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荳芽蝴蝶的教育,我始終堅持的是:閱讀和運動。 閱讀,會在下方有一篇夜讀習慣的小分享。
運動,我堅持的不過就是要求荳芽蝴蝶養成運動的習慣而已。
荳芽小一開始學游泳,蝴蝶更早一些,幼稚園大班便開始了。一週上一次課,一個學期一個級數,通過了期末的測驗,才能往上升一級。四級要學會換氣,蝴蝶學到四級是小一,幾次測驗都不通過,重複停留在四級。教練比我還著急,一再向我解釋蝴蝶升不了級的原因。後來我才知道很多媽媽在意孩子無法一次便升級,像蝴蝶這樣老是升不上去的,可能媽媽會選擇轉換練游泳的教室。
我倒是無所謂。我覺得游泳是運動,只要孩子養成運動的習慣,持續學習,學會換氣或其他更多游泳的技巧,只是時間早晚而已,何必急於一時呢?
我不急著要求成果,蝴蝶也沒有因為升不了級而挫折,照著她自己的學習步調上著游泳課,一直持續到她小六下學期轉學離家才終止。
上個禮拜,她們學校舉行運動會,在個人游泳比賽項目,荳芽拿到女生組的第一名,蝴蝶是第二名。
游泳是她們自小的運動,比賽拿到好成績只是長久以來持續練習的附加成果,並不是主要的目的。
除了游泳之外,荳芽練過桌球、蝴蝶打過籃球,我的目的,都是讓她們運動健身。有的時候,因為學校政策或家長間的比較心態干擾了孩子運動的單純心情,我會選擇退出,重新和孩子一起另覓一個純淨的運動空間。
現在,她們在學校每天在田野間跑步、上空中瑜珈課;假日回家,我們輪流在跑步機上跑步。還是運動。
通常我要求她們做的事,我自己也會做。我游泳、跑步、練瑜珈。還是運動。
運動,不只是身體的鍛鍊,也是意志力的考驗,一種自我要求的體現。
有一天,蝴蝶在跑步機上跑了三十分鐘後,汗流浹背,氣喘吁吁。
我問她:「蝴蝶,為什麼妳開始跑步的第一個十分鐘,妳跑得很輕鬆、也不流汗,但到了最後的十分鐘卻跑得滿身大汗啊?」
蝴蝶還喘著。荳芽回我:「因為最後一個十分鐘累積了前面兩個十分鐘的爆發力了……」
「是啊!所有事都是需要時間累積努力的,要求自己,撐過了一個關卡,妳才會發現自己的潛力。然後,妳在過程中,也要練習自我覺察,妳的極限在哪裡,妳也得知道什麼時候要停,保護自己。」我說。
運動,還是一段自我覺察的過程。
前陣子,我偶然看到一則新聞,報導了十二年國教體適能項目納入會考超額比序。
報導説現下體適能檢測的四個項目是:仰臥起坐、跑步、坐姿體前彎與立定跳遠。許多孩子為了拿到好成績,在測試前還得集訓、補習,家長們每個假日都要帶著小孩征戰體適能檢測站。
台南市體適能檢測採嚴格高標準,所以台南大部分的孩子都到體適能檢測標準保留些許彈性空間的高雄應試。家長孩子疲於奔命,勞民傷財。
新聞採訪了幾個中學生,問他們對於體適能檢測的看法。孩子說:「這根本是浪費時間,我連讀書的時間都不夠了,還要準備這些……」
運動,所為何來?當一切都只是為了成績、求勝,輕忽本質,應付了事,也就不足為奇了。錯誤的教育政策導致扭曲的價值觀,當一個青少年根深柢固的認定「運動是浪費時間的事、運動只會妨礙我追求成功」,體適能教育還有什麼意義呢?
當年荳芽蝴蝶還在台灣教育體制内就學時,我便深刻的感受到台灣教育對體育課的忽視,體適能成績拿來作為超額比序的項目,顯然更是雪上加霜。
教育,百年大計,一朝一夕或許只覺擾民、無奈,假以時日,十年二十年後,每一個被誤導的教育觀念都將變型成一道道難解或甚至無解的人生難題,橫亙在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路上……
如果我們沒法改變政策,我總是想著「那麼,我自己的家庭教育來彌補吧!」
沒法改變,未必要隨波逐流。從荳芽蝴蝶幼稚園不提早學寫字、念了小學不上安親班,直到面對十二年國教的失望,我從來沒有放棄過找岀一條適合我們的家庭狀況、考慮孩子適性發展的教育之路。
我不太喜歡直接回答讀者詢問的荳芽蝴蝶念的什麼學校,一方面是隱私,再者每個家庭、每個孩子所考量的點也不同,我選擇的學校有時在我心中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我只取能滿足我最大期待的,然後陪著孩子去挑戰選擇後所必須面對的問題。
我選擇的依據,永遠只看孩子的需要,然後,努力。在我能力範圍,再多做一點。教育,對我來說,就是這樣的意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