞方除了可問雇主是否為僱傭或承攬,也可在到職後前往健保局、勞保局確認投保紀錄是否生效;第二是檢視有無正常打卡上下班時間,若有異常可向公司詢問工作契約內容;第三是有無打年度考績,例如季度、每年績效等,若公司打考績卻無勞健保,通常就有問題,恐怕是承攬而非僱傭契約。

辛炳隆則說,承攬與僱傭的勞動權益有相當大的落差,的確有不少企業主為了規避人事費用而選擇用承攬的方式找員工,承攬簽署的是商業合約,不受勞動法規保障,也沒有勞健保。「但若為了保障承攬者權利,而將承攬全面認定為僱傭,法令上不見得站得住腳,因此應該要有另一套機制。」

辛炳隆指出,個人可以用自然人身分加保勞健保,就不用透過職業工會,一來省去麻煩,二來若透過職業工會加保,還必須以全時基本薪資計算;有些外送員一星期只工作兩天,保費可能比收入還多,因此用一般的方式計算是不合理的。

勞工若到職一段時間才有疑慮,其實也有補救措施,人力銀行表示,勞工可先詢問公司人力資源部門,若確認是承攬契約,且公司不願改成僱傭契約,就不可要求員工上班打卡,事情做完就可下班;若仍有疑慮,也可找勞工局,請政府部門出來仲裁最有公信力。

 
台幣貶值 今年跌幅近一成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2022年匯市將於周五(30日)封關。回顧上周五,新台幣匯率收在30.712元,今年累計貶值3.022元,幅度接近10%,創亞洲金融風暴以來最大紀錄。匯銀主管指出,2022年新台幣匯率有機會以30字頭價位封關,估計到周五封關日,新台幣匯率全年貶幅會在一成附近,為25年來最大。

新台幣匯率上周五收在30.712元,以去年底新台幣匯率封關價27.69元計算,今年累計貶值9.84%,為1998年以來的最大貶幅。央行資料顯示,1997年因適逢亞洲金融風暴,新台幣匯率自前一年底的27.491元滑落至32.638元,一年內貶值5.15元,全年貶幅高達15.77%。

展望2023年主要貨幣走勢,UBS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預估,美國通膨壓力緩解意味著聯準會的緊縮周期接近尾聲,終端利率的路徑明朗化令美元潛在上行空間減少。另外,中國大陸加快重新開放的步調,為美國以外地區經濟增長帶來支援,易導致美元承壓。因此,瑞銀估計美元短期升值的潛力下降,較長期的下行空間增加,不建議新建美元多頭部位。

瑞銀表示,由於美國通膨還未下降到5%,不清楚能否重返聯準會的2%目標。儘管如此,瑞銀仍研判美元長期會走軟,主要是聯準會較早啟動升息周期,也可能成為首批開始降息的央行之一。其次,其他主要貨幣過去幾年跑輸美元,但此趨勢難以永久延續。瑞銀認為,美元到明年底將會小幅貶值,其餘貨幣對美元將有機會反彈。

回顧上周五,市場對美國聯準會的升息憂慮再起,國內股匯雙挫,新台幣匯率終止連三升,終場貶3.2分、收30.712元,總成交量為13.16億美元。

匯銀主管指出,熱錢撤出使台股重挫,新台幣匯率也偏弱整理,不過時序接近年底,為出口商傳統拋匯旺季,加上中央銀行也頻頻進場賣匯阻貶,新台幣匯率終場僅小幅貶值,收在30.73元。預料本周,新台幣匯率將維持30.5~31元區間盤整。

 
國際財經要聞
歐洲電價飆漲 電動車充電可能比汽油貴
編譯陳曉慈/即時報導聯合報
俄烏戰爭影響,歐洲近來能源價格不斷飆升,導致電動車充電成本跟著高漲。華爾街日報報導,在行駛同樣距離的情況下,某些電動車在歐洲的用電成本恐怕高於汽車燃油花費。

經濟學家估計,歐洲能源價格上漲恐將持續數年,歐洲各國政府近年又逐步取消購買電動車的補助,兩相加乘下可能會打擊歐陸電動車市場,並威脅該區減碳目標,剛投資大量金錢、起步轉型電動車的歐陸車輛製造商也將更難回本。

