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0日 星期一

進口物價難下降…台幣若續貶 學者:通膨短期難解


【北美智權報】探討專利與智慧財產權,涵蓋各國重要的侵權訴訟分析、法規解析,提供您需要的IP實務與知識! 【阿布拉電子報】分享文學性、藝術性與兒童性兼具的兒童繪本,並希望透過繪本和你一起發現孩子的世界。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2/06/21 第538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進口物價難下降…台幣若續貶 學者:通膨短期難解
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聯合報
美國接連大幅升息,亞幣接連應聲貶值,尤其日圓重貶恐看不到盡頭。台灣雖然不是貶值最嚴重國家,但國內也被輸入型通膨壓得喘不過氣,新台幣若持續走弱,通膨可能更難解。學者認為,以目前資金流向,台幣貶破卅元可能性很高;主計總處估通膨高點會在第二季,但是如果新台幣續貶,進口物價不可能下降,通膨下半年緩解可能不樂觀。

國內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自去年八月以來破百分之二後,已連續十個月飆破百分之二,今年三月以後持續往上飆破百分之三,五月來到最高點百分之三點三九。涉及物價進口成本的五月躉售物價指數(WPI)年增率更是直接飆上百分之十六點六二,創四十一年新高,主計總處官員坦言,國際原物料價格與四月差不多,工業金屬價格還下跌,但五月新台幣貶值幅度擴大,WPI年增率漲幅反而加大,可見新台幣匯率對國內物價水準扮演重要角色。

主計總處五月底最新預測,大幅上修今年全年CPI年增率達百分之二點六七,預估CPI高點落在第二季,但WPI居高不下,六月以來新台幣匯率近來又貶到廿九點七美元,通膨能否在第二季之後往下出現變數。

台經院六所所長吳孟道表示,資金從寬鬆走向緊縮,加上美國升息速度遠比各國快,全球資金當然跟著轉向,資金一定會先回流避險,不只是亞幣貶,「誰升息快,資金就會往那裡去」,澳幣、歐元也都面臨資金外流,且歐元要七月才升息,就算升息還是負利率,歐元問題更大,經濟壓力甚於其他地區。

他說,亞幣不叫競貶是被迫貶值,央行升息半碼,且維持一貫論調,認為下半年通膨就會下降,且第二季是高點,但前提是新台幣不能貶太快,影響進口物價,若模型計算基礎是目前匯率,假設台幣貶破卅元,通膨高點是第二季就沒那麼樂觀,「從目前資金流向,台幣貶破卅機會大」。

吳孟道表示,台灣每年第三季都因颱風因素,導致蔬果價格在高點,加上新台幣貶值,台灣九成八能源及糧食都仰賴進口,除非俄烏衝突解決,否則戰事還是會持續影響進口成本,通膨短期難解。

 
市場憂亞幣競貶 楊金龍:發生金融危機機率不高
記者巫其倫/台北報導聯合報
美國等主要國家的央行啟動升息循環,日本卻逆勢維持寬鬆利率政策,日圓應聲急貶,引發市場擔憂日圓續貶恐掀起亞幣競貶,甚至導致重演一九九七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國內學者認為,目前還沒有競貶的問題,金融危機問題也還「言之過早」;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說,發生金融危機的機率不高,但確實是「值得密切關注的議題」。

日本央行上周五決議維持當前貨幣寬鬆政策,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強調,日本經濟剛從疫情復甦,調高利率將加劇經濟的下行壓力。日本央行決策後,日圓應聲重貶,兌美元匯價昨天在一三五日圓附近低檔徘徊,而日圓走貶,也引來市場憂慮亞幣競貶,曾任高盛經濟學家的歐尼爾警告,日圓萬一貶到一五○,恐會觸動一波金融動盪,嚴重性可比亞洲金融風暴。

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說,日本不願升息,主因過去長期陷入通貨緊縮,導致現在渴望通貨膨脹,預計將會維持一陣子、不會太快轉為緊縮,且日本央行考量到當前經濟情況不佳,若升息或貨幣緊縮政策,將進一步影響日本內需,因此與各國貨幣政策考量不同。

台日韓面臨輸入型通膨

全球通膨壓力短期內恐仍難以緩解,中央銀行指出,台灣、日本和南韓等三大經濟體因為能源依賴度偏高、糧食自給率偏低,都承受輸入型通膨考驗,但預期主要經濟體通膨率大多可在今、明兩年間回落,預估今年上半年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仍高,但將隨原油價格漲幅減緩,下半年CPI可望回降。

央行針對物價走勢等議題發布報告指出,當前CPI年增率仍高,預測全年將達到百分之二點八三,主因俄烏戰事膠著,加重糧食供應鏈瓶頸,加上國際油價居高,帶動國內通膨率升高,後續通膨走勢不確定性仍高,須密切關注。

 
迎接綠電時代/儲能限售 用電大戶喊鬆綁
記者劉秀珍、孫靖媛、林安妮/台北經濟日報

「台電要調度電力了!」4月下旬的一個午後,外頭下著雨,安瑟樂威執行長鄭智文與共同創辦人陳威霖一同受訪。訪談到一半,原本聊得正愉快的陳威霖突然收到台電發出的電力調度訊息,他立刻起身處理。鄭智文笑說,這就是虛擬電廠的日常,時刻都在張羅明天的電力。

