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7日 星期四

如果世界沒有伊斯蘭?面對地緣政治新變局


【Career職涯電子報】提供職場趨勢脈動、成功人士專訪介紹…等精彩內容。給您最完整、最活用的職場資訊! 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4/07 第122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如果世界沒有伊斯蘭?面對地緣政治新變局
焦慮世代!當面對類似「要是」的問題時,又該怎麼辦?

新書鮮讀
如果世界沒有伊斯蘭?面對地緣政治新變局
圖/廣場出版
書名:《如果世界沒有伊斯蘭:面對地緣政治新變局,來自美國中情局的戰略思考》

內容簡介:2001年,恐怖分子挾持客機撞進世貿大廈,九一一事件爆發。二十年後,美軍狼狽撤離阿富汗,塔利班則席捲喀布爾,贏得政權。二十年間,衝突似乎永無休止。彷彿只要伊斯蘭與穆斯林存在的一天,和平便沒有指望。本書作者富勒是中東政治分析師,也是有二十年中東資歷的前中情局情報員。本書的核心,是一場CIA的敏感度思想練習:「如果世界上沒有伊斯蘭,衝突是否仍會發生?」答案是肯定的。這場CIA的思想練習,就是希望戰略家能夠突破盲點,去看見「宗教」以外還有哪些政治、經濟、地緣因素?又是哪些「隱形力量」在發揮作用,左右區域情勢?由於許多人習慣將「伊斯蘭」當成問題的來源,唯有假想「世上沒有伊斯蘭」,才能讓區域中隱藏的衝突因素一一現形。

作者介紹:葛雷姆.富勒,中東政治分析師與退役情報員。曾任中情局(CIA)阿富汗站長及國家情報會議(NIC)副主席,於中東居住近20年,足跡遍布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葉門與阿富汗。退役後曾任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政治分析師,及西門菲莎大學(Simon Fraser University)兼任歷史學教授,現居加拿大溫哥華。

搶先試閱:〈如果世界沒有伊斯蘭〉

從某個方面來說,「沒有伊斯蘭教的世界」是一個荒唐的說法。我們不能改寫歷史,我們也無法真實設想,某些歷史事件不曾發生,世界會是怎樣。換言之,只要開始了「如果」開頭的討論,那就是開啟了一個無止境的假想。雖然市面上有好些書正是以「如果」起頭:如果九一一沒有發生?如果一九一四年弗朗茨・斐迪南大公沒有遇刺,一戰失去導火線?如果列寧沒有從德國由一節火車車廂秘密送至蘇俄,就會沒有十月革命?如果南方的美利堅邦聯打贏了美國內戰?如果這些事情發生了,今日的世界會產生巨大的變化嗎?還是長期而言,趨勢並沒有改變?

這些問題從根本上來說,是沒有答案的。但是此類思考練習的重點是,用想像力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歷史,之前沒有注意到的部分會以一個新的風貌和輪廓出現在我們面前。也許歷史是今天的樣子,只有51%的可能,這樣的思考只是昭示了其他到頭來沒有為主流的49%。但是他們其實依然還是存在的,可能屈居表面之下,卻依然發揮著影響力,影響著未來的事。

1980年代的時候,我曾任中央情報局國家情報會議的副主席,負責進行遠程戰略預測。我們不時進行一項腦力快轉練習,對分析局勢剖有啟發性:就是假設一個重大事件在未來發生,不管看起來有多不可能,然後迅速寫下相關的細節,介紹事發經過。

比方說,假設沙烏地阿拉伯發生了一場激進伊斯蘭革命,事情如何發生?有哪些具體場景?假如有一天中共垮台了,事態會如何發展?每天會發生何種變化?什麼隱藏的力量,目前未被發現,有可能在未來崛起?這般練習的目的就讓平時覺得不可能,或者沒想到的可能,變得有血有肉,並且提升我們對「料想不到」、「微乎其微」事件的敏感度。這是政治和社會方面的想像力訓練,是許多專業訓練中其中的一項。

此書也是本著同樣的思路,檢視發生在中東的重要事件,試圖辨識出伊斯蘭教之外的重要原由,也就是說即便沒有伊斯蘭教,這些原由會讓事情演變成大致類似的樣子。本書試圖完全不同的角度來看事情,凸顯出原本我們沒有注意到的特徵。即便讀者未必認同某些假設前提,或者解釋,但是我相信,看完本書之後,你再也不會像過去那樣看待穆斯林世界了。因為我們突然看見了影響事件的其他因素,並且重新考量我們的分析。