一名特斯拉車主在產業論壇上表示,特斯拉今年已數次提高德國超級充電站的價格,9月曾漲至每度電0.71歐元(約台幣23元)高峰。以此電價計算,要讓特斯拉Model 3跑100英里,在德國超級充電站需花費18.46歐元(約台幣604元)。相較之下,駕駛馬力相當的本田Civic四門車款跑同樣里程,只需支付18.31歐元(約台幣599元)油錢。

德國特斯拉超級充電站目前充電價格已略為調降。報導也指出,超級充電站是最貴的電動車充電方式。若在家充電,電費還是比油錢便宜。

 
美國會下個戰場…舉債上限
編譯易起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國會在通過1.65兆美元的支出法案,把聯邦政府局部關門危機延到明年9月之後,如今正準備迎接未來幾個月的更大規模爭鬥:提高聯邦政府的舉債上限。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國會即將進入分治時期,共和黨將於明年1月掌控眾議院,民主黨保有參議院的過半席次優勢。共和黨籍的眾議院少數黨領袖麥卡錫和其他同黨議員已表示,將運用提高舉債上限的表決,強迫民主黨削減支出。美國總統拜登和民主黨的國會議員則堅決表示,不會屈於共和黨員的壓力刪減預算。

這場紛爭將可能在明年進入「膽小鬼賽局」,比誰先退讓,但爭端若未解決,可能會撼動全球市場。美國國會須定期提高舉債上限,允許財政部發行更多公債,償還現有債券,否則財政部須採取緊急舉措因應,例如暫時停發聯邦雇員薪資或延後償息,而延後償息可能構成違約。

2011年時,兩黨的舉債上限惡鬥拖累美股暴跌,促使標準普爾公司首次調降美國的信用評等。

 
疫苗股躍投資新寵
編譯洪啟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巴隆金融周刊報導(Barron's)報導,在新冠肺炎疫情讓華爾街投資人意識到投資疫苗類股有利可圖後,明年疫苗市場可望擴大,除了新冠疫苗將首度在商業市場銷售,還將有首款針對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的疫苗,也可能推出首款mRNA流感疫苗。

在新冠疫情爆發前,投資人對疫苗事業興趣缺缺,因為四大疫苗製造商者已稱霸西方市場,洗牌的機率似乎很小。健康照護類股策略師霍茲說:「新冠疫情前,華爾街不重視疫苗題材。隨著製藥業者過去三年靠新冠疫苗賺到錢,這個題材重返投資雷達。」

明年起,新冠疫苗將在美國進入商業市場,不再全由聯邦政府埋單。輝瑞已表示,商用新冠疫苗每位成人劑量預料將收費110~130美元,莫德納已討論64~100美元的價格區間,都遠高於目前賣給美國政府的費用,輝瑞升級版新冠疫苗向美國政府收取的費用約為30美元,莫德納為約26美元。

輝瑞和葛蘭素史克(GSK)也都已各自公布令人印象深刻的RSV疫苗三期試驗數據,預料將先上市。莫德納和嬌生(J&J)等業者也正努力研發。輝瑞12月初預估,其RSV疫苗2027年的年營收有望超過20億美元。

 
比嬰兒潮世代早了12年 美Z世代想59歲退休
編譯洪啟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最新調查顯示,美國最年輕的成人族群Z世代所設定的退休年齡目標是59歲,比嬰兒潮世代的71歲整整早了12年。

美國西北互助保險公司在調查2,381名美國18歲以上成人後發現,18~25歲的美國Z世代族群預估的退休年齡中位數為59歲,這群人對自身職涯和達成財務安全能力的信心最高。相較下,千禧世代預期要在61歲退休,X世代是65歲,嬰兒潮世代則為71歲。

調查指出,Z世代雖期盼提早退休,但工作的主要動力不是金錢,64%認為成就感更重要,只有36%認為上班是為了賺錢。

調查顯示,Z世代最有可能在新冠疫情期間累積儲蓄,並且開始和理財顧問合作。在疫情期間,70%的Z世代成員儲蓄增加,29%受訪者在疫情前沒有任何理財顧問,但這群人都已經開始和理財顧問合作。