安瑟樂威是國內第一家通過台電交易平台的合格交易者,也是台電最大的需量反應夥伴。相比台電蓋了不少「看得見」的電廠,安瑟樂威利用「人工智慧物聯網技術」(AIoT),把分散在各地的微型綠電與電力整合起來集中調度,可發電、可儲能,也可協助客戶管理用電。

訪問的當天,雖是人間四月天,但天氣卻已炎熱,那陣子好些天都亮起代表供電警戒的橙燈。鄭智文說,前幾次的大停電深植人心,加上政府提供政策誘因,現在在業界轉一圈,都發現儲能比以往更受到重視,大家也都願意投入。

安瑟樂威是國內少數有遠見且以鴨子划水之姿布局電力事業的一員。不過,根據經濟部能源局3月底對用電大戶的綠電行為調查,卻發現全台約300多家大戶、共485個用電戶號,有46%的人表示,將設置再生能源設備;50%的人會購買綠電憑證,打算投入儲能的,卻不到4%。

用電大戶蓋儲能 自用不可賣

根據2021年上路的再生能源條例用電大戶條款規定,契約容量在5,000kW(瓩)以上的用電戶,需在五年內自備10%綠電。要怎麼做到這10%,政府給的四個選項是,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購買綠電憑證、設置儲能,以及繳納代金。

從結果看,儲能居然不是用電大戶的優先選項,箇中原因與主管機關的規定有關:用電大戶蓋儲能,限定自用不准賣。

一位用電大戶說,這幾年綠電夯,很多同業都努力在工廠找地蓋太陽能板,也動念投資儲能設備。大家的盤算是,蓋了之後可以自發自用,以後還可以拿到綠電交易市場賣,不料,政府說:這些電只能自用,不能賣,「儲能設備貴桑桑,跟其他三個相對便宜的選項擺一起,當然就不考慮了!」

對此,能源局組長陳崇憲解釋,訂定用電大戶條款的目的,是希望用電大戶善盡社會責任。目前政府對於選擇設置再生能源設備的業者,也是限定自發自用,那麼對於選擇設置儲能設備的業者,也應當一視同仁。

經濟部新計畫 收購夜間光電

近期包括儲能聯盟及相關業者都持續遊說政府,盼鬆綁「自用令」。一位業者說,禁令解除,可降低業者投資儲能的成本,還可促進儲能產業發展、提高台灣可調度的電力,一舉數得,何樂而不為?

據了解,為了加快建置儲能,解決太陽下山後的「夜尖峰」用電問題,經濟部近期規劃透過太陽光電結合儲能的競標機制,在地面型光電案場設置500MW(千瓩)儲能。在3月提出的草案中,經濟部擬以躉購保證收購費率,加上儲能成本,收購光電案場夜間釋出的光電。

不過,近來因原物料與電池成本高漲,交期延宕等變數,加上競標機制,也會影響業者成本估算。能源局表示,這部分仍在討論溝通中,尚未定案。

此外,經濟部在2026年第三階段離岸風電區塊開發案中,確立離岸風電需負穩定電網之責,如果案場可準備裝置容量4%的儲能,將可作為競標取得開發權的加分項目。

 
迎接綠電時代/打造綠市集 助攻中小企
記者劉秀珍/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日前宣布,以後新開發光電案場的綠電,不能再賣給單一廠商,有一部分要留給在「綠電零售市場」有需要的中小企業。這項政策正由工業局、能源局等單位規劃中,預計明年以後完成招標的公有土地光電案場與區塊開發離岸風場,就會有這項規定。

除了增加供給,標檢局也規劃推出「綠市集」,進一步建立開發商、售電業者與中小企業間的買綠電撮合機制。官員說,建立便利的交易機制是主要著眼點。

標檢局六組組長黃志文受訪時指出,標檢局已拜訪開發案場與21家售電業者,目前匯集了逾100MW(千瓩)可交易的綠電,最快6月初在台北、桃園、台中和高雄等標檢局分處,舉辦實體加線上的交易會,之後定期辦理。

初步發現,有開發商提交的價格,比現有台電離岸風力躉購價還高,代表業者期待在自由交易市場上,能獲得跳躍式的利潤,不過,也許經過市場洗禮後,價格會再回歸「主流」一些。

黃志文提到,有些案場開發商會擔心,來到綠市集,售電業者會搶走他們的生意,但他認為,這反而提供開發商另一個思考角度:過去在躉購制度下,綠電可以穩定賣給台電,未來在自由市場交易時,則要面臨眾多中小企業的買方,屆時就會有合約管理、談判、繳規費等問題。

「這些都會激勵業者去想,是否要設立專人管理或新設部門負責?還是確立獲利空間後,委由售電業者處理?」黃志文強調,成立「綠市集」最大目的是,希望將「綠市集」當作業者的練兵場,「在這裡,讓業者累積信譽和實績,可進一步發展出綠電的多元商業模式。」

