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0日 星期三

最旺3月 外銷訂單連25紅


【聯安醫週刊】提供健康新知、飲食營養等內容,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和大家輕鬆聊健康,落實生活中的健康美學。 【發現-史前館電子報】有考古學家帶你進入時光隧道,讓你更認識臺灣豐富史前文化、原住民文化與自然史。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2/04/21 第534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最旺3月 外銷訂單連25紅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經濟部統計處昨(20)日公布3月外銷訂單為626.9億美元,不僅創下歷年同月新高,更是3月首度站上「600億美元」大關,年增16.8%,已連25紅。

統計處昨日同時公布今年第1季外銷訂單金額為1,731.3億美元,年增16.2%;今年首季的訂單金額創同期新高,並達到歷年單季第二高,僅次去於去年第4季的1,925億美元,連兩季訂單金額都在高峰期,表現淡季不淡。

考量俄烏戰爭遲遲未停歇,以及中國大陸多個省市或地區因新冠疫情爆發而進入封控管制,統計處對4月訂單預估較為保守,預測接單金額為555億美元至570億美元,年增僅1%至3.8%。

統計處上月預估3月外銷訂單金額為585億美元至600億美元,最終實際接單金額達626.9億美元,表現遠優於預期。經濟部統計處長黃于玲解釋,3月優於預期主因是新興科技非常強勁,手機、筆電缺料狀況持續緩解,相關供應鏈都呈現正成長,讓資通信產品及電子產品表現優異。

此外,俄烏戰爭推升原物料價格,包括油價、鋼價都呈現高檔震盪,加上部分國家持續推動基礎建設,我國傳統產業表現也優於預期,尤其是3月基本金屬接單34.2億美元,以及化學品接單24.8億美元,兩者均創歷史單月新高。

按貨品別觀察,資訊通信產品因商用筆電及電競筆電需求活絡,加上供應鏈缺料狀況持續改善,3月外銷訂單金額為173億美元,創歷年同月新高,年增逾二成,呈現連18紅。

電子產品則因為5G、高效能運算及車用電子等需求續增,訂單金額達208.6億美元,創同月新高,年增逾三成,為連續第26個月呈現二位數成長。

傳統貨品方面,基本金屬因主要國家持續推動基礎建設,鋼品需求維持高檔,加上近期原料價格上漲推升鋼價;化學品則受到國際油價漲至每桶百美元以上而受惠。

據外銷訂單受查廠商對4月接單看法,按接單金額計算的動向指數則為49,低於50臨界值,代表廠商預期4月整體外銷訂單金額將較3月減少;其餘動向指數低於50的主要貨品還有資訊通信、光學器材、機械、塑橡膠製品、化學品。

 
4月外銷訂單 盯兩大變數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灣今年第1季外銷訂單表現不俗,但國際大環境卻出現數隻黑天鵝壓境,其中以俄烏戰爭及中國大陸疫情升溫及多省市的「封城」最明顯。經濟部統計處表示,據廠商回覆調查,上述黑天鵝對3月外銷訂單表現影響有限,但4月會日益明顯。

統計處上月表示,雖然外銷訂單前景看好,但不確性因素仍多,包括美國聯準會展開升息循環、供應鏈瓶頸是否暢通;其中,兩大黑天鵝即是俄烏戰爭對於全球通膨、訂單需求及原物料價格影響,以及大陸及香港疫情再起,官方為達到清零目標而實施嚴格封控。

但實際發現兩因素對於3月外銷訂單表現相當有限,據統計處對於俄烏戰爭及大陸疫情向廠商進行問卷調查。針對俄烏戰爭,219家廠商中有36家、約16.4%認為戰爭有影響到外銷訂單表現,較2月的8.7%增加7.5個百分點,不受影響者172家,78.5%,較前一個月調查的87%減少約8.5個百分點;但因多數中小廠商,對於整體訂單金額影響不大。

此外,考量到台灣企業有約四成產能在中國大陸,統計處也主動調查在大陸有投入生產的前百大廠商關於疫情影響。其中,79家回覆廠商中有11家認為受疫情影響,影響比率約13.9%,不受影響63家、近八成。

經濟部統計處長黃于玲補充,部分廠商反映,短期內都可以移轉生產基地來彌補產能缺口,反映最大問題仍舊在物流方面;而對於科技類貨品及傳統貨品影響均為一成多。

黃于玲分析,俄烏戰爭及大陸疫情對廠商影響均約一成左右,但隨著時間發展,影響只會持續擴大。如台灣對俄羅斯、烏克蘭出口占比小,直接影響不大,但因戰爭引發的全球通膨就影響明顯。

另一方面,大陸3月僅有深圳、東莞因疫情升溫而進入封控,但皆快速復工,上海則是才剛開始宣布前期管制;4月疫情擴大到上海、昆山、廣州及蘇州等地區,官方也對人流、物流採取較為嚴格管制措施,因此預期大陸疫情對4月外銷訂單表現衝擊會遠大於目前情形。