西北互助執行副總裁兼客戶長(COO)米契爾說,看到最年輕世代的成年人願意規劃並設定更高的自我要求,令人歡欣鼓舞。

調查也發現,X世代對前景最悲觀,僅43%認為自己能在有需要時獲得社會保障,分別低於千禧世代的52%、Z世代的55%,以及嬰兒潮和沉默世代的70%。

 
歐洲新興股市 可撿便宜
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股市、債市大跌的2022年終於即將結束,策略師建議,把希望寄託在2023年的美股投資人,或許可考慮把眼光移往海外市場。

巴隆金融周刊(Barron's)報導,今年來全球股市已跌18%,標普500則跌20%,部分策略師認為海外股市的動能將延續到2023年。相對於美國股市,歐洲和新興股市較便宜,而且各國貨幣政策和經濟背景不同,加上美國投資人對海外資產的配置不多,國際股市明年的表現有望相對亮眼,尤其是美元在接下來幾個月若走軟,對國際股市更有利。

先鋒(Vanguard)策略師估計,未來十年已開發市場的年化報酬率為7.2%~9.2%,新興市場為7%~9%,但美股僅5%~6.7%。美股的逆風包括價格偏貴、人力成本增加、經濟衰退的機率提高。

因此,先鋒的策略師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首次認為新興市場有吸引力,但新興市場短期仍有風險,包括美元走強、全球經濟可能衰退及地緣政治緊張。不過,先鋒的策略師認為,對國際股市不利的說法似乎有些過了頭,此外新興市場升息速度放慢,美國利率上升較快。

巴隆的調查顯示,多數經濟學家預期美國明年經濟將表現低迷或負成長,物價升速會顯著減緩,但核心通膨可能會保持在2%目標之上,迫使Fed到年底前都將利率維持在高檔。

Gavekal研究公司共同創辦人蓋夫和凱爾茲基認為,下個牛市會出現在亞洲和新興市場,預測聯準會(Fed)明年將停止升息,不過通膨會比預期更難控制。在Fed停手後,美元可能走軟,形同為國際市場開了一扇門,屆時中國大陸應可開始見到疫後解封的效應。

 
投資大戶重新擁抱債券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全球債券今年來遭遇沉重賣壓,價格跌到多年來最吸引人的水準,正使全球投資大戶重新鍾情債券,基金經理人偏好債券的程度甚於其他資產,為金融海嘯以來首見。

一項評估全球固定收益資產的廣泛指標今年來已下跌15%,表現是1990年以來最遜,但也已跌到多年來最吸引人的水準。10月時彭博全球整體債券指數的殖利率一度上升到4%,為2008年來最高,也遠高於年初的1.3%。

美國銀行(BofA)全球基金經理人12月調查月報顯示,相較於其他資產,投資機構的資產組合都正在加碼債券,是2009年來首見。經理人也普遍認為,債券重新成為投資組合中的平衡工具,特別是針對股票等高風險資產。

EPFR機構的數據也顯示,債券基金於9、10月出現資金淨流出後,11月又轉為淨流入。一些經理人買進歐洲的投資級公司債,因為殖利率比股票收益率還高,且買進這類高品質公司債能夠使投資人安渡經濟衰退的風險,因為篤定能收回本金。

儘管美國通膨已開始下降,使債券殖利率近來溫和回降,但即使通膨再度回升,目前的殖利率仍足以吸引投資人進駐。同時公司債與公債的殖利率差距持續擴大,也使公司債受到歡迎,投資機構認為,這是許久未見的進場佳點。品浩也表示,目前是持有投資級債券的難得時機。

貝萊德等投資大戶較為審慎。以往在經濟衰退時加碼債券,是因為避險需要,以及央行此時會降低利率以刺激經濟,但若在經濟滑坡時通膨仍然居高,則央行可能不得不維持高利率。通膨雖然降溫,但距離央行的目標還很遠。

