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作的教學現場,課堂的後段就是同學的寫作練習。 聽了老師講解諸多寫作技巧與主題思考之後,換同學自己面對一整張空白稿紙時,轉瞬間便開始抓耳撓腮苦惱「到底要寫些什麼」?教學者有時不能理解「不是剛剛才教過,怎又說不會寫」,但這時候如果試圖去了解其中的糾結,是否能讓學生更快進入書寫的思考狀態。 會考寫作測驗評量學生表達見聞與思想能力,其中包含「立意取材」、「結構組織」、「遣詞造句」及「標點符號」等四大訴求。如果以書寫的思考順序而言,應該就是依上述的排列方式進行,「立意取材」是首當其衝面對的關卡。 學生反應寫作最大的挫折點,在於開始下筆就必須想好素材、架構,想好文字間的呼應與思考的深度,而構思時間極短的狀況下,往往使人十分苦惱,不知如何方能深刻周全。 立意與取材需同時進行,建議從反向或多元角度思考。看到題目後,直接反應可視為普遍的認知。以〈捨不得〉(104會)為例,看完題目的反應,往往想到失去,倘若不進一步反問自己,很容易變成書寫一次失去的經驗與心理。以6級分範文一為例,從單向對人間離別的捨不得,進一步寫到「捨不得看他人的捨不得」,辯證「捨╱得」後,提出跨越捨得的領悟。不難發現其立意的深刻性是透過素材技巧的選擇與層次編織而來。 思考的進程上,看完題目的「第一反應」是大多數人會有的共同反應,如「夏天最棒的享受」,常冒出來就是吃冰、玩水、吹冷氣。如果上述的活動對你而言沒有特殊性,那麼寫出的就只是符合一般人夏天該有的享受認知。這時有一個很重要的分岔思考點,如果有特殊性,請繼續問自己「特別寫它的目的是什麼」;否則,在不假思索就可以說出吃冰玩水吹冷氣之後,請暫且放棄這些當成你的主要素材,這時你可能會苦惱「那還有什麼可以寫」? 你的苦惱,正是思考的開始。你可能冒出芒果、蓮花、螢火蟲,甚至有颱風、蟬鳴等答案都會冒出來。你可能會想,這些素材如何鋪排成篇?以下舉兩位同學的例子作為參考: 1.蟬鳴 同學在當年春天開始學習鋼琴,過程中不斷練習,終於在夏天練成。她認為「在D大調的悠揚的旋律中,綠意盎然,陣陣蟬鳴為我伴奏,未嘗不是夏日最棒的享受。」 2.鳳凰花 從鳳凰花聯想到「畢業」,他說「鳳凰花綻放如火,隨風飄落,暖風中吹乾眼角的淚,盪起嘴角的微笑,我享受著笑中帶淚的十三歲夏天。」 提到鳳凰花一定很快可以連結到「畢業」,而畢業又是每個人都共有的經驗。上述的例子,主要想跟同學分享一個經驗:別太快跟自己說「我想不到」,串連事件時要進一步思考,寫這些事件的心裡啟發是什麼。這也表示「取材」與「立意」是相連動的,必須透過素材傳達要表達的感思或啟發。蟬鳴的例子中,用夏天的時間來說明自己學習的喜悅與成就感;鳳凰花的例子寫出對畢業╱離別得到一番人生小啟示。 無論是怎樣的題目,要把握一個要點,不要人云亦云。書寫是跟自己對話的過程,不要害怕挖掘自己的生命歷程,也不要小看自己的豐富性,勇敢寫出我思我感。思考的深刻性是可以不斷練習,有時你甚至會驚訝怎會做出如此美好的連結,那時,你將會享受書寫的美好。 (本文由聯合報寫作教室提供) ●想知道更多寫作技巧嗎?《40週寫作覺醒》精選聯合報寫作教室專欄,集結出版。選購電子書可享66折,詳情請上udn讀書吧。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