 
中經院上修GDP增幅至3.96%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經院昨(20)日發布2022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預估為3.96%,雖比去年12月預測值上修0.29個百分點,但並未「保4」。中經院院長張傳章表示,儘管目前預估今年經濟成長模式呈現「內外皆溫」,但通膨、升息、俄烏戰事、本土疫情及中國大陸封城,都是一些動態不確定因素。

中經院昨舉行「2022年第2季台灣經濟預測記者會暨座談會」,聚焦近期中國大陸封城對供應鏈影響,渣打銀行東北亞區首席經濟學家符銘財分析,大陸的確是經濟展望的不確定因素,可能是加分也可能是減分,端看防疫政策。不過,從大陸近期公布復工企業白名單可發現幾乎都是出口相關廠商,顯見出口對大陸非常重要。

符銘財認為,今年第4季中國大陸將舉行二十大會議,恐怕需等二十大順利結束,大陸對於疫情管控態度才有可能改變,目前仍堅持清零的作法,內需勢必受到壓抑,因此大陸選擇恢復出口,避免供應鏈壓力,且保住出口也有助金融市場穩定。

張傳章則說,大陸復工關鍵問題還是在物流,要能出得去、進得來。由於廠商庫存相對高,可以撐一陣子,生產並不是大問題,但復工之後最大的疑慮恐怕還是物流,倘若時間不是拉很長,對全球經濟發展的影響應不致太悲觀,反之就會對全球造成影響和傷害,此次中國大陸封城對台商的衝擊,在廠商第2季的營收獲利就會反應某種程度的影響了。

中經院上修今年全年台灣經濟成長率,但卻沒「保4」。對此,張傳章指出,主要是因為第1季的出口真的非常亮麗,且民間投資也持續成長,包括科技大廠、風電、綠能、都更等產業都維持相當不錯的動能。不過,張傳章仍強調,目前還是面對許多複雜且不確定因素,不代表經濟成長率不可能達4%,而是要看這些不確定因素是往正向走,還是更加惡化而定。

 
勞團籲有感調薪抗通膨
記者葉冠妤/台北報導聯合報
今年勞動節,勞團考量防疫不上街遊行,當天會在凱道集會演出行動劇,訴求「抗通膨、要加薪、要職安、保年金」。由數十個團體組成的「五一行動聯盟」昨舉辦記者會說,去年扣掉物價指數後,基本工資調薪幅度是五年來首度負成長,勞工薪資被通膨吃光,痛苦指數恐破百分之六,呼籲今年基本工資一次漲足至兩萬八千元,才能對抗嚴峻通膨情勢。

勞動部長許銘春昨接受節目專訪說,通膨下勞工不調薪就等於被減薪,站在勞動部立場,當然要努力調升,但須先了解通膨原因,若是能源、原物料等供應鏈長期因素,基本工資就應適度反應調升,但若是戰爭等短期因素就還會有變化。

至於今年基本工資要調多少,許銘春說,要等到第三季召開審議,目前還很多變數,現在談太早。

另有關五一職安訴求部分,「五一行動聯盟」呼籲政府能落實將上路的「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勞保年金改革,則希望政府訂定基礎年金。

 
升息 七成民眾憂排擠生活支出
記者陳怡慈/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央銀行3月決議升息1碼(0.25個百分點),國泰金控(2882)昨(20)日發布的4月國民經濟信心調查顯示,46%民眾認為升息1碼後,房貸或租金支出大增,其中約七成的人認為因此排擠到生活支出,另外三成則所受影響較小。

央行升息1碼,民眾跟銀行借1,000萬元房貸,一年利息將多出2萬5,000元,這金額已很有感地反映在國泰金最新國民經濟信心調查。

國泰金經濟研究處以電子郵件問卷方式,詢問國泰人壽官方網站會員及國泰世華銀行客戶,「台灣央行3月17日升息1碼後對您影響?」46%的民眾認為升息1碼後,房貸或租金支出大增,其中32%民眾因此排擠生活支出,14%民眾認為房貸或租金支出大增、生活支出則影響小;16.7%民眾認為房貸或租金支出增幅小,對生活支出影響小;26.8%民眾目前無房貸或租金支出,10.5%則不確定或不知道對支出的影響。

整體而言,62.7%民眾認為升息後房貸或租金支出增加,32%民眾會因此排擠生活支出。這群人當中,大約七成(32%占46%的份額)的人認為,房貸或租金支出大增,排擠生活支出;認為對生活支出影響小者,只有三成。

若單純看升息後,民眾的房貸或租金支出是否增加,包含16.7%認為「房貸租金支出增幅小,生活支出影響小」的部分,合計將近63%的民眾認為,央行升息影響他們的房貸或租金支出增加。

