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感染腸病毒關鍵3時期 「這種病毒感染很特別,要不就沒事,要不就是猛爆性(fulminant),很少出現中間值。」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張龍,一語道破腸病毒易使爸媽恐慌的原因,它具有引發重症的潛能。腸病毒家族一般分為克沙奇A、克沙奇B、伊科病毒、編號型70、71、72型等,1個月內寶寶較容易感染為克沙奇B、伊科病毒兩種,新生兒感染這兩種病毒,容易出現惡性、猛爆性反應,爸媽須小心注意。
張龍醫師表示,新生兒容易感染腸病毒為三個時期,泛指週產期(Perinatal period)期間:生產前、生產中和生產後,感染最多則是生產中和生產後。
時期1:生產前
懷孕早期或中期的媽咪,在感染腸病毒並痊癒後,所產生的抗體也會同時保護胎兒,因此胎兒不會受到影響。最令人擔心的是,孕媽咪在生產前幾天感染後,病毒也傳染給胎兒,但孕媽咪來不及產生抗體給胎兒,寶寶就生下來了,這時寶寶身體內病毒很多,卻沒有抗體,可能會有很嚴重的症狀。然而,這種情況很難預防,由於八成以上成人感染腸病毒並無症狀,孕媽咪可能只有一些不適,如喉嚨稍痛、體溫微高等,並非很有意識自己處於生病中,因此無法診斷是否為腸病毒。
時期2:生產中
腸病毒在腸道孳生、繁殖,所以肛門口、糞便、分泌物中會有很多病毒和細菌,而生產過程中,寶寶會經過產道,會接觸到大量病毒,此時寶寶便有可能被感染。
時期3:生產後
生產後1個月內寶寶感染腸病毒,大部分是被週遭親人所傳染。張龍醫師強調,這個時間點是新生兒階段唯一能預防的部分,媽咪、主要照顧者如保母、阿公阿嬤最須要注意。
爸媽觀察寶寶症狀3重點 張龍醫師指出,新生兒感染腸病毒的比例,研究顯示比想像中來得高,約為12.8%。許多寶寶感染後不一定出現症狀,因為有媽咪的抗體保護,所以病毒感染症狀會變輕微;大人本身有許多腸病毒抗體,媽咪抗體可用到寶寶6個月大。然而,有些寶寶病情嚴重的關鍵在於,身體裡的病毒抗體並無涵蓋那隻病毒。
腸病毒潛伏期為3至5天,1個月內新生兒感染有八成沒有症狀,但若是出現症狀就要小心,有可能是重症前兆,因此新生寶寶有以下三項症狀應就醫。
重點1:發燒
新生兒發燒一定要回診看醫師。腸病毒症狀有時像新生兒敗血症一般,發燒、膚色發紺或膚色變白、肌肉無力、血小板下降、黃疸、身體出血並出現出血點,甚至抽搐等。
重點2:吃得不好、活動力很差
若是寶寶吃得不好、吃不下,加上活動力很差,肢體張力下降可能要考慮寶寶是否遭受感染。
重點3:軀幹出現疹子
新生寶寶若感染腸病毒,身上可能會起疹子,疹子為小點點狀,分布零散、以軀幹為主。皮疹和皮下出血兩者症狀無法區分十分清楚,應立刻就醫。
合併重症後遺症多,越早發現治癒率高 張龍醫師強調,新生兒感染腸病毒會如此嚴重,主要是腸病毒會攻擊最重要的器官──肝臟,可能會引發猛爆性肝炎;另心臟和腦部也是攻擊目標,造成心肌炎和腦膜炎、腦炎。如果肝衰竭、心臟衰竭或腦部感染太嚴重,寶寶可能會死亡,就算存活也須擔心發生神經學上的併發症,長大後恐智力受損、發展遲緩。
值得注意的是,腸病毒合併重症,惡化程度很快,1、2天內便會很嚴重,大部分寶寶住院要住好幾個禮拜。張龍醫師認為,寶寶能不能救得回來,通常與處理時間有關,早一點發現救治率會提高。重症治療會給予免疫球蛋白,也就是健康者的抗體,如早點給予,可有效降低身體病毒的量,再佐以積極的重症照護。雖然有機會治癒,但有些孩子因遭受病毒感染、罹患心肌炎,心臟功能會漸漸變差,若有心?衰竭長大後可能須換心。因此感染腸病毒、合併重症,可能留下許多後遺症或過世,爸媽應隨時注意寶寶症狀,以免錯失治療先機。
另一方面,寶寶若僅為腸病毒輕症,通常發燒2至3天,其他症狀約一週後就會痊癒。 張龍醫師表示,台灣腸病毒疫苗已通過初步人體實驗階段,但進入量
腸病毒有疫苗嗎?
產則要經衛福部核准,因全新疫苗上市必須謹慎小心。只是腸病毒疫苗主要以71型為主,新生兒易感染的克沙奇B型和伊科病毒並無涵蓋,原因是新生兒感染,大多於出生前後幾天,時間點難以施打疫苗。
預防感染,爸媽別做7件事
預防重於治療,爸媽多用上一點心,寶寶多一層防護。跟著張龍醫師一起了解,預防腸病毒7件事,爸媽盡量要避免!
第1件:身體不適不戴口罩
有了寶寶後,爸媽要更注意自己身體,以前有點喉嚨痛沒關係,現在則應該敏感度更高、更小心,有感冒症狀照顧寶寶時要戴口罩。
第2件:兄姐生病碰觸寶寶
值得注意的是,家中幼齡兄姐有鼻涕、發燒等不舒服症狀時,不要觸碰寶寶,並將兩者隔離開來。
第3件:太過密集親吻Baby
張龍醫師強調,親吻新生寶寶,出於愛的天性無可厚非,但不鼓勵太過密集的親吻,尤其有感冒症狀,更應避免。
做個貼心訪客,探訪時別抱寶寶!
腸病毒大多為接觸感染,少部分才是飛沫,因此若沒抱、親寶寶,傳染率並不高。因此建議訪客看看寶寶即可,如真的想抱寶寶,應先洗手。
第4件:沒洗過手就抱寶寶
預防腸病毒,最好的方法是勤洗手,爸媽抱寶寶前請先確認洗過手。
預防腸病毒,不能只是乾洗手!
張龍醫師提醒,只有乾洗手,無法有效預防腸病毒!因為腸病毒沒有脂肪外膜,不怕酒精,所以要以濕洗手為原則。
第5件:坐月子到處趴趴走
還有,新手媽咪坐月子期間,不要到處趴趴走,否則容易被別人感染。
第6件:分娩前後不舒服,未告知醫師
生產前兩週及生產後有不舒服的症狀,如發燒、咳嗽、流鼻水、拉肚子等,都要跟醫師報備。現在雖鼓勵產後母嬰同室,但若媽咪生病了,母嬰同室可視情況先暫停。
第7件:疑似感染腸病毒,繼續餵母奶
張龍醫師表示,母乳中有IgA抗體,健康媽媽哺餵母奶已證實可減少腸病毒症狀、降低嚴重程度。然而,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建議,如果媽咪疑似感染腸病毒,可暫時停止餵母奶,因為母乳中可能也含有病毒。可待媽咪痊癒後,再繼續哺餵,寶寶亦能從母乳中獲得腸病毒抗體。
張龍
學歷:台灣大學醫學系、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博士班
經歷:教育部部定講師、馬偕護專兼任講師、馬偕醫學院臨床講師
現任: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更多完整精彩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5月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