針對需要綠電的中小企業,有些是大樓裡的租戶,標檢局也準備推「單一電號多用戶」的進化版,提供房東代購、租戶團購綠電的便利措施。

經濟部努力降低中小企業買綠電的障礙,中小企業磐石獎聯誼委員會總會長陳萬來很肯定政府的用心,但具體效益還待觀察,比如要求公有地光電和區塊開發的風電要有一定比例綠電進入市場,但是案場開發需要時間,真正可供電的時間、電量,能否符合需求急的中小企業,不無疑問。

台灣綠電應用協會秘書長許博涵也認為,在綠電零售市場裡,最大問題不是缺乏媒合者,而是無法得到合理的貨源;關鍵還是應該讓更多綠電進到市場,依照市場規則賣綠電給中小企業。

此外,對售電業者來說,現行合約機制中的轉供行政程序耗時,也限制了售電業發展「多對多模式」,也就是由多家電廠提供綠電、給多個用戶的模式。

曾是瓦特先生創辦人之一的楊青晏舉例,在做客戶管理時,可能會遇到有客戶臨時不需要這麼多的綠電,這時售電業者就可把用不到的綠電,再轉供給其他用戶,「在這種情況下,通常一通電話或一封電郵就可辦理完成,但依照現行程序,最快要一個月才能通過,實在緩不濟急。」

他建議,未來應往更有彈性的交易機制發展,才會有利零售市場茁壯。 □

 
迎接綠電時代/躉購費率雙面刃 引爭議
記者劉秀珍/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這幾年,淨零排放喊得漫天價響,在蘋果、微軟等國際供應鏈強勢要求下,全台大、中、小企業紛紛搶購綠電,可惜多數中小企業搶不到,還被譏笑,「不願出比政府躉購或台積電高的綠電價格,自然買不到!」

躉購制度是政府鼓勵業者投入再生能源開發,保障綠電收購的一種制度。由於台電提供了20年保證收購價格,開發商自然不願放棄這位長期、可靠的大客戶,影響所及,在零售市場販售的綠電,量能有限,甚至台電的躉購價格,也成了台灣綠電的樓地板價。

台灣綠電應用協會秘書長許博涵認為,要發展成熟的再生能源,台灣終有一天,一定要揮別政策保護的舒適圈,接受市場的洗禮。

而在過程中,新型態的再生能源仍在萌芽期,就需要政府協助,像今年經濟部首度將海洋能列入躉購費率機制,就是一例。

換言之,躉購制度應當是有進有退,也不會是天長地久。由於與業者利益密切相關,「躉購退場」一詞一直很敏感,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受訪時說:「沒有考慮過要讓躉購制度退場!」 他指出,如果退場了,業者沒有保障,也就沒有意願開發,這個制度一定要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對躉購制度退場不鬆口,但實際上已有業者開始揮別躉購。

一位業者透露,2026年離岸風場三期區塊開發,已出現零元電價競標,「這意味屆時風電不會回賣給台電,而是賣到自由市場上,這象徵躉購制度自然退場!」

能源局組長陳崇憲解釋,能源局設計離岸風電第三階段開發計畫的遊戲規則,要求開發商以每度電最高不得高於2.49元、最低不得低於零元的標準參與競標,「以零元參與競標,表示開發商看準了未來的綠電憑證市場價格,一定會高過台電的躉購價,走出躉購機制。」

同樣地,在2025年的第二階段風電開發競標計畫裡,因開發商沃旭將920MW(千瓩)直接賣給台積電,不再適用躉購費率,也自然退場了。至於太陽光電何時退,關鍵要看掌握訂價權的政府了。

 
迎接綠電時代/三轉一限制 牽動釋綠電
記者劉秀珍/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躉購制度之外,另一個阻擋綠電進入市場的障礙,還有開發案場「三轉一」的限制。

曾為售電業者瓦特先生創辦人之一的楊青晏說,原來根據電業法規定,第三型再生能源電廠只能自發自用,或躉售給台電,但隨著綠電需求旺盛,經濟部同意讓更多第三型電廠轉型為可以參與綠電轉供市場的第一型電廠,過去流程需時一年,現已縮短為半年,是一大進步;但「三轉一」手續依然繁瑣,這也影響小型開發案場向市場釋出綠電。

金融業對再生能源的支持,至今改善也有限。2019年經濟部修訂「再生能源條例」,讓與台電簽下20年躉購合約的開發商,可隨時與台電解約,到市場交易綠電,也可以隨時恢復與台電的合約關係,即所謂的「回娘家條款」。

儘管能源局的設計,對開發商很通融,但是提供開發案場融資的金融機構還是會擔心,「經常要求準備解除與台電躉購合約的開發商,先還完貸款再說。」綠電應用協會秘書許博涵無奈表示,這些金融機構可能只認台電和台積電吧!