 
鋪路淨零…環團疾呼設無煤時程 加速火力退場
記者吳姿賢、戴瑞瑤/台北報導聯合報
國發會三月底提出二○五○年淨零路徑引發討論。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昨說,為達淨零碳排,未來十年重要工作是加強節能,透過政策誘因加快民眾、企業汰舊換新;其次是提升儲能系統跟電網韌性,因再生能源裝置容量不斷擴大,進度有點落後但方向不變、要趕快往前,須保持電力穩定性,否則推動再生能源會造成更多挑戰。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等多個環團昨舉辦論壇,呼籲政府盡速完成二○三○年中期減碳目標、設定無煤時程加速火力退場、採行多元產業轉型政策、抑制用電成長、強化公正轉型等目標,發展再生能源時也要思考國土規畫,讓能源、土地、農業三者平衡。

龔明鑫與會說,淨零路徑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六至七成被批評挑戰性太高,理由是目前再生能源裝置容量有限,但淨零工作不能用過去思維或技術,應突破條件限制跟想像,如太陽能板效率提升後,很多地方將可發展光電,綠氫未來也可能輸出、進口。

龔明鑫說,會推動再生能源並提升太陽能板轉換效率,離岸風電也會擴展到外海,並開發地熱等新型再生能源。

減碳壓力下 中油須找新市場

另環團擔心半導體產業消耗環境資源,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說,半導體產業也能帶動零碳產業、再生能源發展;全世界高耗能產業未來都會遇困難,尤其台灣許多是國營,例如中油在減碳壓力下要想辦法調整方向,尋找新市場。

學者批評台灣缺乏碳稅機制,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則說,碳定價仍以碳費先行,會先輔導企業盤查排碳量並擬定如何納入碳費計算,並考量排放種類跟排放規模,初期「由大到小」徵收。

落實永續金融 卅業者響應

此外,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BSI英國標準協會、Google台灣昨共同發起「金融xESG」研究聯誼平台,有卅家主要金控、銀行、證券、保險等業者響應,會中聚焦透過數位科技幫助企業落實永續政策、國際標準加速金融業綠色轉型,實現「永續金融」目標,呼應國發會淨零排放路徑將綠色金融做為十二項關鍵戰略之一。

 
2030減碳43% 經部憂難達標
記者翁至威、齊瑞甄/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最新報告提及2030年減碳目標應達43%,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昨(20)日坦言,台灣可能做不到,若照此目標,製造業恐怕要「減產」而不是只有「減碳」;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說,年底前公布我國2030減碳目標。

環保團體昨日聯合舉辦「台灣淨零,尋路共行:台灣如何邁向淨零排放」論壇,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曾文生、沈志修皆出席,回應民間團體訴求。

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蕭代基在會中提問,《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草案已將2050淨零排放入法,但外界關注2030、2040年減量目標,他指出,IPCC最新報告,已要求2030年至少減碳43%,台灣是否跟進?

曾文生對此回應,「坦白講,大概沒有人能說我們做得到。」除非產業完全減量、減產,而不只是「減碳」。

他表示,台灣現在是為全世界生產,半導體產業在台灣生產,每單位的碳排量相對較低,若換到其他國家去生產,對全球來講未必好。

沈志修則說,現行溫管法的2030減碳目標,是較基準年減少20%,不過隨著2050淨零排放目標已經確立,目前各部會正在盤點,也配合COP26,台灣預計年底前會公布2030減碳目標。

龔明鑫昨日在論壇中表示,為達到淨零排放目標,未來十年,節能是重要工作,透過政策誘因加快民眾、企業汰舊換新,其次則是提升儲能系統跟電網韌性,由於再生能源裝置容量不斷擴大,雖進度略為落後但方向不變,要盡快往前走。

龔明鑫也提到,希望減碳變成一種「運動」,對於公民團體提到的公正轉型議題,過去較被忽略,在往前走的過程難免會有弱勢者,政府在產業上,對於較為弱勢的中小企業提出協助轉型、補助等,都有討論空間。

龔明鑫昨天也另外出席「金融×ESG」研究聯誼平台活動,龔明鑫表示,「雖然2050年的淨零碳排時間點至今還有30年,但如果現在不開始的話,目標有可能會達不到」,他也向金融業喊話,現在就應開始行動。

國發會上月底公布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將綠色金融做為12項關鍵戰略之一的重要政策,未來八年將投入9,000億元預算,估計將帶動4兆元以上民間投資。

 
國際財經要聞
Fed鷹影再現 風險資產有壓
編譯任中原、黃淑玲/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受聯準會(Fed)官員再度發表強力緊縮談話衝擊,美國公債市場19日籠罩賣壓,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一度衝上2.93%的逾三年高點,10年期抗通膨債券(TIPS)殖利率更轉為正數,為疫情肆虐兩年多來首見,代表實質殖利率2020年3月來首次轉正,而這對股票、公司債等風險資產將造成沉重壓力。