也許有些讀者對本書的分析有不同的看法,那很好。我知道我所做的判斷。確實,我也可以寫出與現有內容相反的論調,這些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我們需要重新審視一個簡單的假設,那就是伊斯蘭教是中東世界的全部,是所有問題的原因,也是所有問題的答案,而不去了解造成當今現狀的其他更深的更體系的問題和原因。

***

本書接著會檢視政治學家杭廷頓先生在名著《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提出的「伊斯蘭的血腥邊境」一說。我們這裡真正要討論的是什麼?我檢視了伊斯蘭教和其他主要文明之間長期的關係:西方歐洲世界、東正教的俄羅斯、印度教的印度以及儒教的中國。它和其他每一個文明之間關係複雜,且不斷調整適應,相互影響。這些關係提供了一個更細緻的圖景,就是伊斯蘭教如何經營和其他文明和宗教的關係,而不是像普遍認為的只是恐怖和對立。

部分讀者可能質疑本書更著眼於伊斯蘭教對西方世界的不滿,而不是外頭世界對伊斯蘭教的不滿。事實確實如此。首先,因為穆斯林對西方世界的長期積怨,從來不為西方世界所了解。關於穆斯林對其他文明,如基督教、印度教或猶太教,歷來所犯暴行已經有很多論著,我若想寫也可以長篇累牘。但是從穆斯林的角度,也可以講述別人對他們做了什麼。本書的目的不是在相互的血祭誹謗(blood-libels,編按:指過去歐洲關於猶太人用血祭祀的謠言)中加入其中的一方,只是希望讓大家看到更多歷史事件,特別是發生在「文明斷層線」上的歷史,也就是說伊斯蘭教文明和其他主要文明接觸的時候,發生了什麼。審視這些事件,我們就會發現種族的對抗遠甚於伊斯蘭宗教的角色,我們也可以看到這種對抗有沒有因為宗教差別而加劇。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探討了當今穆斯林世界的願景。首先從穆斯林對殖民強權的反抗史入手。我們可以看到在較近期的時間,中東地區對西方帝國勢力是如何發展成形的,以及反帝國思潮如何深深影響了中東的世界觀。我留意到,其他文化中的反西方言辭和行為,其中包括中國,這說明了西方帝國干涉主義的議題上,穆斯林的觀感和其他亞洲國家有多麽雷同。

我也關注了一下當代最急迫的話題:聖戰、反抗、戰爭以及恐怖主義。這些議題主宰著媒體,栩栩如生的再現在大眾面前。一方面它們理應得到大量關注,但是另一方面,這也是在製造恐慌,並不乏有誇大不實之處。這到底是宗教範疇還是地緣政治的範疇?在最後一章結語中,我回到幾個特別的政策議題,提供的簡潔而明了的觀點,說明如果我們想從犧牲太多、代價太高的泥淖中脫身,我們的觀點跟政策應該要大大的改變。

本書除了伊斯蘭教之外,也討論的不少其他與伊斯蘭相鄰的文明,如拜占庭、俄羅斯、西方基督教、印度和中國,份量比起伊斯蘭教來說,只多不少。我想要論述的重點是,不管在文化預設、期望以及世界觀各方面,伊斯蘭都有能力與其他文化共存。當今穆斯林社會普遍對西方價值感到懷疑跟恐懼,事實上,許多開發中國家也都如此,儘管他們可能在文化細節上不盡相同。換句話來說,困擾著西方世界的穆斯林價值觀和特質同樣也存在於一個「沒有伊斯蘭教的世界」中。

本書是一個論證,而不是一段敘述。我企圖指明,一般歷史記載所忽略或掩蓋的特定趨勢或力量。藉由「如果沒有伊斯蘭」這個問題,我試圖呈現,除去伊斯蘭因素,中東局勢為何且如何發展的新視野。最後,我希望讀者把伊斯蘭教看做整個世界複雜的人文、政治及宗教經驗的一部分。如果有所謂的「伊斯蘭教問題」,那麼這也是我們的問題。

▶▶ 閱讀更多 廣場出版 葛雷姆.富勒(Graham E. Fuller)《如果世界沒有伊斯蘭:面對地緣政治新變局,來自美國中情局的戰略思考》

 
焦慮世代!當面對類似「要是」的問題時,又該怎麼辦?
圖/大塊文化
書名:《焦慮世代:為什麼我們活在充滿不確定性與不安的社會》

內容簡介:這是社會發展最進步的時代,卻也是人類最不快樂的時代,生活中的一切都成了擔憂與恐懼的來源:工作、家庭、人際、自我、未來⋯⋯二ま一七年,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焦慮症和憂鬱症已成為影響身體健康的主因,二ま二ま年,全臺灣有二ま五萬人因情緒問題就醫,每四人就有一人不快樂,焦慮已經不是臨床患者的專利,而是當代普遍的精神問題,為何憂慮與恐懼會主導我們的人生?