類似情況,能源局也時有耳聞。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說:「我們可以去向金融機構說明,也歡迎金融機構來找我們溝通,讓他們放心」。

有業者說,金融業多提供與台電簽有躉購合約的大型開發案場,較優惠利率,由此也讓打算離開躉購的開發商心有疑慮,影響了綠電的供應。

由此,綠色和平基金會發言人鄭楚忻表示,綠色和平正準備倡議,推動金融機構給再生能源業者一個公平對待的友善環境,支援台灣綠電發展。

 
四項貨品外銷 亂流干擾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5月外銷訂單翻紅,科技貨品貢獻度功不可沒;但光學器材、基本金屬、機械及塑橡膠製品仍舊因亂流吃黑。經濟部統計處分析,基本金屬、機械及塑橡膠製品短期內都有機會翻正,唯獨光學器材因面板「價量雙跌」,短期內難以看見起色。

觀察5月外銷訂單貨品別,科技貨品中的電子產品因為5G、高效能運算、車用電子及網路通訊服務需求熱絡等,帶動晶圓代工、記憶體等接單成長,訂單金額為185.5億美元,創同月新高,年增17.4%,創下「連28紅」。

資通信產品因數位化轉型及網路通訊服務需求熱絡,帶動伺服器及網通產品接單成長,加上手機接單較上年同月增加,帶動訂單成長;惟部分廠商受中國大陸封控影響,筆電及顯示卡訂單減少,抵銷部分增幅,訂單金額達139.4億美元,創同月新高,年增2.7%。

傳統貨品方面,化學品、礦產品因國際油價高空盤旋,訂單金額來到22.4億美元及22億美元,分別創下同月新高及歷史新高。

但幾家歡樂幾家愁,光學器材、基本金屬、機械及塑橡膠製品在5月仍無出現好轉。統計處表示,隨著電視、筆電等終端產品需求放緩,加上客戶端去化庫存,面板需求疲弱,且價格持續下滑,致光學器材接單減少,年減29.8%,不僅「連四黑」,跌幅還逐漸擴大。

經濟部表示,傳統貨品中的基本金屬、機械下跌,主因為中國大陸封控及經濟成長放緩導致投資減少而影響到訂單量,分別年減6.7%及11.2%。

塑橡膠製品同樣受到大陸封控衝擊,加上全球防疫用品接單趨緩及價格回落所致,年減11.5%,出現「連四黑」。

經濟部統計處長黃于玲說,這次遇到亂流的四項貨品別,基本金屬及機械隨著大陸解封、塑橡膠因高油價都有機會翻正,唯獨光學器材因為面板「價量雙跌」,短期內難以看到正成長。

 
汽電共生費率 擬彈性訂定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燃料成長驟增衝擊汽電共生業者發電意願,加劇電網系統負擔,為增加汽電共生業者發電意願,經濟部能源局昨(20)日預告修正《汽電共生系統實施辦法》,修訂收購費率上限,增加台電購電彈性,持續確保供電穩定。

台灣有部分電力來源是民營業者及汽電共生系統,今年前五月,汽電共生系統減發14億度電,並多向台電購買8億多度電,一來一往已增加系統超過22億度電需求,加重台電系統負擔。

汽電共生系統是指投入燃料可同時產出熱能與電能的能源轉換技術,國內主要為工廠內製程需求所設置,達到「自發自用」,不僅可以減少使用到台電所產生的電,更可以把多餘電賣回給台電。

按照能源局所公布的「合格汽電共生系統餘電電價表」,位於產業園區、提供高壓的業者夏月容量費率每瓩每月為223.6元,能量費率在夏月尖峰時間每度為2.4763元,對於汽電共生業者相當優惠。

然而,汽電共生業者考量目前的國際燃煤價格已達平時的三至四倍,燃料成本遽增,也減少業者發電意願,降低餘電售量。經濟部表示,今年前五月,汽電共生系統售電度數較去年減少14.54億度,減少47.28%;同時間,業者今年使用台電用電13.67億度,增加幅度將近兩倍,一來一往對電力系統造成負擔。

因此,此次修正辦法有兩大重點,第一是給予公用售電業針對特殊情形,修訂合格系統能量費率收購費率上限的依據。

第二個重點,則是考量國家對低碳轉型、邁向2050淨零轉型的需求,過去多以燃煤為主的汽電共生系統,將透過增加「燃料別費率」的定價方式,增加業者增氣減煤的誘因。

經濟部指出,本辦法修正後,取得合格登記證的汽電共生系統,就依本辦法辦理,至於既設的汽電共生系統業者,過去選用原公用售電業售電電價連動計費,也可變更為燃料別費率,但變更次數以一次為限。

盼這次修正,持續確保系統供電穩定及保有公用售電業購電彈性,並鼓勵增氣減煤的低碳機組設置,持續走向低碳轉型及淨零碳排的國際趨勢。

 
國際財經要聞
全球航空業 虧損大縮減
編譯陳律安/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20日預測,儘管全球經濟成長減緩,但由於在新冠疫情期間積壓的旅遊需求大爆發,全球航空產業今年的虧損可望大幅縮減,明年更有望轉虧為盈。

IATA預估,全球航空業今年將虧損97億美元,少於去年10月估算的116億美元,也比去年經修正後的421億美元大幅縮減。但IATA也警告,高油價和通膨可能衝擊脆弱的復甦。