 
要聞
美元指數升幅縮減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回顧2022年主要貨幣走勢,受到美國「暴力升息」影響,美元指數一枝獨秀、非美貨幣走勢全盤皆墨;不過,隨著美元升息循環接近尾聲,美元出現從高點回落跡象,截至上周五(23日)為止,美元指數今年累計升幅已從過去的近兩成,縮減至8.91%,顯示美元高點已過。

中央銀行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新台幣匯率累計貶幅9.84%,超前台灣主要貿易對手國貨幣韓元的7.18%;至於人民幣,今年累計貶幅為8.68%,居於新台幣與韓元之間,僅星元逆勢對美元升值0.38%。

2022年持續淪為「最弱亞幣」的日圓,近期大舉反彈,今年兌美元匯率的貶幅也自先前的逾兩成,進一步縮減至13.14%。

日圓匯價在今年底上演「絕地大反攻」,主要是12月20日日本央行(BoJ)貨幣政策會議決議擴大殖利率曲線調控(YCC)波動區間至上下各0.5%(亦即0%±0.5%),引發全球金融市場震盪;日圓升值、全球債券殖利率上升,導致亞太地區股市跟著日股重挫。在日本央行貨幣政策可能轉向緊縮的預期下,日圓匯率立刻強力反彈3%。

 
霸菱聯貸案 銀行分散授信避風險
記者陳怡慈/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私募基金霸菱亞洲旗下Betaine B.V.高達7.55億美元的併購融資增貸案,13家台資銀行參與金額高達56.6%,成為國際聯貸市場罕見現象。不怕營運不順後沒錢還嗎?

民營銀行高階主管昨(25)日表示,美元利率驟升、企業還款能力受到關注,加上國際景氣下行,銀行授信自然轉趨審慎。併購融資的利潤較高,面對高額利潤,又要兼顧風險,銀行的因應之道,說穿了,就是「分散、分散再分散」。

Betaine B.V.是私募基金霸菱亞洲VIII LP的子公司,Betaine透過百分百持有的子公司,收購印度HGS集團旗下醫療保健事業,這項美元聯貸案,加碼幅度高達4個百分點,5年期的案子,借款利率超過8%,代表霸菱每年要有本事從投資案中賺取至少雙位數的報酬。

此案擔保品為借款戶持有的股票與銀行存款,台資銀行有能力到印度、菲律賓、美國、牙買加等地做徵信嗎?民營銀行主管昨(25)日聞訊後苦笑,坦言很難,只能靠保管行□豐銀行(HSBC)多費心、多把關。

該主管說,對此案,老實講,該行是當成「無擔保授信」在看待,實際控管措施為,參貸金額不要太高,如此就算踩雷,因為同業都做了、自家金額也沒太多,比較能夠交代得過去。

 
和泰引進新旗艦車 攻高階市場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無畏晶片荒,和泰車(2207)導入新車搶市。和泰車透露,下季即將導入TOYOTA旗艦車款CROWN,該車款為首度導入台灣市場,預期將衝擊進口車市、改寫市場版圖。

因為晶片荒問題難解,業界指出,明年一整年供車都很難恢復正常,但和泰車五十積極導入新車款搶攻高階車款市場,顯見其企圖心。

TOYOTA旗艦車系CROWN將在明年第1季首次在台導入,首款CROSSOVER即將在台上市,為台灣車市投下震撼彈,勢必再改寫汽車市場的版圖。

TOYOTA雖然以大眾車款為主力,但品牌產品愈趨多元化,一方面積極引進性能車款,包括GR 86、GR YARIS都成功引起話題,並吸引一眾追求性能車的消費族群。不過,原本今年底將導入台灣市場的CROWN CROSSOVER車款,將推遲到明年第1季發表。

據悉,CROWN車系被日本人譽為「一生要擁有一次的車款」,規格屬於高階進口車,但價格卻可能吃到德系豪華車市場。對於TOYOTA的擁戴者而言,極具吸引力。CROWN車系在日本原本即是屬於高階的旗艦車款,以往並未引進台灣市場。在豐田社長豐田章男宣布CROWN車系成為全球戰略車之後,CROWN地位更加重要。

