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十三日刊登分析指出,七大工業國集團在義大利討論烏克蘭和中東問題之際,在華府認為對下個世紀至關重要的亞太地區,美國在整個區域的實力本質正在改變,不再將自己表現為自信滿滿的安全擔保國,而是軍事現代化和科技發展的一個熱切隊友。亞太地區幅員太過遼闊,中國大陸崛起是個太大的威脅,而美國不像過去一樣是世界獨強。歐巴馬政府承諾的「重返亞洲」從未達成,川普政府的反中論調和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議,被一些國家視為美國對北京挑戰感到不安的跡象。
文中說,整個亞洲軍事預算近年飛漲,對美國國防技術的需求空前高漲。然而,印太許多國家現在將本國視為新興多極秩序的參與方,因此,他們向美國尋求幫助,不是要求保護,而是武器、訓練與新技術和設備維護投資的提供方。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在本屆香格里拉對話說,「以前,我們的專家會談論印太安全的軸輻模式。如今,我們正看到截然不同的狀況」。
在這個新時代,許多國家正靠自己並在美國幫助下,做出更多的行動。美國首次協助澳洲建造核動力潛艦,讓南韓參與核武規畫,與印度合作建造戰機引擎,和小島國分擔海上監測任務,幫日本加強攻擊武力。
這些合作,凸顯了印太地區怎麼看待中國大陸,許多國家擔心陸方不斷增長的軍事實力和好戰性,如威脅台灣與聲索南海大部分海域,與北京的經濟合作也不那麼熱切。
不過,受訪的上百名美國和區域前現任官員都表示,比起上個世紀,美國在下個世紀的主導力將會減弱。無論誰贏得今年或二○二八年美國大選,美國負責今日世界秩序的力量,已經因為伊拉克與阿富汗戰爭、大陸崛起對美國製造業的不穩定作用以及美國內部嚴重分裂,而遭到削弱。
一名日本高層情報官員說,「美國不再是廿年前、卅年前的情況,這就是事實」。他還說,不管誰是下任美國總統,「美國扮演的角色將相對減少」。
一些分析家擔心,美國在一個更破碎世界散播其軍備等產品,增加了對大陸戰爭邊緣政策的敏感接觸點,提升因誤解引發衝突的風險。
在日益決定美國在亞洲實力的聯盟當中,也存在許多的模糊性。舉例來說,若遇到台海戰爭或菲律賓捲入南海衝突,跟美國共同開發軍備或軍事合作的國家真的會採取行動嗎?
美國本身將如何回應中國大陸的侵略,也不清楚。許多人表示,這種不確定性,是各國和美國拉近距離時迫切希望能夠了解的事。
愈來愈多美國官員承認,美國現在需要更多協助,而且不僅來自熟悉的盟邦。上月剛卸任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的阿基里諾說,他任內花了很多時間,「講電話、寫電郵,或者搭機拜訪夥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