IATA理事長華許(Willie Walsh)說,航空業如今已更精實、堅韌且靈活,明年可望普遍出現獲利。他指出,業績正在回溫,「明年多數市場的客流量都將達到、或超越新冠疫情爆發前的水準」。

北美航空業者今年預估可交出獲利88億美元的成績單,成為2022年唯一出現獲利的市場,明年仍將是表現最強的地區。由於中國大陸仍關閉邊境且執行防疫清零政策,亞洲航空業者今年預估將共虧損89億美元。

然而,一些分析師擔心,機票價格飆漲、以及通膨竄升與利率升高對消費者支出造成壓力,可能在北半球的夏季旅遊旺季過後,拖累需求減少。

華許則淡化所謂「需求懸崖」的憂慮,認為這波復甦並非曇花一現,因為航空業者的業績仍低於2019年(疫情爆發前)的水準,因此還有許多需求缺口待補。他說,2008年金融海嘯的經驗顯示,經濟減緩的衝擊不會太大,並認為缺工對航班安排的干擾,不會在未來數月的旺季造成重大問題,因業者必要時會減班。他說,旅客可放心訂位,因為這類問題為單一事件,且將獲得解決。華許並表示,航空業和其他產業一樣,都面臨缺工問題,但這對航空業的影響較大,因為員工大多無法遠距上班。他預估到明年第1季前,航空旅遊市場的供需將失衡。華許也說,旅客可預期機票價格將隨著油價飆高而上漲,但對機票需求的影響不大。他還說,往好處看,航空燃油價格上漲,可鼓勵業者使用永續航空燃料(SAF),因為SAF的溢價幅度如今已大幅縮減。

 
歐天然氣短缺 擬重啟燃煤發電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由於俄羅斯對歐洲減供天然氣,加上歐洲又遭遇熱浪襲擊,用電量激增,導致天然氣供給更加短缺,迫使歐洲用氣大戶不得不改用燃煤來替代;而且如果不能重新建立天然氣庫存量的話,今年冬季歐洲可能發生能源危機。

目前經由「北溪1號」氣管輸往德國的天然氣量雖比上周略多,但仍只有滿載流量的40%。

義大利Eni與德國Uniper能源集團都表示,接收到的天然氣量低於合約量。荷蘭市場近期天然氣基準合約價約每千度127歐元,比年初上漲逾50%。

Eni表示,俄羅斯天然氣公司20日已經通知,表示只能供應一部分的天然氣需求量,此舉已使義大利更接近能源緊急狀態,並準備採取節氣措施,包括用特定工業用戶實施天然氣配給,提高燃煤電廠發電量,並從其他國家增加天然氣進口量。

德國19日宣布增加天然氣庫存量最新計畫,並可能重新啟動燃煤電廠。經濟部長哈貝克表示,「這將非常痛苦,但在當前情勢下必須減少天然氣用量。如果不這樣做,則到年底時庫存量將不足以過冬」。

德國最大電力業者RWE集團執行長柯瑞貝爾表示,電價可能要三至五年才可能回到較低水準,將壓抑家庭支出及經濟成長。

德國除了恢復使用燃煤發電外,並將對天然氣業者提供財務協助,使業者能夠增加庫存。這些措施估計總成本達150億美元。政府也計劃在未來幾周實施天然氣拍賣措施,以鼓勵電力業者減少用氣。

奧地利政府同日也表示,如果俄羅斯持續限制供氣量,造成能源緊急狀態的話,將同意電力業者改用燃煤發電。

 
美國買房成本 比租屋貴
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房市可能正在降溫,但擁有一棟房子的成本依舊高昂,相較於一年前,現在買比租還貴。

根據John Burns房地產顧問公司的一篇部落格貼文,不過就是一年前,在美國買房子和租房子的每月成本幾乎相同,資深研究經理丹尼爾.阮(Danielle Nguyen)在該文中說:「現在,擁有房屋的每月成本比租房高出839美元,這項差距比本世紀初以來的任何時候皆高出近200美元。」

這種買比租貴的現象在房價上漲快速地區尤其明顯,例如美國的科羅拉多州丹佛、亞利桑納州鳳凰城、佛羅里達州坦帕市和田納西州納許維爾。

丹尼爾.阮表示,展望未來,高房價和不斷攀高的利率可能衝擊購屋者,現在能買得起房屋的人變少,首購族逐漸被排除在最熱門的房市之外。John Burns顧問公司的假設是,以當前價格中位數的80%購買房屋,買家付5%的頭期款,取得30年期固定利率房貸。

另據Redfin的數據,截至2022年4月,在整個住宅市場,租屋每月要花費1,962美元,若是購屋時先支付7%的頭期款,每月的房貸為2,114美元,比租屋高152美元。

丹尼爾.阮並表示:「現在隨著需求轉向租賃,先前不願意把房子賣給出租屋投資人的建商,現在願意接受投資人的出價。投資人的強勁需求將為今日房價提供額外的支撐。」

在疫情期間,人們可以遠距工作,搬離了擁擠的城市,帶動房價上漲,擁有房屋的成本走高。建築成本上揚和庫存短缺同步推高房價。根據Zillow的數據,截至5月31日,美國一棟典型的房子價值通常接近35萬美元,遠高於2020年1月疫情開始蔓延前的251,000美元。