日本豐田將開賣的CROSSOVER車款因符合台灣市場需求,業界預期導入CROWN將帶動和泰車的新車銷售,並將改寫市場版圖。

 
國光、東洋 流感疫苗出貨增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亞洲流感疫情嚴重,外電報導,大陸情況更不容樂觀,業內人士認為,國光生技(4142)、東洋藥品供應的流感疫苗出貨都有成長,其中,國光生技因擁有大陸流感疫苗藥證,出貨更受期待。

展望明年,東洋自澳洲引進的幼童流感疫苗有機會在明年首季正式取證;高端疫苗也有機會明年起加入流感疫苗市場戰局。

國際期刊《Nature》今年年中資料顯示,今年冬天可能遭新冠病毒與流感病毒雙疫情衝擊,施打流感疫苗可以增加36%保護力、重症率可以降低89%。衛福部疾管署則估計今年流感感染數上看400萬人。

受到流感疫情升溫影響,國光上半年原本獲得的公費流感得標劑量約327萬劑,疾管署為了防止「雙疫」夾擊,又再向國光追加公費流感疫苗約10萬劑,自費流感疫苗需求也較往年多,今年供應量首度超過10萬劑。不過國光生技明年重點仍將強化海外市場推廣,其中,中國大陸市場單價及出貨量都有可能追平台灣目前的表現。

東洋今年公費流感疫苗的得標數量約113萬劑,年增27%,自費疫苗則小降,從去年31萬劑下滑至27萬劑。東洋的流感疫苗是自澳洲代理進口的細胞培養疫苗,公司今年另外獲得六個月至3歲幼童族群的施打許可證,再加上引進含佐劑的流感疫苗新品,適用於65歲以上的族群,預計明年首季取證。

高端疫苗12月上旬曾公告,該公司自南韓引進的GC Pharma(綠十字藥廠)四價流感疫苗,台灣生產線已通過衛福部PIC/S GMP生產認證,這支流感疫苗是由GC Pharma提供原液,高端負責充填分裝。高端竹北廠生產規模至少千萬劑,公司表示,希望明年4月公費流感疫苗標案啟動前,高端能來得及取得藥證,參與公費投標。

 
實名制買退燒藥 26日討論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國大陸新冠疫情引發搶藥風潮,台灣也傳出「普拿疼」等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成份藥品出現缺貨狀況。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昨(25)日透露,「實名制」今日與業者討論再做決定,現階段由藥局勸說民眾限量購買。

台灣「普拿疼」等鎮熱解痛用藥缺貨,衛福部長薛瑞元日前在立法院表示,藥局規勸民眾「限量買藥」,初期應會以含乙醯胺酚成分的藥品進行管制;衛福部副部長王必勝進一步表示,若情況嚴重,「普拿疼」在內的其他乙醯胺酚成分藥物,不排除採取暫時性實名制做相關管制。

面對各界疑慮,吳秀梅昨表示,據食藥署監控資料,現在國內乙醯胺酚成分的退燒藥,僅有「普拿疼」出現缺藥,其他同成分藥物都沒有類似問題,研判可能與廠牌知名度有關。

根據食藥署提供數據,國內與「普拿疼」同成分的乙醯胺酚藥品,庫存量約5,400萬顆,原料藥仍有10.6個月用量,生產數量約21萬多顆;非類固醇消炎藥的布洛芬藥品庫存量約91萬顆,原料藥可生產五個月供應量,數量約450萬顆。

 
新聞中的法律/台版晶片法 助攻企業研發
王美花經濟日報

疫情期間發生車用晶片斷鏈,各國注意到原來不到數百美元的晶片就會造成幾萬美元的汽車無法出售,讓美國、日本及歐洲政府認為茲事體大;對此,各國都提出扶持半導體產業的政策。

像是美國政府訂定「晶片法案」,不僅給了高額補貼,也有25%租稅減免,隨後也讓歐盟跟進;讓台灣政府最驚豔的是日本,因為光台積電一座廠就拿到4,600億日圓,相當於新台幣1,000億元補助。

經濟部深刻體認,台灣半導體產業不僅有半導體,更具有相當多周邊效益,如疫情以來讓台灣因半導體在全球具有不可取代性,更不用說涉及國家安全。

看到各國搶進半導體領域,雖台灣有優良的半導體生態系,但也因各國挑戰而備感壓力;因此政府從擬定、成型到立法院審議,以不到一年的高效率讓《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之2,也就是「台版晶片法案」快速到位。