芝加哥聯準銀行總裁伊凡斯表示,Fed可能在年底將利率升到2.25%-2.50%,若通膨居高不下,還可能進一步升息。聖路易聯準銀行總裁博拉德也表示,在今年某一時點Fed可能一次升息3碼。

現在10年期公債的名目殖利率已逼近3%,是2018年12月以來最高,主因是交易員押注聯準會即將展開的一系列激進升息。駐雪梨野村證券利率策略師提塞赫斯特表示,名目殖利率走升的動力主要來自實質殖利率上揚,其次才是高通膨預期。

對貨幣政策最為敏感的2年期公債殖利率,盤中竄升至2.61%,為2019年1月以來高點;30年期殖利率超過3%,也是2019年初以來首見。

值得注意的是,經通膨調整後的10年期公債實質殖利率回升至零以上,來到0.0008%附近,為兩年多來首度轉正。彭博資訊分析這是個驚人的轉變,並將威脅到股票和信用這類風險資產。高價科技股首當其衝。

GAMA資產管理經理人戴梅洛表示,科技股所受影響最大,特別是獲利低、虧損的科技公司。台灣和南韓這兩個科技股吃重的股市,在亞洲地區看起來特別脆弱。

公債市場風向也在轉變,彭博資訊說,10年期美國公債實質殖利率處於負值已約兩年,為股市提供了關鍵的支撐;新加坡銀行固定收益研究主管史柏特指出,實質殖利率為負值時,公債報酬率肯定會是負的,投資人就會轉向信用和股票這類風險資產,但如今「在情勢逆轉後,市況就背道而馳。」

信用市場正在轉為空頭,高盛策略師在報告中說,一旦實質殖利率持續成為左右利率上揚的力量,而非真的預期經濟會成長,公司債將面臨強勁逆風。

此外,實質殖利率上揚也鞏固了美元做為世界準備貨幣的主導地位。過去一周,美元兌G10其他貨幣升值,兌日圓更是已經升至20年新高。

 
Netflix示警 用戶大流失
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影音串流巨擘Netflix(網飛)第1季用戶流失20萬戶,付費用戶不增反減的情況是十多年來首見,並警告本季預估會再減少200萬訂戶,而今年可能是公司上市以來表現最差的一年。Netflix在經歷十年極速成長、顛覆好萊塢後,可能已進入「撞牆期」。

Netflix上一回出現訂閱戶流失是在2011年10月,當時流失80萬付費用戶。為了扭轉頹勢,Netflix可能大幅調整策略,計劃在未來一到兩年間推出較低價、有廣告的服務方案。

此外,Netflix同時也在研究從共享帳號的客戶手中增加一點收入,尤其是與非同住家人與朋友共享帳號的客戶。

據Netflix在美股19日盤後公布的財報,上季營收成長9.8%至78.7億美元,低於分析師預估,但每股盈餘3.53美元,高於市場預期的2.91美元。

展望本季,預測營收將成長9.7%至80.5億美元,每股盈餘3美元,均低於分析師的預期。

市場原先預期Netflix首季將增加250萬用戶,但用戶數意外大減,拖累Netflix在美股20日早盤股價重挫30%,市值一口氣蒸發460億美元。其他影音串流業者的股價也受拖累,Roku早盤重挫8%、迪士尼跌5%、Spotify跌約7%。

Netflix指出,用戶流失的原因包括調漲價格、帳號共享盛行、競爭加劇。除了2.2億付費訂戶之外,還有1億家庭使用其服務但未付費,公司正「設法」讓這些閱覽者也得註冊。Netflix也表示,原已預期訂戶減少,且俄烏戰爭讓該公司額外流失70萬用戶。

亞洲市場是Netflix上季的亮點,新增逾100萬用戶,主要受到韓劇「魷魚遊戲」等人氣作品帶動,台灣、日本、印度、菲律賓和泰國市場都出現成長,Netflix表示,「長期而言,我們多數的成長將來自美國以外」。

Netflix已連三年調漲價格,又碰上通膨飆高,消費者的荷包已經變得消瘦,想要節省開支,第一個砍的預算,就是食衣住行基本需求外的娛樂。金融時報就報導,英國家庭掀起串流媒體退訂潮。

據分析業者Kantar的數據,今年第1季,英國消費者終止包括迪士尼的Disney+、蘋果的Apple TV+和Now等150萬個影音隨選帳戶。

 
日銀再度擴大購債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日本銀行(央行)再度進場收購債券,以捍衛超低利率政策,與美國公債殖利率升上新高點形成鮮明對比。日圓應聲貶值,20日盤中兌美元匯價一度改寫20年來最低紀錄,儘管日圓後來在倫敦盤彈升,後市仍看貶。