 
加國鐵路公司 發動罷工
編譯陳律安/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繼英國鐵路業勞工宣布發動罷工後,加拿大國家鐵路公司員工也因未能與雇主就福利和薪資達成協議,發動罷工,可能加劇新冠疫情引發供應鏈亂象,導致物價加速上漲。

工會組織「國際電氣工人兄弟會」的談判代表馬丁表示,在與加拿大國家鐵路公司的談判破裂後,750名負責鐵路信號和通信的員工,已於18日上午展開罷工,目前勞資雙方仍在進行談判。

馬丁說,雙方的一大癥結點在於「外地工作」,資方希望有時能將員工指派到外地工作特定時日,先前的合約談判也出現過同樣問題。

加拿大國家鐵路公司則表示已啟動應急計畫,目前鐵道運輸維持正常水準和安全。加拿大國家鐵路公司的員工罷工,可能加劇新冠疫情引發的供應鏈亂象,進而導致物價上漲。彭博資訊訪調的經濟學家預估,定本周公布的加拿大消費者物價指數可能衝上40年新高。

 
英國房地產業 掀破產潮
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英國房地產業者破產數近幾個月來激增,反映央行不斷升息帶來的衝擊。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根據稅務和顧問公司Mazars的數據,今年頭三個月,英國有81家房地產投資公司破產,寫下逾十年來最高單季數字,也比去年最後一季46家公司破產的數字激增。

這些高風險企業包含在疫情爆發前以融資借貸炒作開發項目的業者,以及在疫情封鎖期間因承租店家關門而損失房租的商業房東。

現在,隨著英國央行藉由升息來控制飆高的通膨,房地產公司面臨借貸成本攀升帶來的生存威脅。英國央行上周連續第五度升息,基準利率調高1碼至1.25%。

Mazars合夥人戴克表示:「隨著拖欠如此多租金,債權人日益找上門來,近期一連串升息成了雪上加霜。不幸地,進一步升息仍可能接踵而至,這代表這塊產業可能會見到更多破產。」

一些企業還能存活到現在,是因為貸款方靠著政府的新冠疫情紓困措施保護。但發布停業清理的暫停措施在今年初告終,代表放款機構不再有義務給予寬限。

 
美財長稱整年難甩通膨 衰退機率高於2008金融海嘯
華盛頓19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今天表示,美國消費者整個2022年恐都得經歷難以忍受的高物價,預期經濟將放緩;經濟學家預測未來12個月出現衰退機率甚至高於2008金融海嘯時期。

美國今年5月的通膨年增率攀升至40年來新高的8.6%,顯示物價壓力正趨於難解,迫使聯準會(Fed)6月中宣布28年來幅度最高的升息3碼。

葉倫(Janet Yellen)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政論節目「本週」(This Week)專訪時說:「我預期經濟將放緩;今年以來通膨一直都很高,今年剩下的時間也都會持續高通膨。」

她表示造成目前通膨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全球性而非地區性」,包含俄烏戰爭造成的能源供應中斷和中國防疫封城讓商品出口受阻,「這些因素不太可能立即消退,與全球形勢相關的不確定因素實在太多」。

數十名接受「華爾街日報」訪談的經濟學家認為美國出現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大增,目前認為未來12個月出現率退的可能性達44%,這種程度過去甚至剛要實際進入衰退才會看到。

華爾街日報前次於4月所做的訪查,經濟學家們平均認為未來12個月內經濟陷入衰退的可能性為28%,1月時更僅18%。

華爾街日報指出,自從他們2005年中起開始做這種訪查以來,鮮少看到44%的衰退預期率。2007年12月所做的那次後來遇上2008年爆發並延續至2009年的金融海嘯,當時經濟學家們給出的衰退機率也不過38%。

預測者這次出於多重因素而提高衰退可能性預測,包括借貸成本上升、通膨速度加快、供應鏈問題及俄烏戰爭所引發的大宗商品價格衝擊。此外,大多數還認為聯準會重手升息卻想在不造成更高失業率和經濟衰退下遏止通膨,可能性越來越低。

大和資本市場美國有限公司(Daiwa Capital MarketsAmerica Inc.)首席經濟學家莫蘭(Michael Moran)說:「聯準會正猛踩剎車(遏止通膨)..這樣的情況就很難避免衰退。」

這次最新訪談顯示,經濟學家們預測,年底時的通膨年增率將達7%,高於4月時研判的5.5%;華爾街日報於聯準會升息3碼後,立刻於6月16到17日訪談53位經濟學家。

大型策略諮詢公司安永-巴特農(EY-Parthenon)首席經濟學家達科(Greg Daco)說:「如今我們相信美國經濟未來幾個月走向溫和衰退,雖然消費者今夏在休閒、旅遊等方面仍保有餘裕,但通膨持續攀升的背景、大幅升息和股價暴跌恐削弱購買力,嚴重限縮房地產活動及企業投資、招聘。」

