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好貴、牛排要漲價了,最近漲價消息使通膨疑慮升高。央行副總裁陳南光昨表示,疫情改變全球大環境的傳統結構,「央行不應輕易就將目前物價上漲,解釋成短暫性現象」。他示警,過去寬鬆貨幣政策仍可維持低通膨,但「以後沒那麼Lucky了」。
央行前一波打炒房行動,就是由陳南光率先「發難」,去年他先在雜誌撰文呼籲「央行應在房價上漲預期形成前超前部署」;如今陳南光再度針對通膨示警談話,是否就代表升息的前奏,備受關注。
劉大中先生教育文化紀念基金會、台灣經濟研究院、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昨天舉辦「疫後大通膨時代即將來臨?」研討會,邀陳南光就「消失的通膨何時再現?」進行專題演講,也是首次公開談論央行政策與通膨問題。
陳南光表示,過去全球性通膨與通膨預期穩定,加上政府政策性調控物價及房租設算方式有偏誤,使台灣長期低通膨,但若民眾通膨預期隨民生物價上漲而升高,將改變消費行為,甚至帶動通膨上揚,「央行不應輕易就將目前物價上漲解釋成短暫性現象」。
陳南光分析,國內政策性調控油電、燃費等價格,房租設算因租屋市場地下化、房東不申報而過於低估,也使台灣長期通膨率偏低。但他認為,台灣長期維持極寬鬆的貨幣政策,正逢全球性通膨與預期穩定時期,加上全球化等結構性因素仍能維持低通膨。一旦上述力量鬆動,若不改弦易轍,可能透過各種管道,引發國內通膨顯著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陳南光與央行日前說法不同調。央行認為,今年物價上漲主要是油價上揚及天候影響,屬暫時性現象,並預期明年油價趨穩,通膨展望向下。加上台灣通膨率長期維持低而穩定的結構性因素仍在,央行認為「應無通膨持續走升之虞」,更以美國經驗提醒,若因暫時性通膨因素而緊縮貨幣政策,將對經濟造成重大傷害。
陳南光則指出,通膨上升趨勢幾乎是全世界的現象且高於預期,過去多年維持通膨穩定的長期結構性因素,有些還在發生作用,但有些已有鬆動跡象,包括去全球化與供應鏈重組、人口老化與勞動力短缺,及政府債務貨幣化等,造成成本、薪資等提高,會促使通膨上升。
陳南光表示,美國聯準會(Fed)與我國央行強調長期通膨預期的定錨相當穩定;然而民眾通膨預期不只會改變消費行為,且具有自我實現的特質,一旦定錨鬆動,將引發高通膨預期,並透過各種管道帶動實際通膨上揚。
陳南光說,美國家庭調查發現,日常雜貨價格變化是影響通膨預期形成的主要來源,愈常買影響愈大。其次影響民眾通膨預期的是媒體,第三才是官方數字。
陳南光說,央行應該密切關注通膨預期的變化,不應輕易將通膨定錨可能流失的跡象,斥為暫時性的干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