日圓20日東京盤一度貶到129.43日圓兌1美元,是2002年來最低,離130心理關卡只剩一步之遙,但在倫敦盤已彈回至127.82。日圓連跌13個交易日後,市場湧現空頭回補買盤;投資人擔心口頭干預,美日財長雙邊會談的臆測聲四起,促使交易員縮減做空日圓部位。

日本10年期公債殖利率居高不下,仍盤旋在0.25%水準,觸及日銀可容忍交易區間的上限,促使日銀揚言將無限量購債以抑升10年期殖利率。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則升到逼近3%,兩國利差擴大已把日圓匯價摜壓到20年低點。

景順資產管理全球市場策略師木下智夫說:「日銀展示維持寬鬆的決心,即使日圓急遽貶值也不變。」他指出,日本經濟仍脆弱,推升通膨的主因是成本壓力而非需求驅動,日銀不會跟進歐美央行收緊貨幣政策。

日銀表示,進場買債是基於最近殖利率勁揚,這一連串固定利率操作是為達成調控債券殖利率日銀表示,進場買債是基於最近殖利率勁揚,這一連串固定利率操作是為達成調控債券殖利率的目標。日銀言明,未來四個交易日也將執行類似購債行動,直到4月26日。

 
美股道瓊早盤漲逾百點 但Netflix大跌逾30%
編譯林奇賢/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由於道瓊成分股上季財報表現普遍優於預期,激勵道瓊工業指數20日早盤漲逾100點,但在串流影音龍頭Netflix的財報拖累下,那斯達克綜合指數走跌。

道瓊工業指數20日早盤上漲199點或0.5%,標普500指數持平,那斯達克綜合指數則下跌0.9%,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0.7%,台積電ADR揚升1.2%。

Netflix早盤重挫逾30%,因第1季流失20萬個付費用戶,與先前預測的增加250萬用戶天差地遠,是十多年來訂戶首度減少,未來恐會流失更多,一改疫情期間風光的業績。

與此同時,IBM早盤漲逾5%,因上季獲利和營收優於預期。由於IBM是道瓊成分股,因此有助提振道瓊工業指數。另一檔道瓊成分股消費產品大廠寶鹼,上季業績表現優於預期,並上調全年營收展望。

 
馬斯克買推特 傳自掏150億美元
編譯葉亭均、林奇賢/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地表首富、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喊出以430億美元收購社群媒體推特並將其私有化後,據傳他有意自掏腰包,投入100億至150億美元現金,並透過公司舉債、抵押個人持股並尋求投資者共同出資。馬斯克在推特的最新發文也再度引發外界臆測,若推特拒絕被收購,他可能發動公開收購(tender offer)。

紐約郵報引述知情人士的說法報導,馬斯克準備近期內對推特提出收購要約,但一些投資人質疑推特是否值得每股54.20美元的收購價,也對馬斯克不可預測的行為和喜好感到不安。

馬斯克已收購推特9.1%的股權,價值約34億美元。知情人士說,馬斯克願拿出個人的100億美元至150億美元現金,也願意動用自己的持股舉債,籌措數十億美元。不過,收購推特的資金主要將來自外部融資。馬斯克已委託摩根士丹利,透過傳統槓桿收購方式再融資100億美元。

另外,彭博資訊報導,這位地表首富20日以字謎形式發文,在一條虛線後加了一句「is the Night」,答案可能是「Tender」,這個典故出於知名作家費茲傑羅的名著「夜未央」;答案也可能是「Tonight」(今夜),因虛線處可填上七個英文字母。

他17日才在推文中留下一句貓王艾維斯普里斯萊的膾炙人口歌曲「Love Me Tender」,外界解讀這是他語帶雙關地暗示準備對推特發動公開出價收購。

馬斯克常以網路迷因和隱喻來表達想法。他在初次投資推特以及向證管會揭露其持股之間的時間點發文「seize the memes of production」(掌握生產迷因),是改寫經濟學家馬克斯的「own his means of production」(擁有生產工具)。

 
美股走勢分歧 道瓊續漲249點、那指受Netflix拖累下跌166點
財經新聞組/綜合報導世界日報
美股走勢20日出現分歧,交易員評估了第1季財報。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因寶鹼強勁的獲利而上漲,而那斯達克綜合指數則遭昔日寵兒Netflix暴跌的拖累。

道指上漲249.59點或0.71%至3萬5160.79點。史坦普500指數下跌2.76點或0.6%至4459.45點。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指下跌166.59點或1.22%至1萬3453.07點,但可望本周收漲。

在財報業績顯示第1季流失20萬用戶、為10多年來首見後,Netflix大跌35.12%,創2004年來最大跌幅。這家串流媒體公司現在是史指今年表現最差的股票,下跌63.1%。在該公司公布上季業績後,10名華爾街分析師紛紛調降評級,理由都是該公司疲弱的財測。