 
要聞
國銀外幣存款 衝關13兆元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為搶賺美國升息財,各大銀行提前布局外幣存款,祭出美元高利專案,吸引投資人、企業戶目光,大舉推升國銀外幣存款餘額。據金管會統計,4月全體國銀外幣存款餘額12兆7,460億元,年增率19.12%,創2015年10月來、近六年半新高,預估最快今年上半年將衝破13兆元大關。

行庫主管坦言,銀行吸收外幣存款有兩大目的,一是做財富管理的「獲客」來源,二是做外幣資金運用,包括放款、投資、拆借,或跟壽險業承作swap(換匯交易),賺取豐厚收益,一旦外幣收益高於存款,銀行當然樂於吸收美元來運用。

法人以歷史經驗估算,台灣銀行股的利差,與台美利率呈現正相關,相關係數達0.77,預期台美升息循環,將讓整體國銀利差水準明顯擴大,並以外幣放款占比愈高,受惠程度也愈大。

換言之,要先做外幣資金運用之前,得先吸收存款「做基底」,各銀行也預期美國將持續升息下,「先搶錢」布局,誰可挾著較低的資金成本,誰就能掌握更大升息潮下的潛在收益率。

據金管會統計,3月美升息2碼後,4月國銀外幣存款餘額攀升到12兆7,459.6億元,單月大增4,272億元或3.47%、年增率19.12%,月增或年增均創六年半來新高,前十大外幣存款行,有九家年增率都是二成起跳,顯示4月國銀大搶錢的盛況。

4月兆豐銀外幣存款餘額1兆3,301億元穩居「外存王」,中信銀1兆330.5億元奪后,玉山銀9,979.17億元居第三,北富銀4月外幣存款餘額9,699.3億元居老四,一銀9,467億元居老五,升息循環下,市場預期今年將會有五家「兆元」銀行出列。

若以年增率來看,4月前十大外存行中,北富銀和彰銀外幣存款年增率都超過三成,成長最大,兆豐銀、一銀、台銀、國泰世華銀、華南銀及永豐銀等六家年增率則超過二成,玉山銀年增19.4%,中信銀年增9.1%。

若拉長時間看,第一銀、華南銀、彰銀、北富銀及玉山銀等都是在去年下半年開始,外幣存款餘額開始呈現兩位數成長。

行庫主管坦言,去年預期今年會啟動升息循環下,就開始就陸續對一般投資人、企業戶吸收長天期固定利率存款,鎖定較低的資金成本,藉此積極布局海外放款,又以歐美、新南向市場為主。除了放款外,各銀行也開始布局債券票、或是操作swap,趁台美利差擴大,開始賺取機會財。

 
住宅投保地震險 低於四成
記者紀佳妘/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花蓮縣光復鄉昨(20)日上午發生規模6.0地震,不少民眾一早就感到地牛翻身的狀況,據財團法人住宅地震保險基金統計,截至今年5月底止,國內住宅地震基本保險的投保率約37.28%,顯示仍有許多屋主尚未投保,建議應即早投保,以獲得基本保障。

昨天上午花蓮縣光復鄉附近發生芮氏規模6.0地震。住宅地震保險基金呼籲,民眾不可輕忽地震所可能帶來的災損,已投保住宅地震基本保險的保戶,倘發現建築物有嚴重受損情形,請聯絡自身投保的產物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將派員處理。

台灣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發生頻繁,為使民眾迅速獲得基本的地震險保障,住宅地震保險基金呼籲,民眾可投保住宅地震基本保險,以減輕地震災情造成的財物損失。

住宅地震保險基金表示,截至5月底止,宅地震基本保險以全國戶數900萬戶計,投保率約37.28%,顯示民眾對於自身住宅財產已頗具風險意識,但仍有許多屋主尚未投保,建議應即早投保,以獲得基本保障。

住宅地震保險基金提醒,住宅地震基本保險保障範圍,主要包括因地震震動、地震引起的火災、爆炸、等危險事故,造成已投保住宅地震基本保險的房屋倒塌或不堪居住的「全損」損失時,即可取得保險金額理賠及臨時住宿費用。

 
匯市淡定 台幣小貶2分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熱錢賣股匯出,拖累國內股匯市昨(20)日雙雙收黑,不過相較於台股指數大跌,匯市表現相對淡定。匯銀主管指出,熱錢昨天估計匯出逾5億美元,加上進口商進場買匯、出口商拋匯,新台幣匯率終場貶值2分,收在29.74元,為近一周低點,總成交量為16.095億美元。

中央銀行統計顯示,美元指數昨天上漲0.11%,主要非美貨幣裡僅越南盾與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分別為0.01%和0.23%。相較於星元與新台幣,昨天分別貶值0.03%和0.07%,台灣主要貿易對手國貨幣韓元重貶0.39%,日圓也貶值0.27%。

匯銀主管指出,美國通膨率居高不下,聯準會6月大幅升息3碼後,7月仍有續升3碼的機會。美元雙率雙升,吸引熱錢回流美國,進而導致亞洲新興市場國家貨幣每況愈下。

不過,外資昨日雖持續賣超台股,使新台幣匯率偏弱整理,但相較於其他國家,我國經濟基本面表現不錯,新台幣匯率仍維持相對強勢,新台幣匯率短期內將位於29.5~30元區間整理。