第10條之2包含研發及設備支出稅務減免,研發投抵可達25%,設備投抵則為5%且金額無上限。其中,設備是讓先進製程不斷推進的重要因素,但若各家廠商購買昂貴設備都能申請投抵就做不出區別,因此政府盼可以限縮申請範圍。

因此,申請設備投抵企業須符合「先進製程」要求,如此無論是買10億元、100億元,或是200億元的設備都可以申請投抵;外界關心的「先進製程」定義問題,就算是28奈米成熟製程,若是具有特定用途,屬於國際供應鏈關鍵領域,就可以交由公部門及外部專家所組成的審議會來評估是否符合資格。

至於研發規模、研發密度等,經濟部認為應設定高門檻,才能讓25%的投抵率與既有的15%投抵做出區別;但是否要設定研究規模在100億元,還是降至50億元就必須還要等到立法院最終通過版本,再評估子法如何訂定。

另一方面,財政部也希望稅務上有所平衡,因此設立幾道門檻,如最低稅率至少要繳12%,不要讓外界質疑為什麼企業稅率過低;等到2024年以後就要按照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最低稅賦標準15%,但也保留一點彈性,若OECD在2024年未執行,還可以再延長一年。

經濟部要強調的是,台版晶片法案在戰略上不可能「雨露均霑」,但我們又不希望只限縮在半導體業。台灣具有ICT厚實基礎,很有潛力在5G、電動車及低軌衛星等產業打入國際供應鏈;因此不同產業只要符合申請門檻,經濟部都採開放態度。

最後,產創條例第10條之2並沒有區分外商或是本土廠商。來申請的廠商只要是在台灣做研發,並且研發及設備支出都符合法案申請門檻,並且繳納最低稅負要求,那就可享有台版晶片法案的投資抵減。(本文由經濟部長王美花口述,記者鍾泓良採訪整理)

 
產創投抵 四支出須專案認定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產業創新條例》是企業的「減稅好朋友」,財政部北區國稅局提醒,公司若想適用產創條例研究發展支出投資抵減,除了要向經濟部申請認定及審核外,有特定四項支出,還要進一步經過「專案認定」,否則將會被調整補稅。

根據「公司或有限合夥事業研究發展支出適用投資抵減辦法」規定,這四項支出包含:第一,專為研發所購買或使用的專用技術,當年度的攤折或支付費用;第二,專為用於研發而購買的專業性或特殊性資料庫、軟體或系統費用。

第三,委託國外大專校院或研究機構研究,或聘請國外大專校院專任教師或研究機構研究人員費用;第四,公司或有限合夥事業與國內外公司、大專校院或研究機構共同研究發展所為支出。

北區國稅局舉例,轄內甲公司辦理2020年營所稅結算申報,依產創條例規定,列報研發支出適用投資抵減,已依規定向經濟部工業局提出研發活動認定申請,並經審核符合「高度創新」。

然而其中有一部分支出,是專為研發購買或使用的專用技術共1,900萬元,由於未向工業局提出專案認定申請,不符規定,導致被國稅局不准這項專用技術1,900萬元適用投資抵減優惠。

國稅局表示,產創條例第10條規定,近三年內未違反環境保護、勞工或食品安全衛生相關法律且情節重大情事的公司或有限合夥事業,從事研發支出申請適用投資抵減,應在辦理當年度營所稅結算申報開始前三個月起,至申報期間截止日內,向經濟部提出研發活動及專案認定申請。

公司在經過經濟部認定、審核後,則須在辦理當年度結算申報時,依規定格式填報及檢附證明文件,送所在地國稅局核定投資抵減稅額。

國稅局提醒,公司申請適用研發支出投資抵減時,如有應專案認定的申請項目,應留意申請程序及條件,以免因不符稅法規定而遭調整補稅。

產創條例除提供研發支出投抵外,也提供智慧機械及5G投抵等租稅優惠,符合條件的營利事業可多加運用,並留意適用要件。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