Netflix的重挫拖累了其他串流媒體公司的股價。迪士尼下跌5.58%,Roku和華納兄弟的Discovery均下跌超過6%。派拉蒙全球下跌8.6%。

這也讓投資人不敢在財報公布前買入其他科技股。盤後公布財報的特斯拉下跌4.96%。亞馬遜和Salesforce跌幅超過2.6%。

另一方面,寶鹼公司在公布優於預期的業績並調升全年財測後,股價上漲2.52%,並提振了道指。道指另一支成分股IBM因獲利和營收表現出色,上漲7.1%。

Baird投資策略分析師梅菲爾德(Ross Mayfield)表示:「即使有通膨和供應鏈壓力,但截至目前為止,各公司都在強調整個行業面臨強勁需求。」「雖然我們預計今年將繼續波動,但獲利強勁和看跌情緒是近期非常熱門的一個背景。」

FactSet數據顯示,目前大約12%的史指公司公布了第1季財報,其中80%超出分析師預期。但到目前為止,股市在財報季期間反應不熅不火的真正原因是缺乏企業財測。

除了財報季之外,投資人還密切關注10年期美國國債殖利率,該殖利率在19日觸及2018年底以來的最高水平2.94%後,20日回落。

Defiance ETFs CEO兼投資長賈布隆斯基(Sylvia Jablonski)表示:「有關升息和通膨的討論似乎有些倦怠。」「市場可能已經消化了未來升息的價格,通膨可能接近峰值,我認為圍繞財報季存在一些正面情緒。」

她還指出,消費者仍然很強勁,消費增加並儲存了2兆元,企業在定價能力和資產負債表上繼續表現出實力,「即使成長可能放緩,但今年史指仍有望獲得中等數字的回報。」「投資人可能正在評估這一點,並部署現金而不是認賠因通貨膨脹而造成的現金損失。如果本益比在當前水平上繼續看來合理,並且出現獲利,這可能是下半年積極轉向的催化劑。」

 
國際油價基本持平 紐約原油微漲
紐約20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國際油價今天基本持平,紐約原油價格微漲,全天走勢動盪,德國稱將停止進口俄羅斯原油,以及美國原油庫存大幅下降,引發對全球供應緊張的擔憂。

紐約商品交易所西德州中級原油5月交割價上漲19美分,來到每桶102.75美元。

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6月交割價下跌45美分,來到每桶106.80美元。

 
要聞
水上、中埔園區 環評過關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經濟部因應台商回流,以台糖土地在中南部推出五大產業園區,其中位於嘉義縣的水上園區、中埔園區,昨(20)日都順利在環評大會中闖關成功,下半年可望著手開發。嘉義縣政府預估,兩園區將可創造逾4,000個就業機會、每年逾200億元產值。

經濟部規畫五大產業園區,包括嘉義中埔、水上、台南新市、雲林褒忠及北高雄園區,由於採用台糖農地,先前一度在環評中卡關,昨天終於傳出好消息,位於嘉義的兩大園區率先通過環評審查。

嘉義縣長翁章梁昨天也出席環評大會,他強調,嘉義縣「農工大縣」願景,重視農業也期待地方發展,會協助落實相關環境及生態保護。

水上、中埔產業園區分別都歷經三次專案小組初審會議,歷次審查中,環評委員主要關注兩園區皆位於嘉義,引入產業有何不同、開發必要性等,以及園區廢棄物處理等,相關問題在專案小組討論階段已有相當程度釐清,昨天大會並無太多討論,很快就做成結論。

中埔園區位於嘉東生活核心,以新農業為基礎,引進產業包含汽車及其零組件製造業;水上園區以文化創意產業為基礎,預計引入藥品及醫用化學製品、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等。

位於台南的新市園區日前也已通過專案小組初審,環委要求強化廢棄物處置,並補充園區空汙抵換及溫室氣體抵換作業等內容後,再送大會審查。

北高雄園區則已舉辦過兩次初審,環委希望經濟部補充空汙抵換、逐年抵換量,以及提升產業用水回收率等可行性等內容後,補件再審。

雲林褒忠產業園區原本分兩期開發,經濟部決定合併為一期,仍待進行二階環評程序。

 
百大創新獎 工研院六度奪標
記者李珣瑛/新竹報導經濟日報

科睿唯安(Clarivate)昨(20)日頒發「2022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獎」予台灣工研院、鴻海(2317)、聯發科等九家機構;去年台灣得獎有五家,今年增至九家,僅次於日本35家、美國18家,更領先英、法等國,居全球第三。

此次得獎者還有廣達、台積電,首度進榜有友達、台達電、緯創資通和瑞昱半導體。

在經濟部積極投入與支持下,工研院以五大專利指標「技術獨特性、影響力、全球化、成功足跡與數量」上表現尤其優異,自2017年以來,連續第六度獲獎,是台灣獲獎次數最多的機構,也勇奪亞太研發機構得獎之首。