 
國光生技海外拓市 大進擊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光生技(4142)海外市場大進擊,今年在俄羅斯流感疫苗原液、中國大陸四價流感疫苗成品銷量帶動下,第3季、第4季的銷售高峰可望提前在6月顯現,帶動單月業績倍數成長。

國光生技在6月透過合作夥伴向墨西哥申請藥證,目標明年起出貨流感疫苗至墨西哥,並以此為灘頭堡,揮軍中南美洲等南半球市場。

國光生技是國內疫苗龍頭廠,今年4月標下衛福部疾管署公費四價流感疫苗,得標總量327.5萬劑,總金額逾7.8億元。國光生技強調,今年流感原液及流感疫苗成品外銷國家和外銷量能不斷增加,全年海外市場營收占比將超越國內,成為今年營收成長主要動能。

國光生技表示,今年海外訂單成長動能主要來自兩大市場,一是大陸市場的四價流感疫苗,相較於往年的三價流感疫苗,不僅價格翻倍,出貨量也可從早期的三、四十萬劑成長至今年200萬劑以上;另一個成長動能是俄羅斯流感疫苗原液,今年是第一次出貨,估計可協助俄羅斯合作廠生產二、三百萬劑流感疫苗成品。

國光生技的流感疫苗訂單,包括大陸及俄羅斯都已從6月開始出貨,往年國光生技的銷售高峰期落在第3季、第4季,今年將提前在6月顯現,法人估計,單月業績有機會較去年倍數成長,今年全年業績有機會挑戰25億元的高峰。

此外,國光生技流感疫苗過去市場主要在北半球,每年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公布的病毒株,上半年生產流感疫苗,下半年供貨海外市場。現在為讓公司產能達到最大效能,國光生技開始規劃進軍南半球流感疫苗市場,目前已和墨西哥當地合作夥伴簽約,自6月起申請墨西哥的流感疫苗藥證。

國光生技表示,公司進軍墨西哥市場,初期目標是明年先小量出貨20萬劑流感疫苗至當地,由於墨西哥合作夥伴在整個中南美洲都有布局,國光生技一旦在墨西哥站穩腳步,後續進軍南美洲市場將大有可為。

 
申報贈與稅 可線上辦理
記者陳姿穎/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近期本土疫情嚴峻,台北國稅局提醒,民眾在申報贈與稅時,贈與人可利用網路電子軟體,民眾不出門也能完成申報,降低臨櫃洽辦染疫風險。

台北國稅局表示,贈與人須先安裝贈與稅電子申報軟體,即可依自然人憑證、健保卡網路服務註冊會員、金融憑證、TW FIDO認證或行動電話認證等方式完成申報贈與稅,系統採全天候開放,民眾無需擔心申報時間受限。

國稅局也提醒,申報資料上傳成功即為申報日。同一日透過網際網路重新傳送申辦資料者,第二次以後申辦上傳成功,將覆蓋前次申辦資料,同日可上傳五次為限。

民眾申報贈與稅時,應附相關證明文件,可掃瞄成PDF影像檔,單一檔案應小於5MB,完成網路申報時一同上傳,或是申報資料上傳成功隔天起十日內,採線上傳送或郵寄至贈與人戶籍所在地國稅局所屬分局、稽徵所、服務處,不必親自送件。

 
飯店「疫外」成投資新寵
記者朱曼寧/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疫情衝擊觀光業,市場大洗牌,飯店反而成為投資新寵,世邦魏理仕昨(20)日發布報告指出,過去一年亞太區投資人動作不斷,包括台灣、新加坡、首爾、香港等地業者共投入約405億元買下旅館,並改造成其他類型不動產,主要是旅館具有產權單純、建物面積大、土地價值高等優勢。

世邦魏理仕表示,近年旅館業受疫情影響,不少業者退場或採售後回租方式以增加現金流,也掀起旅館投資風潮,主因旅館可包裝成共居公寓、共享辦公室、員工宿舍等,自用或轉租售都可,受到投資人青睞。

調查指出,去年第1季台灣媚登峰以5.88億元入手皇家季節酒店台中中港館;今年第1季有盛弘醫藥斥資近11.8億元,買下翰品酒店桃園,將打造為智慧醫療城。

世邦魏理仕指出,政府推行相關政策,也有助舒緩旅館業經營困境。例如內政部推動「既有旅館轉型社會住宅」計畫,自今年起至明年底業者可提案申請,政府將提供租稅優惠、改裝修繕補助及租金差額補助。

世邦魏理仕研究部主管李嘉玶表示,疫情籠罩,旅館業經營不易,出售資產成為地主選項之一;近年來高漲房價及年輕人的租屋需求,為投資人提供將旅館改造為共居公寓的機會。

此外,利用旅館房間數多的特性,將建物使用用途變更,作為共享辦公室或員工宿舍,投資自用皆宜。近年來高科技產業在南台灣擴廠,員工宿舍成重要配套。

世邦魏理仕台灣資本市場部主管林敬超表示,例如台積電在台南高鐵站為外籍工程師準備的宿舍,標榜是「智慧綠能循環住宅園區」,提供健身房等設施。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