二ま一七年,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焦慮症和憂鬱症已成為影響身體健康的主因;二ま二ま年,全台灣有二ま五萬人因情緒問題就醫,每四人就有一人不快樂。但是,焦慮已經不是臨床患者的專利,而是當代普遍的精神問題。在日常情境中,讓我們焦慮的原因幾乎無所不包:工作、學業、經濟收入、人際關係、性取向、自我形象、生命有無意義⋯⋯

然而,過去兩百年來,人類的經濟與科技發展到達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就連低收入族群普遍都過得比中世紀的國王還好,為什麼我們還是不快樂?

瑞典社會學家羅蘭.保爾森在本書中從社會發展的歷史視野切入,指出焦慮、自我懷疑與批評其實是近代才有的現象,而諸多精神問題也是社會建構下的產物。現代社會打造出奉科學為圭臬、機械般重複的勞動模式,以及凡事皆需精準計算的環境,而經濟與科技的進步也讓生活充滿無數與未來相關的選擇,反而使我們越來越無法習慣生命的不確定性,甚至覺得風險無所不在。

保爾森深入探討數百份研究,亦結合大量私密而令人心碎的第一手訪談紀錄,闡述了人類的憂慮和恐懼從史前時代發展至今的演變,揭露我們的心靈是如何被未來、因果、風險及個人想法或感受逐漸侵蝕,並期望能藉本書讓整個社會正視普遍化的精神問題從何而來,建立起必要的良善關懷態度。

作者介紹:羅蘭.保爾森,現居斯德哥爾摩。畢業於瑞典烏普薩拉大學博士,並曾任康乃爾大學傅爾布萊訪問學人。現為瑞典最高學府隆德大學副教授,社會學者、作家與斯德哥爾摩組織研究中心的研究員。

搶先試閱:〈「要是⋯⋯?那又該怎麼辦?」〉

「要是⋯⋯?」這類問題簡直就是智力遊戲。以「要是」開頭的疑惑,將人類帶上月球、讓我們進入粒子的世界,但它同樣也導致種族滅絕與經濟災難。

在我動筆寫書的此時此刻,以下由「要是」這兩個字起頭的問題,主導全球的人類日常:要是我們在阻止新冠肺炎繼續擴散時做的不夠多,那會怎麼樣?要是做得太超過,那又會怎麼樣?要是防疫政策造成經濟危機,那該怎麼辦?要是因為防止疫情擴散,使更多人因失業或貧困而喪生,那要怎麼辦?要是疫苗無法有效打擊病毒擴散,該怎麼辦?要是我們從現在開始,得預期疫情會周而復始地爆發,那又該怎麼辦?

雖然這類問題會自然而然地浮現,但儘管世界一流的專家紛紛投入研究,答案仍然無處可尋。那麼,當單一個人面對類似的「要是」問題時,又會出現什麼狀況?

這本書想探討的就是這個主題,想進一步解析人類生活變得多麼複雜。就算沒有罹患長期憂鬱症或焦慮症的親身經驗,大家身邊可能也都有幾位受這類病症所苦的親朋好友。許多人內心無比擔憂焦慮,甚至糟到這種感受已成為例行日常的一部份。

二ま一七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公開一份報告。針對報告中揭露的現象,他們早就不斷發出警訊,而且還在發布報告的短短幾年前預測此現象會於二ま三ま年發生。報告指出在全球各地,憂鬱症已經擠下生理疾病,成為身體病弱最常見的原因。短短十年內,罹患憂鬱症的人數上升將近百分之二十,而焦慮症現在甚至比憂鬱症更普及。

雖然感覺很差是生活的一部份,但這部分似乎已經逐漸擴張、不斷放大。這遠不只是一種社會建構,也不單純是我們的感覺或是談論幸福快樂的方式。所有手邊的數據都指出相同結論:我們的感受比以往都還要差。

透過這本書,我希望能清楚解釋為何憂慮和恐懼會成為主導人生的因素。這本書闡述從史前時代到現今的發展,揭露人類心神逐漸被未來、因果、風險、災難以及個人想法與感受盤踞。這就是一段逐漸替世界祛魅 的過程,而心理健康遭到損害也只不過是眾多症狀之一。