工研院長期深耕智慧財產權領域,以專利生態系營運策略,掌握國際專利布局,並透過專利融資、專利作價、專利池等多元方式,協助台灣廠商邁向新藍海市場。

經濟部主秘陳怡鈴表示,今年我國有九家企業或機構得獎,是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獎發布以來新高,工研院是台灣得獎最多次數的常勝軍,亦是全球唯三獲選百大創新的研發機構。其他二家是法國替代能源與原子能委員會(CEA)、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

陳怡鈴說,這代表台灣卓越的創新研發具備國際競爭力,受到國際肯定,更呼應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公布的2021年IMD世界競爭力年報中,台灣在多項研發相關評比皆名列全球前三,顯示我國絕佳的創造力和新思維在國際上有目共睹。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智慧財產權是台灣產業的競爭關鍵,工研院從兩大面向協助產業取得國際市場競爭優勢。首先是與產、學、研合作共組「智財銀行(IP Bank)」,建置包括5G、電動車和淨零碳排相關專利池(Patent Pool),打造形成國內產業的專利資源庫,並結合國內智權專家和AI分析系統,成為國內廠商打贏國際盃的最佳支持團隊。

其次,鏈結資本市場與科技市場,攜手「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及26家銀行,擴大推動無形資產評價與融資,協助企業同時解決技術與資金問題。兩年來已協助近50家我國企業以優質專利及技術向金融機構融資,累積融資金額達上億元,不但使企業成功取得資金,並建立廠商高技術含量的形象,有助吸引創投關注,同時提供廠商技術與資金,協助企業穩健成長。

 
中友百貨砸25億 前進彰化
記者宋健生/彰化報導經濟日報
中友百貨計畫投資25億元,籌設彰化縣第一家大型百貨公司中友百貨彰化館,昨(20)日在彰化縣政府與彰化市公所簽訂興建營運移轉(BOT)合約。中友百貨表示,彰化館預計今年底動工,2025年開幕營運。

中友百貨總經理劉嘉誠指出,彰化館將打造地下二層、地上12層、樓地板面積達3萬坪的百貨商城,並以購物、美食、娛樂、體驗為營運規劃的四大定位,引進國際名品、電影院、親子遊樂、大型主題餐廳、美食街及藝文展演等綜合型服務設施。

另外,中友百貨App購物網也將與彰化小農市集共同行銷彰化優鮮好物,並規劃未來以空中或地下街(商場)廊道模式,串接彰化縣衛生局所在機28用地BOT開發案,形成繁榮商圈,成為彰化的新地標。

彰化市第二停車場BOT案基地位於彰化市旭光西路第二停車場,屬於市公所土地,因公所層級不可辦理促參案件,所以由縣府以委託彰化市公所辦理方式,突破法令侷限,採停車場多目標開發模式興建。

昨天簽約儀式由彰化縣長王惠美、彰化市長林世賢及劉嘉誠代表簽約。王惠美表示,明年是彰化建縣300年,彰化有特殊的歷史文化,更有全國第一的風力發電及多項隱形冠軍產業,未來可與台中市成為中部區域雙引擎,共同引領中台灣發展。

王惠美說,興建彰化館,不僅滿足縣民的消費需求,更將創造大量就業機會。

 
台幣連四貶 探19月新低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北股匯走勢持續脫鉤。即使台股大漲,新台幣匯率依舊走貶,匯銀主管指出,外資昨(20)日有匯入也有匯出,而匯出力道略大於匯入,加上進出口商也進場買賣外匯,多股力道相互拉扯下,新台幣匯率終場貶值1.9分,收在29.249元,連四貶並為近一年七個月新低,總成交量為14.395億美元。

中央銀行統計顯示,今年以來,美元指數累計強漲5.36%,主要亞幣對美元全數貶值,其中日圓今年以來重貶10.53%,新台幣貶幅5.33%,台灣主要貿易對手國貨幣韓元貶值3.83%,星元貶值1.02%。

匯銀主管指出,外資昨天動向有點改變,雖然美元指數持續強勢,使部分熱錢流出,但也有基於股票投資需求的外資匯入,只是匯出力道還是略大於匯入,估計外資昨天匯出金額僅2、3億美元。

匯銀主管說,昨天匯市除外資匯出外,進口商也進場搶買美元,使新台幣匯率一度貶破29.3元,最低落於29.31元,最多貶值8分;不過,當匯價貶破29.3元,反而吸引一大票出口商進場拋匯,限縮新台幣的貶值幅度。

