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戰國的古代齊國曾孕育出了姜太公、齊桓公、管仲、晏嬰等大家。「泱泱齊風,悠遠綿長」。他們在璀璨的中華文明中獨樹一幟,影響深遠。山東淄博市的齊文化博物館,在去年12月剛被列為大陸國家一級博物館,就為博大精深的齊文化,提供了多樣和豐富的視角。
進入館中,首先看到是厚重大氣的序廳,以「泱泱齊風」為主題,代表「姜齊」與「田齊」的明君賢臣、飽學之士以群雕形式分列展廳兩側,挺立在海岱之間的環境氛圍中。
一開始,是基本陳列展廳,這是以齊國故都八百年的興衰變遷為背景,由雄渾厚重的歷史陳列與特色鮮明的專題陳列組成,分為先齊文明、西周之齊、春秋齊國、戰國之齊、秦漢齊風、稷下學宮、餘韻傳承等八部分。尤其以實物和投影結合的展示方式,重現了當年春秋戰國臨淄古城的繁華景象,有13個城門的齊國都城氣勢恢弘,也可看到齊文化的興衰演變過程。
而被稱為鎮館之寶,國寶「犧尊」,這件牛形戰國時期鑄件,1982年出土於稷下街道商王墓地。由頭顱,體、蓋分鑄而成。首頸結合,有一項圈合縫自然遮掩,蓋為一扁嘴長頸禽,禽頸反折,嘴緊貼背上,巧成半環形蓋鈕。兩翅平展,羽翎均以綠松石鋪填。通體以粗細相間的金、銀絲嵌飾的幾何雲紋。紋理間以綠松石和孔雀石鑲飾,令人感嘆古人手工藝技術水平的高超。
據館方透露,「犧尊」是齊國的獨有特產,製作華美,至今見於記載的僅有四件。其獨特的鑄造方式與鑲嵌工藝,不僅反映出齊國手工藝技術水平的高超,同時也反映齊國經濟的繁榮昌盛。
館方稱,在2000多年前的齊國,鎏金工藝已突發猛進,所以秦漢時候的金光閃閃的東西就不一定是純金了。不過因為鎏金技術的發展給更大建築物鍍金變得容易起來,鍍金面也更加牢固了。
在3萬多件藏品中,壯觀的還有漢代的兵馬俑,這些泥人展示了漢代貴族車馬出行的制度,每個泥人的造型和服飾各異,為研究漢代貴族生活提供栩栩如生樣本。
當今,齊文化對山東和中華兒女的影響依舊深遠,淄博也憑藉豐厚的資源成為享譽四方的歷史文化名城,吸引無數海內外遊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