過去四年來,我深入研究統計數據,彙整出一份關於人類痛苦的概述。此外,我也跟許多人談論他們的狀況。我想紀錄鮮活的個案,想描述具體的問題,而不要只是停留在數據和診斷層面。其中一位受訪對象是派翠克(Patrick),他已經迷失在個人思緒中,以至於完全忽略自己的妻兒;薩米哈(Samira)離婚後,進行將近四十場鬼藤水通靈之旅,並在過程中遇見上帝;雖然實際上完全沒生病,但赫蓮娜(Helena)在短短一年內就接受四種不同類型的癌症篩檢。還有丹尼爾(Daniel),他多年來都活在自己有戀童癖的強迫性意念中。

這些個案中的許多人都是極端案例,但是跟我們這些在生活中與更「正常」的日常問題掙扎奮鬥的人比起來,他們其實也沒什麼不同。焦慮症患者對災難場面的執著,強迫症患者在強迫性思考與行為之間的擺盪,恐慌症患者對於恐慌發作的自我應驗式恐懼,這些都只是相同潛在焦慮模式的不同表現方式而已。整體來看,這些都代表一種歷史發展,而此發展在這個時間點往錯誤的方向奔去。不過,方向隨時都有改變的可能。

除了希望讀者會喜歡這本書,我更希望大家能意識到,其實每個人心中都帶著同樣的孤獨痛苦,並透過這番意識得到療癒。

羅蘭.保爾森

思緒之窗

根據伊索(Aesop)的說法,希臘神話中有三位神祇在藝術方面一較高下。波賽頓(Poseidon)創造一頭公牛、雅典娜(Athena)創造一座房子,宙斯(Zeus)則創造出一個人。他們找來批判之神摩墨斯(Momos)擔任裁判,而摩墨斯認為三件作品都各有缺點。他對於公牛眼睛的位置不滿意,認為眼睛應該擺在牛角正下方,好讓公牛看清楚要將牛角往哪個方向推刺。他認為雅典娜的房子是一棟有缺陷的建築,因為房子底下沒有輪子,搬家時無法輕鬆拉著走。而人的問題就在於人能向他人隱藏內心想法。摩墨斯認為應該要在人的胸口開一扇窗,這樣其他人才能透過這扇窗洞悉此人的想法。宙斯認為摩墨斯抱怨太多,索性把他扔下奧林帕斯山(Mt. Oylmpus)。

《伊索寓言》是此神話最古老的典故來源,而在寓言故事中,摩墨斯並沒有說明為什麼他希望能洞察人的內心,而是把這個論點留給讀者解讀。有份較晚期的古老神話版本指出,摩墨斯之所以提出此批評,是希望能輕鬆判斷一個人是在說謊還是講真話。這個解釋固然有理,不過除此之外,我們還能找到其他挺有意思的原因,來說明為何希望透過窗口來窺探別人的思緒。另一項值得反思的解釋,是這樣一扇窗能減輕人的孤獨感。

我們常低估他人的不幸,這是個有憑有據的現象。在科學研究中,實驗參與者先描述自己碰到的問題,然後再評估他人的問題。研究結果清楚明瞭:我們認為其他人過得比我們輕鬆。這個想法不僅適用於陌生人,也能套用在我們認識的人身上。最低估他者不幸者通常承受最多痛苦。光是別人過得比我們快樂的想法,就會引發焦慮與憂思。這種想法背後有時還藏著嫉妒的感受,但是如果體認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我們通常就不太會將個人痛苦視為挫折或失敗。

要是能知道別人內心正在經歷、感受什麼,我們內心的焦慮又會有多強烈?

▶▶ 閱讀更多 大塊文化 羅蘭.保爾森(Roland Paulsen)《焦慮世代:為什麼我們活在充滿不確定性與不安的社會》

 
俄羅斯全面invade!從國際衝突學英文
近日國際討論度最高的新聞莫過於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衝突,究竟整起事件的原由為何?要如何和外國友人聊這則大事?就讓我們從備受全球關注的「烏俄衝突」認識相關英文吧!

房貸族哭了…若背千萬債 利息恐年增2.5萬
央行升息一碼後,也將牽動貸款利率,房貸族負擔更為加重。目前市場上房貸最低是公教員工的「築巢優利貸」,是依郵局二年期定儲機動利率固定加碼百分之○點四六五機動計息,目前年息為百分之一點三一,若足額調升,年息將來到百分之一點五六。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