展望後市,匯銀主管說,美元強弱、外資動向與台股表現為三大觀察重點,估計短期內,新台幣匯率將位於29.2~29.5元區間波動。

匯銀主管說,雖然新台幣匯率盤中貶破29.3元後,確實有機會下探29.5元,但時序進入月底,為出口商拋匯旺季,且近兩日新台幣匯率貶至29.2、29.3元價位時,出口商進場拋匯的意願明顯提升,若出口商賣壓湧現,將有助抑制新台幣匯率的貶勢,對新台幣匯率形成一定支撐。

 
LINE Bank 將賣保險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LINE Bank開業將滿一周年,LINE Bank董事長黃仁□昨(20)日指出,開業一年來,LINE Bank累積了110萬名的用戶,存放款的成長幅度也超乎預期,對此成績單他感到很滿意;今年底前,LINE Bank的目標客戶數為130~150萬戶,業務目標也從初期的存款轉向貸款、保險等更多其他金融商品上。

黃仁□近日來台,並於昨日舉行線上記者會,和媒體暢談全球FinTech發展的觀察、LINE Bank開行以來的進展,並接受媒體提問。對於開業滿一年後,接下來要推出的新業務與目標,黃仁□表示,剛開行時專注在存款業務,接下來會推出各種不同的貸款服務,此外,得到政府許可後就會推出保險業務。

對於今年與明年的產品方向,LINE Bank總經理黃以孟補充說,首先,信貸產品會更加齊備,目前只有分期信貸,5月初會推出循環信貸,今年底前信貸產品會更加多元;其次,有計畫兼營保代與線上投保業務,基金與外匯業務也在籌備中。

對於LINE Bank何時能損益兩平,黃仁□並未正面回應,只說一般銀行的情況,五年內達到損益兩平為標準值。針對開業一年就得進行增資,黃仁□表示,開行一年就到現金增資的時間點,代表「我們過去一年很努力」,這次來台也拜會過所有股東們,大家都有一致共識,LINE做為大股東,現增部分也有相當完整的承諾。

對於今年底前的客戶數目標,黃以孟指出,今年底前以130~150萬為目標,黃仁□表示,除了客戶數外,提供有用且便利的服務更重要。

黃以孟說,LINE Bank用戶最滿意的就是點數即時回饋,這一項滿意度高達97%;客戶行為調查也發現,70%信貸客戶是利用非正常工作時間,也就是晚上6點至隔天早上9點這段時間申請信貸,顯示很多客戶平常忙於工作,等有空時銀行已經關門了,純網銀24小時的線上服務,為客戶帶來很多的方便。

黃仁□1992年起先後服務於三星電子、瑞士信貸銀行集團、友利金融集團,2008至2015年期間擔任LINE母公司NAVER集團財務長,2015年出任LINE財務長至今。

 
公司賣地 取得時間牽動稅負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營利事業若有交易或處分房地,要特別留意取得時間。財政部北區國稅局提醒,公司出售房地所得,若屬於「舊制」案件,土地部分所得不課稅,但土地損失也不得用來扣除。

外界常對房地合一稅抱持「重稅」印象,以為房地合一稅一定比舊制課稅來得重,不過北區國稅局近期就查到一件特別的企業出售不動產案件,公司反過來想主張適用房地合一稅,結果被國稅局退件。

國稅局是在查核轄內甲公司108年營所稅案件時,發現公司有一筆房地,是在2014年2月取得,而在2019年2月遭到拍賣處分。

經國稅局查證,這筆不動產的房屋拍定價格約1,341萬元,房屋在出售前的未折減餘額約946萬元,房屋部分的所得約395萬元;土地方面,拍定價格約662萬元,土地取得成本約1,531萬元、土增稅約7萬元,等於是虧損876萬元。

甲公司在列報這筆不動產處分時,並未留意取得時間,於是採房地合一稅制來列報,房屋所得395萬元、土地虧損876萬元,加起來共虧損481萬元,自行認定為虧損案件,於是列報處分利益為0元。

然而國稅局指出,房地合一稅制是在2016年上路,出售房地若在2014年1月2日後取得且持有期間在兩年以內,或在2016年元旦後取得,應適用房地合一稅制;若所出售房地取得日及持有期間非屬前述範圍,就屬於舊制。

因此甲公司案件應屬於舊制,也就是出售房屋所得應課稅,而出售土地所得部分則免納所得稅,但同時,土地交易損失也不得扣除。

國稅局表示,甲公司土地部分雖大虧876萬元,但此虧損無法扣除;至於房屋部分的所得395萬元,則應依規定課稅,從原本免稅案件成為應課稅案件,加上公司原本申報的其他所得約5萬元,依規定應補稅約80萬元。

甲公司雖想主張房地出售所得,應按房地合一稅規定計算,但取得時間是不爭的事實,依稅法規定應屬舊制案件,儘管甲公司提出復查及訴願,統統遭到駁回。

國稅局表示,公司出售房地所得,依房地取得日期、持有期間及交易日期,適用的課稅規定各不相同,要留意申報內容是否正確,以免被補稅。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