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準會(Fed)前主席柏南克、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戴蒙和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教授迪布維格十日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表彰他們對銀行經濟作用和金融危機的卓越研究,為應對疫情和二○○八年經濟大衰退等全球性危機奠定基礎。三人將平分一千萬瑞典克朗(約台幣二八一○萬元)獎金。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世界近期面臨經濟衰退和疫情造成的經濟低迷兩大危機,各國央行和金融監管機構所採取的行動,幾乎都是基於這些諾貝爾獎得主的發現。」
各國政府在二○○八年金融海嘯時紓困銀行,引發大量批評,當時一些繳不起房貸的民眾失去住屋,而被認為是罪魁禍首的銀行卻得以被保全。
不過,獲獎者研究顯示,整個社會因政府當時紓困銀行受益。戴蒙得知獲獎後召開記者會時表示,「即使這些紓困有問題,但實際上有益社會」。他說,當年政府若設法紓困雷曼兄弟銀行,而非任其倒閉,危機不會這麼嚴重。
三名學者主要關注銀行在經濟中扮演的角色,特別是在金融危機期間銀行倒閉如何擴大危機。
瑞典皇家科學院說:「三位得主研究一重要發現是,避免銀行倒閉至關重要。他們的分析對規範金融市場和處理金融危機意義重大。」
瑞典皇家科學院指出,柏南克分析一九三○年代「經濟大恐慌」,他證明銀行擠兌如何成為使金融危機更深、更久的決定性因素。當銀行崩潰時,許多關於借貸者的有價值資訊因而流失,且無法迅速重建。銀行將儲蓄引向生產性投資的社會功能因而被嚴重削弱。
為使經濟正常運作,必須將儲蓄引導至投資,但這裡存在一個衝突點:存款人希望有需要時立即動用資金,而企業及貸款人要確定他們不會被迫提前償還貸款。戴蒙及迪布維格的研究指出,銀行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最佳解決方案,作為中介者接受存款,同時也可提供借貸者長期貸款。
不過,這兩項活動的結合,將導致銀行容易受倒閉傳聞影響。若大批存戶擠兌,將導致銀行倒閉。瑞典皇家科學院說,三位得主研究顯示,「這種危險能透過政府提供存款保險,並作為銀行最後貸款者,在銀行資金流動性短缺時提供資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